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佛法,常常被世人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除了讲“诸法皆空”“诸行无常”,我们常常会在佛法中看到“随缘”“放下”这样的词。
日常生活中,一些对佛学稍有了解的人,也喜欢将“随缘”“放下”挂在嘴边。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都是有所偏差,甚至完全错误的。
我们常常将随缘等同于随波逐流,将放下理解为不负责任的逃避问题。
佛教讲世间万事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成,一切都是各种因缘和条件的产物,世间万事万物的形成、显现、变化、消失皆有其因缘。
“诸法皆空,因果不空”。万事万物生成变化的法则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
而随缘,就是要我们随顺这因缘。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之时,脱口而出说:“随缘吧!”其实,随缘并不容易做到,要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办得到。
所谓“随”,不是随便或跟随,是有一定的原则,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强求。何为“缘”,万事皆有缘,不论是人缘、机缘、善缘、恶缘等,到处都有,无时不在,缘的存在是一个过程,有聚亦有散。
“随缘”有积极和不积极两方面。他可以说是随着我们的条件去做事,如努力去做一件善事,至于努力之后的成果如何,便不会计较得失,用这种随缘的态度来面对世事,这是积极的,既不强求,又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达观又洒脱。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是随缘而不尽份,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用逃避问题及困难作为理由,这是负面的态度,随缘成为懒惰或消极的借口。
那么“随便”如何呢?他是得过且过,顺着当前的环境与因缘,随波而流,没有原则、没有立场,马马虎虎,不负责任。举个实例:有一个人,他对我说很烦恼,因为与人共处时人缘不好,但他又自慰而言:“随缘吧,有缘即住,无缘即退”。虽然他不执着一定的环境,但却没有认识自己的为人处事方法,随随便便,任由因缘去发展。又有一个例子,被人偷了东西,损失严重,心苦恼万分,但不努力去寻找线索,把失物追回来,只管坐在那里,将就从事,等待结果,以为这是?,其实是随便放弃。
“随缘不是随便”,它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去放弃!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对现实有正确、清晰的了解,对人生的聚散离合有一种从容达观的体会,超然地去面对成败得失,这才是真正的随缘。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随缘是告诉世人万事莫强求这个真理,不是叫你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积极地去把握机会,随顺当前的环境因缘去做人处事。
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天气也不会日日晴朗,长久的晴朗会变成旱灾,不断的下雨亦会变成水灾,所以一段时间晴,一段时间雨,才是天作之合。明白这道理,事成了,只是淡淡的欣慰,不用过激的兴奋乃至产生成事后的我慢心;事不成,就坦然地去接受,不用有难堪和懊恼的追悔。总之,谋事之时,随顺因缘,尽力而行,甚至知其难行而积极去奋斗,直到无着力点为止。事情过后,检讨得失,不为成败而喜、忧。大家学会随缘吧。
现代众生,痴迷更为严重了,“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他们为追求名利受用陷入了狂躁不安。我每次到城市去时,见着忙忙碌碌的人们,心里总是生起很大悲悯。尤其每次去色达县城办事,在金马十字街休息一会儿间,看见街上南来北往的行人,搞生意、拉人力车、逛商场、打扮身体……为求财、求名、求饱食而匆匆忙忙,与蚂蚁、蜜蜂无异。
他们似乎从没有满足过贪心,更未去想过自己追求的东西到底有无意义,看上去他们之中没有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吵吵闹闹,骚动不安,像一个疯狂世界。你们看到这类景象时,是否也为他们生起悲悯之念呢?
发过菩提心的大乘佛子,只要持守此心,去精进地修持。以此如同摩尼宝一样的菩提心,将会出生无量无边的功德,满足众生的各种需求,引导他们获得最殊胜之安乐。大乘修行人都会有如是功德,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生起一点自信与珍重之心呢!
我给大家举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商人,家财万贯,但他并不是天生富贵命的人,寒窗苦读十几年,毕业后他选择自己创业。家境普通的他,什么都要靠自己。刚开始困难重重,碰壁无数,为了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成熟可信,他故意吃胖戴眼镜,让自己变老成,看起来更像个生意人。他是个与佛有缘之人,创业第一年,他皈依了佛门,成为了佛弟子。没想到的是学佛之路和生意一样坎坷,并不是和其他的师兄的人生一样,因为学习佛法就立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变得顺顺利利,反而更加坎坷了。
很多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得知他是佛弟子后,开始觉得他是个迷信的人,在谈生意和做决策的时候,总会质疑他是抱着侥幸心理处事,从而不信任他的决策,对于它念佛、拜佛、修行的种种行为更是不理解,导致产生信任危机。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外界的眼光而改变自己的信仰,他心里想,就是因为这样自己才要做到更好,让他们信服,弘扬真正的佛法,从而证明自己!
