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世间所有众生都会受到业障影响,业障消除了,就会如意幸福,功德就是让我们远离苦难,脱离苦海。
但如果功德与人生无法找到平衡,业障会越来越深,而如果业障深重,不能念佛,因为你也念不出来。
业障深重的人,不会去念佛,也不会想去念佛,也念不出佛号,会收到各种干扰让他无法念佛,而且业障深重的人做坏事非常顺利,毫无阻拦,这种时候要想想,自己是否该马上消业障了?
念佛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佛菩萨愿众生好,平时念佛,会越念越好,人生越念越顺。而业障深重的人,此时念佛处处受阻,根本无法念佛。所以,平时应该多念佛,不要到最麻烦最严重的时候才想去消业障。
第一,忏悔。
每一位众生不能不会犯下各种恶业,例如杀业、口业等等,甚至心中犯了嫉妒心也是不好的。
忏悔是消业障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忏悔过往罪业,要有改过之心。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罪业,不去忏悔,将会罪孽缠身,导致诸事不顺。
第二,念佛。
刚刚说业障深重,不能念佛,这个“不能”是困难,而非不可以做。
业障深重时念佛会非常困难,你可能念不出,你可能会被他人阻止,你可能受到干扰等等,但是念佛,一定要做!
越是困难,越是要坚持与不懈努力,业力太多,念佛就是接受佛菩萨给我们的加持力去消除业障,身心自然会安乐。业障深重时,应该老实念佛,一心念佛。
第三,功德回向。
过往的罪业大部分来源于我们的自私与贪念,只为自己,只为利益自己,这是犯了贪嗔痴。
所以,业障深重的时候,我们才会如此不顺,甚至可以说如此倒霉与苦扰。我们要生起利益之心,多行善,多做功德,将功德回向给父母、给家人、给朋友、给法界众生等等。
念佛不是为自己而念,做功德也不是为自己而做,利益众生,为众生着想,这才是大功德!
不要等到业障深重的时候才想到要去消除,多行善,多做到以上三点,今后业障消除,福报满满啊!
“央庠座主”一词,见于禅宗的语录。
最初是记载于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保宁勇禅师,四明人。初更衣,依雪窦显禅师问道。雪窦呵为‘央庠座主’。勇不意,堂仪才满,即抽单。望雪窦山礼拜誓曰:‘我此生行脚参禅,道价若不过雪窦,定不归乡。’勇至长沙云盖,参见杨岐会和尚,与白云端和尚为弟昆。后出世住保宁,勇道播丛林。”
也曾记载于《五家正宗赞》中卷二:保宁勇禅师:“师讳仁勇,四明竺氏子,少习天竺教。更衣谒雪窦,窦熟视之,呵曰:‘央庠座主。’师气不平,发愤下山,望雪窦山大展三拜,誓曰:‘我此生行脚参禅,名不过雪窦,断不还乡。’”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保宁禅师先是学习天台教义,后来又到禅宗门下参学。而当他到雪窦禅师那里参学的时候,却被雪窦禅师呵为“央庠座主”,于是从此发奋,成为一代大禅师。
那其中“央庠座主”是什么意思呢?
据说对禅宗典籍研究极深的日本学者无著道忠,也曾在《五家正宗赞助桀》中说:“检诸韵书,央庠字无义。盖鞅掌,失容也。”
他也不理解个中的含义。
既然这个词语没有见于韵书之中,那就只能在古代的典籍中寻找答案了。
后来,在《庄子·齐物论》的注疏中找到相关的解释。
《齐物论》:“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本注:“姚,央庠也。”成玄英疏:“姚,轻浮躁动。”
由此大致可以明白,“央庠”的原义是轻浮躁动之意。
在宋代的《环溪惟一禅师语录》中有这样的语句:“岂近世央庠浅根之士,可得而仿佛耶?”
南宋的《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中曾写道:“与央央庠庠、半信半疑者,何啻天地悬殊?”
