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一、【净三业真言】

净三业真言: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三遍

二、皈依、礼拜十方佛、法、僧 念时合掌,然后礼拜

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来自:[八十八佛忏悔文])

三、供养十方诸佛法僧

诵广大不空摩尼供养咒3遍,佛咒加持变现一切供养物,一切珍宝饮食宫殿等全部有!

唵(喉中抬声引呼一)旖暮伽(上)布惹么抳(二)钵头(二合)么跋驲[口*(隸-木+匕)](三)亸詑誐跢(四)弭卢枳谛(五)縒漫多(上)跛(二合)啰縒啰(上)吽(七) (参考音译:嗡 阿摩嘎 布佳 玛尼 叭德嘛 哇佳垒 打他嘎打 V洛割(gi)谛 三曼打 钵啰沙啰 吽)

四、功课正文

进入功课正文,可以不用再加其它仪轨了,比如您念地藏经,为简单方便,最多前面念3声或10声南无地藏菩萨就可以,其它类似。

如果用佛珠念佛持咒的,可以在念诵前加念“加持念珠咒”

五、合掌

把您的功课补阙圆满

六、回向

1、建议念诵“回向陀罗尼3遍”,佛经云回向陀罗尼“成就真实供养。一切诸佛皆悉摄受,默念一遍观察运想。五无间等极重罪业皆得消灭,思惟一遍。便得百转生帝释宫...随愿往生诸佛净土”

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住于净室。澡浴清净。着净衣服。悬旛燃灯。香华百味饮食。以用供养。制心一处。更莫异缘。如法诵持。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惟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摘自《大悲心陀罗尼经》)

如果世间小小的福报都不能如愿,应该检查我们的发心和修行方法,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那应该如何发心?如何修行?

一、发起菩提心

【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

如何发起菩提心?常思维念诵“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 发菩提心 愿与法界众生 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

【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

二、如法诵持

【精诚用心身持斋戒。】

【住于净室。澡浴清净。着净衣服。悬旛燃灯。香华百味饮食。以用供养。】

【制心一处。更莫异缘。如法诵持。】

【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

馺馺:马疾行貌。

三、用什么心修行?

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

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十念记数法的好处】

1、全心力量,都放在一句佛号上面,因为无暇再起妄念;

2、是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可万修万人去(西方极乐世界)

4、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简单说:用十念记数法念佛,久而久之,不求一心不乱,自得一心不乱(即是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十念记数法的产生由来】

1、念佛最好心无杂念,但很难做到(心难归一)

2、如果能做到“摄心切念”,就可以心无杂念

3、要做到“摄心”,首先要“至诚恳切”

4、如果“至诚恳切”,心仍然无法归一,仍有杂念,应当要“摄耳谛听”(附一)

5、“摄耳谛听”仍然妄念很多,即用“十念记数法”

【十念记数法由谁发明】

1、此方法由印光大师发明。

2、印光大师之前弘扬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并未谈到十念记数法念佛,因为古人根性很好(人根尚利),所以无需记数就可以让心归一(心无杂念),这里印光大师暗指自己是钝根之人。

3、印光大师认为自己念佛的心难调伏,才认识到这十念记数法念佛的确很妙,而且印光大师对这个方法经过多次检验,不是随口就说说的,那样就不负责任。

【十念记数法适合哪些人】

1、利根之人不需要十念记数法

2、印光大师认为自己是钝根,所以印光大师也需要,否则也不会发明这十念记数方法。

【十念记数法详细介绍】

1、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每一句每一个字念的清清楚楚,记数也清清楚楚。

2、到第十句念完时,再从第一句到第十句,如此循环。不可以念到十一、十二...二十、三十...。

3、随念随记,念一句佛号,记一个数字。只能用心记数,不要手掐佛珠,不要用佛珠记数。

4、如果从一一直记到十有难度,可以分两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五,再从六至十。如果仍然费力,可分三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三,再从四至六,最后从七至十。

5、每一句佛号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念的清楚、记得清楚、听的清楚。有这几个清楚,妄念自然就没法生起来,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一心不乱。

【十念记数法演示】

1、一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

提示:每一个字做到3个清楚:心里清楚、口念清楚、耳听清楚,每字之间用“-”隔开即表示此意,不要随口滑过,以下同理。

(1-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1-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

2、两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

(1-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

(6-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1-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

(6-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

3、三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

(1-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

(4-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

(7-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1-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

(4-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

(7-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

【附:摄耳谛听】

1、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

2、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

3、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我们一般人,罪业重的人,看到什么人、什么事都不满意,这个人内心有罪业。

那么这个感受的下一个阶段就产生很多的想象,然后,我们的心就住在自己的想象,安住在妄想,这是我们众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我们每天都做功课,但是我们的心还是起起伏伏,有时候觉得自己修得不错,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因为你住在妄想,妄想本身是和外境是互动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完全做不了主。

