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
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要原谅敌对的人似乎很困难。但是,有一位八岁的孩子来精舍听到我说:“要能够原谅别人,能原谅别人才是好人。”他就能够实际应用。他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同学欺负他、打他,他气得握紧拳头,但是,他想到自己立志要做一个“能够原谅别人的人”,所以,对方打他,他一直避开,并且说:“我要原谅他、要爱他。”老师看到了,就问:“你在念什么啊?”
他回答:“我要原谅他、要爱他。”老师这才知道为什么这孩子常常能够礼让别人,原来他立志要做一个“原谅别人的人”。八岁的孩子听了一句好话即永记在心,别人欺负他,他就能避开,并且原谅对方。而我们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怎么反而做不到呢?
佛陀也教我们心要自在,要八风吹不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动于心。别人称赞我,这不算什么,因为做好人、做好事,待人接物很得体,这都是应该的,别人的称赞有什么值得欢喜?有句话说:“得意忘形”,不要因为别人称赞自己,就高兴得得意忘形,这也是烦恼。
想不开是世间最大的苦别人的批评毁谤也不用生气。话出如“风”,话讲出来像一阵风,一下子就没有了,为什么毫无重量的一句话,我们的心会被它撞碎呢?是那句话伤自己的心吗?其实是自己伤了自己,所以一切不要太在意。
若是经常将别人的话放在心上就是烦恼,人与人之间会结怨连仇。听到有人毁谤自己要赶快反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错;听别人赞叹自己要小心警惕,想想自己的基础是否打稳,要更努力做有利益的事。
利,要讲“天下利”;福,要讲“天下福”,不可只为自己的私利而奔逐竞争,要为天下的大利而付出。人生之路遥远,难免会遇上坎坷的路段,我们不可因此丧志,要更抬头挺胸,把脚步踏稳。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让自己的心受苦,我们要能转苦为乐,不要让芝麻绿豆的小事放在心中而自讨苦吃,才能时时自在。
走过如歌的岁月,走过平淡的生活,一路走来,突然发现“选择”一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似乎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形影不离;似乎我们每走一步,它都在告诫我们,要三思而后行!也许人生,就是一路选择的旅程,一路选择,一路坚持!
忙碌的生活,喧嚣的日子,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虚荣的功名利禄,我们在千万条的路上行走,千万次煞费苦心的选择,然后全身心地投入、打拼、奋斗!每天在选择的路上风雨兼程,冷暖自知;苦而不言,痛而不语!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转眼间人到中年,我们已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忽然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要听从自己的心声,脚踏实地,更加明智的选择!
人生不易,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生活的无奈,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担,难免有时会苦恼郁闷,心烦意乱,脾气暴躁。其实,心态平和很重要!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别太难为自己,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了、累了、疼了、痛了,就休息。学会不羡慕,不嫉妒,得知坦然,失之淡然!
人生苦短,我们要乐观的生活!每天面带微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学会微笑吧,微笑于人于己都是一种美好,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光芒!即使有不开心的事,也不必郁郁寡欢、放在心上。“心若不动,风又奈何;心若向阳,无畏悲伤;微笑向暖,岁月无恙”!
人生繁杂,我们要养成简单的习惯!随着年龄的的增长,似乎身心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的矫情了,似乎凡事都喜欢从简。开始喜欢简单的衣服,喜欢清淡的饭菜,喜欢轻松的出行,删繁就简,心无杂念;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简单的做人做事,舒心、顺心,就是最好的幸福!
人生喧嚣,我们要心静如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攀不比,不争不抢;心胸开阔,知足常乐!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修养!闲暇时,听一首老歌,看一本好书,赏一赏花儿,锻炼一下身体。不会为取悦别人的欢喜,再去伪装自己。而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取悦自己,安静的做好自己!
人生在世,我们要拥有善良!“人之初,性本善”!希望我们不忘本真,不忘初心!我们不仅要感恩别人的善良和善举,更要善待他人。善良如同春天播撒下的种子,尽管你不期望回报,但她却会悄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温暖了一颗心的同时,善良的光芒终究会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人生迷茫,我们要怀揣希望!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锦绣的前程,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前行;希望如同四季高扬的风帆,指引我们在风雨泥泞的路上不懈的努力,勇敢的坚持!为了那些关注的目光,人生必须有所追求和希望。即使打拼的路上失败了,也无悔无怨、精彩的绽放!