据上下文来推知,“央庠”在宋代时的意思大致是迷迷糊糊,似信非信,犹犹豫豫,根机浅钝之意,也就是委婉地骂人是糊涂虫、钝根众生的意思啊!
这也就不难理解那位当时被大家看好、以僧中龙凤自居的仁勇禅师为什么被雪窦禅师骂了一句“央庠座主”就如此不爽,从而立志发奋了。
我们的生命中慈悲、智慧、力量,这三种力要平衡,不可以偏废任何一个,想达到三力平衡,在因地发愿的时候就要平衡三力。
所谓舍心,就是“愿诸众生远离亲疏爱憎,住平等舍”,可以理解为: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认为和一切众生平等,没有分别心。
如果大家能够建立起正见、正行、正愿,这才是我们此生真正的依靠。
对自己的进步,我们要心生欢喜;对于自己的懈怠,我们要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个佛弟子应该不卑不亢地去面对佛法,面对自己的人生,正视自己的情,显现自己的理,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大丈夫的气概。我们首先要配置这种气概。
对于佛法,我们不仅要有信心、有理解,还要践行,具备这三项就能够证悟佛法了。
念诵《普贤行愿品》就是把诸佛菩萨的境界,在每天的禅修中,不断地向我们心里面投射。我们的生命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就被转换了,这是看不见的。
我们学佛的目标是出世而不是出家,是把佛法真正用于生活当中,这才是我们追求佛法的真实目标。
在讨论佛法能带给你什么之前,小莫想问问,你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可千万别说是没有缘由的,学佛务必讲求目的,因为只有明了目的,才能发菩提心。正如当年释迦牟尼放弃继承荣华富贵的王位毅然选择出家修行,也是有他的目的的。
当然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生于困顿,想通过学佛来减缓痛苦;有的人命途多舛,想通过学佛来改变命运;有的人为了家庭平安;也有的人只想勘透生命。6师兄觉得这都是合乎情理的。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旦自己的要求被满足之后,学佛之路又该如何呢?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为了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学佛虽然看似合理,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没有理解到佛教真谛的。因为佛教反对学佛的人有执著心,为了某种利益或目的而学佛,在佛教看来就是一种执着。
而古代中国佛教的祖师们,对于学佛的目的有着近乎一致性的看法。学佛的目的就是取得一种精神的境界,通过学佛而达到一个解脱自如的目的。对于我们而言,虽然我们学习佛法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它有一点所给到每一个人的是相同的,那便是面对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金刚经》里提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故而有位师兄就这样来比喻佛法: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梦中,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梦,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突然有一天,一个觉悟的人来到我们梦中,告诉我们要醒醒,别做梦了,并告诉了我们醒来的方法。这个人就是佛陀,而这个方法就是佛法。”
如果照着他的思路讲,学习佛法最终能带给我们的,就是让梦醒来。
且不论问题的发心,6师兄觉得,学习佛法能带给我们什么,首先是取决于我们怎么去理解佛法的。认为佛法是通往极乐净土的大门,那学习佛法便最终能引领你前往极乐净土;觉得佛法近乎是宇宙间的真理,那学习佛法便能让你明悉世间运行的一切;把佛法当作是一种方法论,那学习佛法便能让你更好地面对生活。
米拉日巴尊者曾说:“最初我因为害怕死亡我来到山洞修行,现在我终于修成不怕死亡的法了,我是多么的快乐呀。”
好,下面每个小伙伴开始反思:是否能像尊者一样自信地告诉自己,我现在也一切OK,有十足的信心可以面对死亡了?
