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很灵的。”这不禁使我起了疑惑:哪里的菩萨不灵呢?无论在何处,观音菩萨总是以其大悲智慧解救我们,满足众生的各种善愿,广度无边众生。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诚心祈请,菩萨总会如约而至。不论在哪里,菩萨都是一样的慈悲平等。为何在普陀山,观音菩萨就变得很灵呢,难道就是因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吗?
民国时期,印光大师回复“观音菩萨是不是只在普陀,不在他处”的问题时指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示迹道场,目的是让众生投诚有地。观音菩萨如一月在天,影现众水。
普陀山只是菩萨示现的一个道场,对于菩萨来说,何处不是道场?何处不可度众生?不论是在普济寺、法雨寺,还是慧济寺,我看到那些小心翼翼燃香、在寺院里谨言慎行的人们,他们弯腰低头地认真上香,在拜垫上虔诚礼拜,眼目低垂,嘴唇微动,诚心地祈愿。周边人声鼎沸、人流涌动的环境完全不能影响他们对菩萨的至诚祈请。看着这一切,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口口相传普陀山的菩萨很灵了。
其实,无论在哪里,观音菩萨都是很灵的。只是在普陀山这样一个殊胜的道场——菩萨示迹的道场,菩萨凝视着的岛屿,我们不自觉地收起了在外面的那份放浪形骸,收起了那份时常流露的懈怠傲慢,收起了那份对他人的冷漠,开始有了些许慈悲心、恭敬心。因此,在菩萨圣像面前,我们比以往有了更加虔敬的心,更加至诚祈请菩萨的心,更加强烈的信愿心。正因为此,我们与菩萨的距离瞬间缩短,不仅在地理上,更是在心灵上。人有诚心,佛就有感应。所以,不论在哪里,观音菩萨都是很灵的,至诚感通,即是“千处祈求千处应”,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足够虔诚至信。
在普陀山,与你擦肩而过的人,哪一位是菩萨的示现呢?这个谁也说不清楚。在他人眼里,或许你就是观音菩萨的示现。犹记得2013年朝礼九华山的时候,我与同行的安心师兄在大天台地藏洞遇到了一位隐士打扮的云游僧人,他穿着打着补丁的僧服,背着一大斗笠,一派仙风道骨、正气凛然、法相庄严的模样,顿时让我们生起了亲近之心,想与这位云游僧人合影。僧人说道:“我一般不与他人合影,但看在你们像地藏王菩萨的份上,就合个影吧。”合影后,我们与这位师父聊了一会,发现还真有缘。在这位云游僧人的眼里,我们是菩萨的示现,而在我与安心师兄的眼里,这位法相庄严、气质绝佳的云游僧难道就不是菩萨的示现吗?
《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以何身而为说法。”传说,有缘之人在普陀山有时会遇到观音显像,而菩萨的示迹往往出人意料。有时,菩萨是年老皮皱、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有时是花白胡须、满脸沧桑的老者;有时是态度温和、儒雅从容的中年男子;有时是雍容华贵、端庄秀丽的中年妇女;有时是青春年少、穿着朴素的渔家少女;有时是意气风发、生龙活虎的得意少年。如果菩萨以这些普通人的形象出现,估计我会当面错过。
我看着来来往往的朝山者,看着闲庭漫步的僧人,看着佛前虔诚礼拜的善男信女,哪一个不是观音菩萨的示现呢?只有践行印光法师的法语“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样才不会与菩萨当面错过。
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仙、天仙,他们是长生不死的吗?如果不是,寿命又是多长呢?
我们常说的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总称。
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天界总计有二十八层天。
欲界六天
即为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天人有淫、食、睡三欲。
四天王天
只要人们能布施,不犯杀戒,孝顺父母,死后就可以到四天王天居住。当寿命终了,就得降级到人界。此天1日夜合人间50年,此天宫天人寿命500岁(合人间约900万年)。天人淫、食、睡同人间。天人身净有大光明,心常欢喜,无不适意事。
忉利天
忉利天的天王名叫帝释。此天1日夜合人间100年,此天人寿命一千岁(合人间约3600万年)行淫同人间,衣食随念而来。
夜摩天
在这天里以莲花的开合来分昼夜,赤莲开的时候是白天,白连开的时候是晚上,在这里,日月的光芒已经照不到了。此天人寿命2000岁(合人间1.46亿年)。此天的天人还有淫欲。
兜率陀天
兜率陀的意思是“知足”,凡是能够知足,没有口过,存心孝悌,再加上作公益,修福德的人死了之后就可以到这里来。有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净土,外院天人所居,此天人寿命4000岁,约合人间5.7亿年。
化乐天
生在这重天里的人可以转变自己的外貌,忽隐忽现,凭着神力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此天人寿命8000岁,约合人间23亿年。
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六天之王,在这里的人可以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寿命有一万六千岁,这里的一昼夜在人间是一千六百年。天人寿命相当于人间92亿年。
色界18天
天人身体银白色,宫殿金色,赤白光色互相辉映,故名色界。以禅悦为食。众生只有色相,无男女形,无淫欲事,不着衣服,形相皆同。此天人寿命甚长,以劫计算。一劫约人间1千零70亿年。
色界由低往高,大抵可分为: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 四禅四天;五重天。总计十八天。“初禅三天”:统称梵天。天王名“尸弃”,为大梵天王。因无量清净,故名梵天。
(1) 梵众天:
天人寿命半劫2) 梵辅天3)大梵天
(2)“二禅”三天:
包括:少光天:天人寿命2劫。无量光天。光音天:人类最初由此天而来。天人以口发光为语,寿命8劫。
(3)“三禅”三天:
包括:少净天;无量净天;偏净天:天人寿命64劫。
(4)“四禅”四天:
天人寿命500劫。 可分为福生天;福爱天在此岐分为:广果天与无想天。
(5)五重天:
无外道居住,统称净居天。可分为:无烦天:寿命1000劫。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天人寿命16000劫。大自在天——位在色究竟天的中央, 着十位菩萨,称为大自在天王。
无色界4天
乃修四空定果报而来,无色界众生无色相及身量。
可分为:
(1)空处天(又称无边处天)。定心与虚空相应,舍厌世间,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寿命2万劫。
(2)识处天:唯留阿赖耶识。
(3)无所有处天
(4)非想非非想处天:留阿赖耶识的后缘,又称不回心钝阿罗汉,寿命8万劫。但依旧未能脱离生死轮回。
由此可知,天人的寿命由低往高,寿命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天上一日,地上千年”的说法,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寿命大约为人间八千万亿年,实在很长了。