人生漫长,我们要选择坚强!坚强,是一种无人能抢走的信仰,是一种无人能给予的智慧;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和力量!坚强,是面对失意时,要自己扛起;面对挫折时,要自己搏击;面对伤害时,要自己疗伤治愈!面对薄情的人,要学会转身离去;面对失败的事,要学会忘记,面对曲折的路,要学会勇敢的披荆斩棘!
走过四季,走过流年!如果选择了好的心态,就要永远微笑向暖;如果选择了善良,就要学会给予。如果选择了希望,就要继续努力;如果选择了坚强,就要笑对风雨!
人生,就是一路选择的旅程,一路选择,一路坚持!
必须声明寂寞不是孤独,孤独肯定是因为寂寞。
当一个人开始接纳孤独,明白孤独的存在,其实是表明人生的阅历逐渐富足,思想逐渐睿智,胸怀逐渐坦然,因为懂得孤独,才能腾出大段的时光阅读自己,才能从容的接纳冗长的留白放空自己。
孤独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走近它才知道孤独与安静、坦然、从容、甚至是智慧、沉静结伴而行,身前身后是气象万千的沧桑和接纳。
当一个人接纳了孤独,就懂得自律,知道万千繁华不懂自己也是枉然,不是自己的何必强求,那些诱惑、喧闹怎么能撑起一颗灵魂的桀骜不驯、天马行空。与其迎合,不如沉默,时光静好,不过是给孤独营造的一片清澈世界,安放灵魂。
孤独不是寂寞,寂寞是在乎别人的目光里刻意寻找存在感,而孤独恰恰是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努力让自己清醒,知道自己是老几,知道出发的理由,将去向何方。
我有两个文友,一位年长,著作等身,我们认识十几年,从来没有听他主动谈文学技巧,讲自己的艺术成就,每次在我纠结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总像一位长者,分享他的经历,怎么度过艰难,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他的成就,觉得他木讷。
恰恰相反,我的年轻的文友,天赋异禀,出口成章,坐在一起几句话就能引导到诗词歌赋,指点江山。任何现象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没有他不懂的事情。长者依旧木讷,年轻的依旧爱憎分明、挥斥方遒。
不同的是长者越发喜欢安静,著作不断;年轻的朝气蓬勃,酒局不断,热热闹闹,至今没有成型的作品。那天,我看到钱钟书的几句话,突然茅塞顿开,他说:学会和孤独为伴,人才会不断反省自己,发现自己。
反省其实就是思考,孤独是思考存在的土壤。人在思考中才能清除障碍,沉淀优势,明确方向,获得持续的成长。
因为《围城》,陈道明与钱钟书结识,并成为知己,一老一少在一起什么都聊。但是留给陈道明印象最深的是钱先生的恬淡。陈道明感慨道:这些恬淡是源于孤独,钱先生从容接纳岁月的态度。
在陈道明的记忆中,他很羡慕钱先生家里弥漫的气息,那种闻得到书香,也让人感到安静的氛围,眼前是两位饱读诗书,却非常淡定,这是一种别样的孤独。
迷茫的年轻人突然感觉,在这样的文化人面前,自己狗屁不是。“突然发现了自己特可怜,在学问面前,你特别可怜,你的自信也突然间特别无助。”
静!下!来!这是陈道明从钱先生那里得到的最好的感悟,随着阅历,才知道,静下来就是接纳孤独,享受孤独,事实上,之后他宁愿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养心。他的低调和沉默几乎衍生成神秘。反而更加吸引观众对他的推崇和敬仰。
网络时代更是借他之名流传很多关于他的文章,字里字外无不透露出一种对孤独的敬畏,那是一种沉淀,沉淀了自己几十年未变的感伤。
陈道明自己总结说: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
可惜现在社会的风气从励志人物到娱乐明星都是倒向不甘寂寞,号召趁热打铁,三年五载就变成老人手了,有些明星一辈子没有自己的代表作,靠着绯闻走秀上头条吸引眼球。最终过气的周期越来越短,像陈道明这样的好演员越来越少。
懂得孤独,就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依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一段时光,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姜文说他是孤独的,梵高说他是孤独的,但凡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都会享受和利用孤独,在孤独中积蓄能量,才能有那么美的绽放。
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在未成为武林高手之前,都会有一个机缘让他离群索居、深山密林、负重疗伤、十年寒窗的孤独经历,之后在蜕变中学得万般武艺,成为江湖中的独孤求败、一代宗师。
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开始思考时,这个人就开始走向成熟。孤独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只有沉下心来,面对自己,才有可能镇定自若,看淡看开,所谓的中年不惑,不就是要的这份安然吗?