之后的他越挫越勇,在业务处事上更加精细聪明,成熟稳重。不管再忙,也每天坚持念佛修行,正式皈依佛门后也成为了素食者,整个过程就像在蜕变一样,变得更加正能量,更加强大!
生意也随着他的蜕变慢慢越做越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内心膨胀,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虔诚念佛,坚守佛门戒律,得到越多就布施越多,坚持做善事回向众生,积福添寿。是个心中怀大爱,大慈悲之人。
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大家再不认为他只是个迷信愚昧的人,从曾经的信任危机变成今日的尊重了!是业界内有名的大善人。越来越多的生意伙伴愿意与他合作,向他学习,近朱者赤,只要与他合作过的人都变得更加正信了,心怀慈悲,用良心做生意,坚持做善事,布施众生,为弘扬佛法出一份力!为解脱众生,早日脱离苦难而开启连锁素食馆,号召更多有情众生食素。所有的商业聚餐,只要有他的在,就一定会选择素食。
心存善念亦是成功的一大决定因素,守戒律的生活,让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变得更加健康,他们坚持用自己的成功去造福百姓!
怎样才能消除他们的误解呢?
我来告诉你:就是坚持!用自己行动去证明自己,证明佛法,让他们知道,佛法不是迷信的存在,佛法是引导我们过最有正能量的生活。各位善知识能够心诚依教奉行,好好修行!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都应该做的事情,阿弥陀佛!
这个问题我们应当这样理解,这是肉食动物自身的业障——因为他们之前世的因缘业力,让他们流转到了畜生道中的肉食动物中去,以致于它们只能以伤害其他众生的方式存活,并导致业障不断累加,无有终止。
所以说我们在讲业力的时候经常把业力比喻成雪球,越滚越大,以致于后来很难阻止,只能任其增加。我觉得这位朋友讲的肉食动物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后讲恶业的危害就拿这个作比喻,不但可以说明恶业的危害,还可以使人明白相比其他众生而言,人身是多么地珍贵,如果不抓紧修习佛法,以后难免流转到畜生道去造更多的恶业。
自然界中,动物间的互相残杀、蚕食是常态,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人类社会也是从这种杀戮的状态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直到走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这种杀戮也未曾停止。
虽然杀戮一直存在,但是佛陀告诉我们众生平等,不要杀生,勿造杀业。不过,人类既然是也是动物中的一员,那我们对动物间一直存在的杀戮、造作的杀业该怎么看待?
动物所造的杀业,其实是出于它们的生存要领和本能,在基因里潜在的东西,就像是老鼠生下来就会打洞一样。这中种杀业与人所造作的杀业相比而言,罪过是比较轻的。因为是它的业力,感得这样的果报身,才以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生存方法。
按戒律而言,动物无心造作杀业,虽然有业罪,但不会犯戒,受到的果报也是很轻的。好比让老虎狮子出生时就改变它们的食性,不吃肉只吃蔬菜,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杀业的果报轻重,不是只看其行为本身,更看重发心。
而人则与动物不同,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人除了本能之外,还有文明的智慧。虽然身处食物链顶端,但我们能不被本能驱使,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只能靠杀戮才能生存
动物们的生活也启发我们:佛弟子经常谈修行、成佛,但其实我们修行的底线,是保住人身。否则,如果仍以畜生道的思维,以食物链作为相互残杀的生存常态,是非常残忍和可悲的。
末学在与师兄交流时候,常常会听到他们想学佛,但是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学习佛法,没时间做功德,没有时间到念佛诵经,没有时间去寺院参加法会......总而言之就是没有时间积累福报。
不管你是修行还是不修行,福报和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有福报的人做起事情来都是很顺利,相反,没有福报的人,就会经常遇到困境,所以人的福报非常重要。
那没有时间修行,做功德,如何积累福报?其实,学佛是一个非常善巧方便的方法。佛法不离生活,如果在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是本着一片佛心,利乐有情,那么生活就是我们做功德的道场。
打扫卫生是很好的修持方法,佛歌也有说扫地扫地,扫心地。扫地能清净自心,把地扫干净了就是消除了自己与其他众生的烦恼与业障。
我们所熟知的六组慧能大师也是从扫地苦行开始积累资粮的,所以修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就这样扫就有功德了吗?不是的,你不会扫还会有过失呢。
像平时的扫地、洗碗、洗菜等等生活日常的事情,如果你不是出于心甘情愿去做,而是边做边埋怨家里人,那么你这时候不是积功德,而是起了嗔恨心,反而有损自己的福报。如果你是边做边观想,例如扫地时观想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每扫一下,都在清净所有有情众生的心地,清扫出一片佛国净土,让每个走到这个地方的众生都能中下一颗成佛的种子,使他们都早日成佛,这样去发心、观想,功德就非常大了。
洗碗洗菜也是一样,都这样发心观想:“我在清扫,把所有众生的烦恼恶业都清洗干净,心清净自在,早日离苦得乐,种下成佛的种子。”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这样观想,无论大事小事,都有功德。