谁也不能保证明天和无常谁会先到来,虽然法本上讲死亡时会出现一些前兆,但是如果我们因为一个大的恶业让横死的因缘提前成熟,根本还来不及反应就挂了。这样没有准备地离开是相当可怕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管前兆有没有出现。
遗嘱很重要
记得一个师兄去峨嵋山旅行的时候,提前就给我留了一封遗嘱,这种无常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如此,我们随时随刻串习:我这次去旅行会不会死呢,旅行不会死,可能在家里摔一跤就死了。大上师随时都会有这种想法,何况是我们。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还没写遗嘱,连这个都还没有做,只能说明无常修得太差。死后如何处理我的财产和身体是相当重要的。建议我们道友之间可以成立小小的互助组。(五人一小组,生前可以将各自的死的死亡基金交给道友共同管理,谁先走了其它几人就帮助他处理后事,避免不学佛的家人因为悲痛情绪根本不会遵照我们的遗嘱来办。)
遗嘱参考: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
时刻为死亡做准备
我们现在学的这些知识,都是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有可能我会十年后才死,那随喜自己还有十年时间做各种的铺垫,想想自己平时贪恋的东西(财产,爱人,子女)被拿走了会不会难受,当然还包括加持品和佛像。如果现在心里会疼,那么目前的考试不及格,还要继续努力。
▌ 醒时修无常,让一天不会太散乱
建议大家每天早上起床后,修无常观:今天我又离死亡近了一步。有紧迫感后我们会珍惜今天的修行,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这样修行才有进步。
我们每一座修完后,都会修一个本尊化光与自心融入一体,观想我们与佛菩萨无二无别,生起佛慢心,这样我们就不至于修四外加行会修得郁闷,因为上师瑜伽会让我们充满信心与光明,有关死亡的准备就做得更好了。
▌ 睡前修行,化解负面情绪
每晚睡觉前应做光明想,清净想。很多人会在睡觉时就睡过去了,如果此时你在恨和抱怨中睡觉,让这个坏种子先成熟,所有的修行都付之东流。
恨与抱怨又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情绪不仅影响死亡,还会培养癌细胞,有些癌症做了手术又转移了,按中医的观点就是体内阴阳不调和,气血不畅,这边取了,它又在其它地方堆积,七情的源头没有断掉。
就算为了今世我们身体健康,也尽量让负面情绪在生命的相续中变得短,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一匹白布,负面情绪是污水,如果白布不小心掉到脏水里,赶紧把它捞起来。这样也容易清洗,如果泡久了污印就很难去了。
▌ 尽量多地为别人考虑,这也是为死亡做准备
学佛很久了,第一个念头还是想到自己,要在保证我们自己的利益前提下才去利益众生,始终有这种想法想解脱还是很难的,佛陀一直为众生放下自己,所以他成佛了。我们无始以来舍人为已,让我们在轮回中一直流转,没能解脱。
上师曾布置一个作业,在飞机上想如果飞机超重了,要扔个人,我们怎么抉择。我无数次坐心机时想这问题,虽然内心还是很害怕,但是我相信祈祷三宝我不会走得差。上师说一个有世俗菩提心的人都不会堕入三恶道,所以发菩提也是为死亡做准备。
我们也可以随时去思考。如果地震来了,关键时要当一个顶柱子的人,不学佛的老师可以为救学生当这个人,我们可以做到吗?我们对上师有强烈的信心吗?
如果第一反应为我自己那还是坐上的观修太少了,临终的善念太重要,如果没有平时的串习,到时候也用不上,现在我们要经常串习和发愿,因缘也会因为发愿而改变。生生世世不离师,一定要遇到大乘佛法。经常念恒常祈祷文,发自内心的发愿,生生世世,死死地如牛皮糖粘着上师,他们在哪里我在哪里,只要有他们,我们会遇到大圆满,会遇到大乘佛法。相信有这种深入骨髓的发愿,这辈子我们死了,下辈子可以接着今生的修行继续修,但这是要靠长期的发愿,希望大家经常串习~
皖北农村婚礼上传统喜庆的婚宴流水席,乡亲们太捧场了,真是热闹
皖北乡村婚礼现场,婚礼仪式很传统,幸福又甜蜜,婚宴也很丰盛!
周口农村传统婚礼实拍:八抬大轿娶媳妇,场面极其热闹
Money&Cony | Walker沃刻影像
参加朋友婚礼,我感觉这哥们到达了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