孤独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经过了孤独的洗礼,等于是一次密林中的闭关,悟透了,人生不过是一场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看见自己,自己给自己幸福的过程。
孤独是一个道场,每个人注定要来一场盛大的遇见安度时光,抚慰灵魂。
与孤独为伴,让自己来一次涅槃。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分呢?
也许,有人不断修福,经常去印经,或者做其它的善事,帮助众生听闻圣贤教诲。可是,境遇仍不是那么顺利,有病的病不见轻,贫穷的依然贫穷,所求的皆不遂愿。于是,便会埋怨上苍不平,为何自己这么利益他人,却还不如那些没行善事的人,便会对佛菩萨不满,认为没有照顾自己。
可是,自己积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自己还不知道,实在是大有人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心?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真正去观察到?
当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特别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靠排斥自己而升了官的人,我们的心里是酸溜溜的?还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别人的喜悦?在为他们祝福?还是忿忿不平?或者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时,是会生气的倒掉,或埋怨饭做得不好呢?还是会时时去感恩种田人的辛苦,卖菜人的辛劳,或是做饭人的用心呢?
在路边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认为他在假装残疾,在行骗;或给他钱的时候,自己有一种看不起他,可怜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为不端,后来生了一场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这就是报应,行恶的人终究是会有恶报的。此时,会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兴灾乐祸之中了呢?
此心,到底是刻薄还是仁厚?我们知不知道呢?可是,应该清楚,在一瞬间看到别人受灾而心中大快的时候,那种兴灾乐祸的念头,已经在折损自己的福报。不管是什么事,起心动念都会起作用,都会折损自己的福报,不是做了才算。这样细细算来,自己的福报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实在是可惜啊!
就像一个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里面倒水,水却一直在流掉。其实,惜福比造福更可贵。在惜福的时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俭。可是,在造福的时候,一味地希望能多—点,再多一点,这颗贪求的心,也许已经使白己更加地堕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积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这个福来的时候,你会享受得很快乐,因为你的心是善的。当只是用钱财来布施,回来的也是钱财,也许你的生活依然会不太舒服,因为你看别人不顺眼。可是,若能反观自己的心,布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悦给别人,你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财富而已。
所以,要让自己幸福一些,还要注意,不要在点点滴滴处折损自己的福分。
作为一个学生,当看到别人的成绩考得很好的时候,会不会妒忌?做同样的生意,看到别人的顾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会不会酸酸的?