福报资粮是一点一点由心积累起来的,以利益众生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心系念尽虚空遍法界的福祉,那么这份功德很大很大。学佛学佛,学了佛陀的教导,就要在生活中实践,把佛陀的教导都运用到生活当中,人间处处是道场,事事都积功德。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快乐,都是从利益他人中产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这一点,并试着去慢慢改变,其实得到幸福很快,并且很长久。
想要解脱,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所谓的“难关”,也只不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最高境界的处世艺术是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而极端不幸的个人素质是尽管不断地妥协却总是达不到适应现实的要求。---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Simmel Georg)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东野圭吾《白夜行》
回忆,是一种内心的谣言。---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杜马岛》
和好友们说说你的新鲜事...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随波逐流、不管对当下思想认不认同都随之起舞的应声虫。---乔治·奥威尔
世界只有一个,就是此刻压迫着你的这个,你也只在这一分钟活着,就是此刻这一分钟;而唯一的生命之道,就是接纳每一分钟,视之为独一无二的奇迹。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王小波
当我们表达的时候,我们应当像文学一样说话,而不让文学像我们的生活一样。
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王小波
个人并不是经常找到休息的机会,只有作为人的自我,作为一个楔形的内核,才能获得休息。抛弃了外表的个性,你就抛弃了那些烦恼、匆忙、骚动;当一切都集中到这种和平、安宁、永恒的境界之中,于是某种战胜了生活的凯旋的欢呼,就升腾到她的唇边。---弗吉尼亚·吴尔夫《到灯塔去》
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胡适
快乐属于那些选择了孤独的人,因为你是从那儿来的,而且你还要回到那儿去。---《托马斯福音》(Gospel of Thomas)
一对年老夫妇,一起走过大半辈子,多年来他们每晚睡前最后一刻必定会跟对方说一句:我爱你。别人问他们为什么有这个习惯,丈夫说: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假如我们其中一个第二天没有醒来,我们在人生里留给对方最后一句说话就是这三个字。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志气太大,理想过多,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朱光潜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弗朗索瓦·费奈隆(Francois Fenelon)
经历过孤独的日子,我终于喜欢上自己的无知,与它们相处感到惬意,如同它是一炉旺火。这时就该听任火焰的缓缓燃烧,不说一句话表示自己对无论何事的看法。必须在无知中自我更新。---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人们常常用咄咄逼人来掩饰弱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于忍受中,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他们因此丧失了人的尊严。我等待,我观看。恩惠也许来,也许不来。也许这种既平静又不平静的等待就是恩惠的使者,抑或恩惠本身。---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一个人在他的信仰上站得越不牢固,他就越要用双臂紧紧抱住那些使之区分于其他信仰的教条不放;相反,一个人在他的信念上站得越牢固,他就越可以自由地把双手伸向那些与他信仰不同的人。---弗兰克
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威尔·鲍温(Will Bowen)《不抱怨的世界》
正如对幸福的寻求是自我欺骗一样,一味追求一颗善的良心只会使我们失去发现它的机会,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了伪善的人。---《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
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形坚强。(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arker.)---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青海格尔木市森林公安局破获一起盗杀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案。缴获包括雪豹在内的多具野生动物尸体,抓获八名犯罪嫌疑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爱的熊猫宝宝,你了解多少呢?
疫情之下,遗弃宠物的现象也在不断上演,猫狗何辜,宠物被赶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