所以我们现在完全活在一种被动状态,外境让我们快乐,我们就得快乐,外境要让我们痛苦,我们就必须要痛苦,因为我们完全做不了主。

所以,我们临终的正念就充满了不确定,要看你的福报、看你的因缘。

身处轮回之中,我们的一切思想言行都离不开无明、我执,这是修行的主要障碍,更是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是无明的表现,习惯观察他人的短处是我执的习气。或者可以说: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是因为缺乏智慧,习惯观察他人的短处是因为缺乏慈悲。

从智慧的角度说,他人对我们的观察会更全面、更清晰、更正确。在他人眼中,我们远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譬如说,我们自己观察自己,只能用两只眼睛,而如果有五个人观察我们,就会有十只眼睛,他们的观察当然会更全面;我们观察自己,仅会用一种思维模式,而其他五个人观察我们,可以有五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自己只能从一个角度观察自己,很可能全是优点,而另外五个人从五个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缺点。

由于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哪怕他人对我们提出一句半句的意见,我们马上就会不满意;一旦他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立刻就会产生敌意;即使对方说的很正确,我们依然会抵触。这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从慈悲的角度说,由于缺乏同情和悲悯之心,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他人的缺点,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毛病,我们也能心明眼亮、洞察无遗,然后念念不忘,对他人排斥、反感,严重时就会产生矛盾、相互争斗,引发一系列的麻烦甚至灾难。

而如果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慈悲之中就有接纳的力量。譬如一位母亲,她即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缺点,也能够包容并循循善诱地引导,因为她对孩子太疼爱了,甚至会忽视孩子的缺点,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如果我们看待他人也能像母亲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不会反感,更不会产生矛盾。久而久之,他人也会对我们产生亲切感,逐渐被感化。这样,我们的嗔恨心就会逐渐消失,把厌恶的人转变成可爱的人。当他人指出我们的不足时,我们也不会那么排斥,而会进行理智的观察和反省,对自己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对他人的接纳会有所扩大。然后,我们会努力改正这些缺点。缺点越少,修行进步就越大。最终,对方将会变成我们的恩人。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我们慢慢就会变成一个平易近人、品格高尚的人。那时,我们不需要再多说什么,自然而然就能够感染他人,这就是自利利他力量的展现。

总之,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是智慧的征兆,不去观察他人的短处是慈悲的体现。所以,我们要以智慧来认识自己,以慈悲来接纳他人。

什么是三宝呢?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觉义,法宝是正义,僧宝是净义。

佛,梵语佛陀耶,译华言名觉者,含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自觉,拣非凡夫的不觉;觉他,拣非二乘圣人的自觉;觉行圆满,拣非菩萨修因,觉行未圆满。诸佛因中修行时,能运用般若的智慧--始觉智,照见宇宙人生的原理--本觉理,自觉觉他的功德妙行,都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境界,所谓:“三觉圆明,万德具足,”彻底明白人生的意义,回复本来具足的真如自性,成为宇宙的大觉,即被称为佛陀--觉者。所以佛字,又含有始觉,本觉,究竟觉的意义。

佛法可以分为小乘、大乘和金刚乘,对于佛法僧三宝的涵义、皈依者的发心、皈依时间的长短、所持的见解,三乘各有不同。小乘认为:佛,指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化身佛;法,是指苦、集、灭、道四谛法;僧,是指身披袈裟的声闻、缘觉等四部僧团。小乘的发心是因畏惧轮回而追求自身解脱。皈依的时间是尽形寿,也就从皈依之日直到命终。

大乘皈依的三宝,佛,是指法身佛与色身佛。法,指大乘经、律、论三藏。可以分为两类——教法与证法。修行人对佛法生起信心,进而听闻和思维大乘经律论,就属于教法。证法是指三学——戒、定、慧,实际修持的法属于证法。证法还可以分为两种——道谛与灭谛。道谛是净除烦恼的对治法,灭谛是指烦恼灭除的寂静状态。

僧,指大乘僧团,包括初地以上的菩萨,如观世音、普贤等八大菩萨。大乘行者的发心是视一切众生均如自己的父母,他们都在六道中遭受生死轮回的煎熬,为使他们离苦得乐、获得究竟解脱,所以发愿求取佛果。大乘皈依的时间是“直至菩提我皈依”,也就是从皈依之日直到证得佛果。

对于金刚乘来说,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密法经典称为“密续”。密续分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对于三宝的涵义,事部与行部比较接近,认为佛是法报化三身,法是事部、行部的密续,僧是指瑜伽行者,其皈依时间和发心与大乘相同。

在瑜伽部中,佛是指五方佛;法是瑜伽部密续;僧是勇父勇母等一切男女菩萨。在无上瑜伽部中,佛,指佛的五身自性;法,是无上瑜伽的密续;僧,是一切出世间的勇父空行;皈依时间和发心与大乘相同。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两个支派,给大家介绍一下上等支派的观点——皈依一位上师,就等于皈依佛、法、僧三宝。

道理是:上师的身体为僧宝、语为法宝、意为佛宝。上师的功德是圆满坛城的众位本尊,上师的事业即一切护法空行。所以,皈依一位上师,就等于皈依了皈依境中所有的圣者。修行者要依据自己的因缘和信心,逐步从小乘、大乘、金刚乘的角度,对三宝树立起层层深入的正见。

日式简单菜谱-素食红烧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