或者,离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离婚了,心里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样,稍有安慰。又或者,时常说一些酸寒刻薄的话来刺激别人,贬低别人来显示自己,揭人家的短处,谈别人的过失。这都是我们不够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们的福分。
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别人好。当看到人家有所得,会很不高兴,看到别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受了罪,欢喜得不得了,这都有失仁爱之道,都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而反之,若要从这些平常的细微之处来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为一切众生,那么,你的心是为一切众生,你在与一切众生结善缘。
看到别人好,我们高兴,看到别人不好,我们替他们难过,并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哪怕与自己有过节,也义无反顾去帮助,这就是一颗仁厚之心。
有此心,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福报,量大福就大。若能时时长养我们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尽心尽力,这本身就给我们积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心善,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而非嗔恨指责与辱骂。
当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想让他好,而去指责甚至打骂有缺点的人时,或者写匿名信去告发或无限上纲地诽谤他人,但是自己却认为是在挽救人家时,那不过是你自己的情绪,并非真正有利于对方向善,也会折损自己的福报。
所以,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守护自己的一颗爱心。先做自己的护法,保持自己不造恶,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身边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舒服与自在。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但也不会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钱不是幸福,好多财富丰厚的人心灵并不快乐,仍旧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恶行善,或者心善行恶,苦心积的福还不够折损的,那也太不值了。
与人谈及功德时,以达摩初化梁武帝为例,告诉对方此公案中,达摩说无功德。但对方纠正我应为福报,是否为福报。
这个事情要讲清楚、要讲明白。达摩到中国来,见到梁武帝,梁武帝跟达摩祖师说,他做了皇帝之后,全心全力护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寺院,在他在位的时候,建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度人出家,他是非常欢喜人出家,哪个出家他都高兴,他都护持,所以在他那个时代,出家人有十几万人。他向达摩祖师炫耀,他这个功德很大,他认为这是功德。达摩祖师说老实话,跟他讲,你做的这些事情,并无功德!什么是功德你要清楚,功德是戒定慧。你做这些事情你自己没有得定,没有开智慧,你要得定,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不会炫耀,炫耀自己我做这么多好事,不会。所以他没有功德,也就是他没有定慧。不但没有定慧,连戒也没有。何以说戒没有?戒里有自赞毁他,他虽然没有毁他,但他自己赞叹自己,这个在《瑜伽菩萨戒本》里头是重戒。他还自己夸耀自己,所以戒定慧没有,他哪来的功德?
梁武帝听达摩祖师这一说,就很不高兴,瞋恚心起来了,不高兴,不理他,就叫他走了。所以达摩就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没人理他。如果梁武帝要问他:我做的这些事福德大不大?那很大,那真的是甚大、甚大,他做的是福德边的事,不是功德边的事。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脱轮回,你的福报到什么地方去享受?不一定,这个你一定要知道。不是福报很大就生天,没有那回事情,福报很大照样可以堕落。这个修的福,我们佛门里面讲,六道轮回里头的业因,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去投生。你到人道来,人是秉什么样的引业?你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过去生中五戒十善这个业因,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像梁武帝修的这些事情属于满业,满业就是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享受福报,他修的是满业。
你看看,同样都是得人身,为什么有贫富贵贱不一样,寿命长短不一样,物质精神生活环境不一样?那个不一样,是满业。你到哪一道来大家都一样,这个引业是相同的,所以他修的这是满业。如果他五戒十善都做不到的话,他将来到哪里去享福?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他到饿鬼道享福,到畜生道享福。饿鬼道里面做鬼王,做城隍、做土地、山神,这都是有福报的。他有庙,有多少人去祭祀、供养他,到那里去享福。到畜生道里面,像安世高的朋友[共+阝]亭湖的龙王,他是蛇,畜生道。你要晓得,那个龙王是安世高的同学,前世是出家人,安世高给我们说,这个出家人不错,明经好施。你想想看,他讲经说法,他通教理,他明经,所以他有智慧。这个龙王很灵验,有求必应,他灵验,灵验是他从前讲经,他有智慧。他喜欢布施,布施就福报大,所以他有福、有慧。
为什么堕到畜生道?换句话说,五戒十善都没有修好。堕畜生道的业因,安世高说得很清楚,也提醒我们,瞋恚心没断。瞋恚心是什么?那个时候出家人都是托钵,每天到外面去托钵。托钵,人家供养的饭菜好,他就很欢喜,饭菜不好,他心里面就有愤怒。虽然不发作,他心里不高兴:我天天以法布施来供养大众,你们给我的回报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么个念头,堕到畜生道。我们今天想想自己,我们的功夫比这个龙王不如,没有他修得好。但是我们今天的脾气比他大,他还很含蓄,虽不在表面上发作,心里不平,他还很含蓄。我们天天瞪着眼睛骂人,他堕畜生道当龙王,我们到地狱道去受罪,很明显的例子,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功德、福德不相同。如果梁武帝要问他: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大福报。
纯素饮食是最为简单而且健康的方式,作为演员,杨蓉给观众的印象可能是多样的,但在生活中,她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她称坚持素食以后身体和皮肤都变好,妈妈也放下偏见一起吃素。
刘德华女儿吃不上肉?出生7年不沾荤腥,只吃素食!
倡导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从源头上遏制疫情的发生,让人们的生活更文明,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