莲,花之君子者也。它有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和品质,至清至纯。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雅样貌,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清净和超然。真正的清净不在于身,而在于心。莲,一直都是从“心”而生。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
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
象征我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其姿挺展,日艳且鲜;其貌熙怡,傲然独立;
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
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
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
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莲花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
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
故又称“希有之华”。
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
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 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二、不与恶俱 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三、戒香充满 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四、本体清净 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五、面相熙怡 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六、柔软不涩 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七、见者皆吉 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八、开敷具足 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九、成熟清净 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
十、生已有想 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
今天后台就有一位师兄问:一边是放生的物命,一边是捕捞的渔民/钓鱼者,我们放生到底是爱动物还是在造业啊?
答:放生有放生的功德,捕杀有捕杀的罪过。我们放生的人作自己的功德,捕杀的人造自己的罪过,人间世事皆是相对存在的,有善必有恶,有忠必有奸,我们总不能因为有恶人捕杀的罪行,我们就不作放生的善行吧!就像医生救治病人一样,总不能保证病人以后永远健康;再比如,饥荒赈灾救济,也不能保证灾民以后永远不受饥寒啊!世间万事皆是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对放生产生质疑呢?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体现,是救护众生、奉献爱心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提升我们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善因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护生精神更为重要。
但现在很多人都没有理解放生内涵,又缺乏放生的相关知识,不讲科学方法放生,这样将有可能适得其反,给动物和环境带来巨大的伤害。
很多人认为“放生”无随意买几条鱼,一骨碌地倒入水中就是“放生”,对鱼如何生存、是否适合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等都毫无概念,买了就扔到河里,善因真不知道是“放生”还是“杀生”。
我们放生前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放生前,应了解,什么物种可以放生,什么物种不宜放生。
二、切忌放生外来物种,如巴西龟。
三、勿大量放生,以免超过生态负荷。
对于我们佛教徒而言要放生的动物,不论是蝼蚁或大象等,虽然身躯有大小之别,但生命都同样珍贵,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的去尊重,而不是为了一己之欲而去伤害众生。
因此善因在这里提醒广大善信、佛弟子,要注意科学放生;其实素食才是最大放生。
荼毗(tú pí),二字是梵语的发音,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焚烧。但是这个焚烧,不是一般所说的焚烧木柴,而主要是指僧人死后的火葬,称之为荼毗。
僧人的荼毗,通常不在火葬场,会专门建一个临时的场所。行荼毗之火葬场即称为荼毗所。
在佛陀出世之前,这一葬法被视为正葬。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原为僧人死后,处理遗体之方法,佛教东渐后,中国、日本亦多用之。流行于中国丛林之俗语,则称为“送往生”。
一般的僧人荼毗后,绝大多数是不会有舍利的。舍利是戒定慧的结晶,是修行达到一定证量的标志物。
我国古代虽以土葬为主,然也行火葬。据《五杂俎》卷六载,吴越之民,多用火葬。梵语,又作荼毘,本为燃烧之意,通常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即所谓火葬。荼毘,为印度四葬之一。在佛陀出世之前,这一葬法被视为正葬。
日本也行火葬,以文武天皇四年(700)道昭示寂,为日本火葬之始。
典故
jh āpita。又作阇维、阇毗、耶维、耶旬。意译为烧燃、烧身、焚烧、烧。即火葬之意。行荼毗之火葬场即称为荼毗所。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原为僧人死后,处理尸体之方法,佛教东渐后,中国、日本亦多用之。流行于中国丛林之俗语,则称为“送往生”。(长阿含卷三游行经、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九、释氏要览卷下、玄应音义卷五)
出处一
赵老居士荼毗后舍利子等
(术语)Jhapita,又曰阇毗,阇维阇鼻多,耶维,耶旬。译为焚烧,犹言火葬,僧死而焚其尸也。玄应音义四曰:“耶维,或言阇鼻,或言阇维,或言阇鼻多,义是焚烧也。”同五曰:“耶旬,或云阇毗阇维同一义,正言阇鼻多,义是焚烧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阇毗或言阇维,或荼毗。古云耶旬。此云焚烧也BuB。”同四十三曰:“耶维,或言阇维,皆讹也。正言阇鼻多,义是焚烧。”西域记六曰:“涅叠般那(Nirdhapana),唐言焚烧。旧云阇维,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