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如果说一个佛弟子,没有出离心,就好像说一个狙击手,没有枪一样,是很可笑的事情。但你若仔细反观自心,或是看看身边的修行人,究竟具不具备出离心呢?

我们有多久没有考虑解脱的事情了?今天你有没有想到要出离轮回?出离你所执着的一切。这种想,不只是想一想,过一过脑子而已,而是真的想要出离轮回,想要出离一切你所执着的、贪恋的、喜欢的、牵挂的。

出离心,有些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时能够出离眼前的一切显现。就好像随时能够从梦中醒来一样。最简单的,看一半的电影,电视剧,突然没了,你还惦记着么?你最放不下的手机、存款,突然没了,你会怎样呢?

看出离心修得好不好,能不能接受一切外境的显现,很重要。还有呢?忍辱的功夫,能不能出离对自我的执着,这是关键了。心中还有个我,就会有各式各样、没完没了的执着,反之,当心中没有了我,也就没什么事了,有事也是利益众生的事情。

出离心修得好,外境的显现,就不太会影响自心,自然而然具备定力。出离心,又叫厌离心,有种厌恶世间法的感觉在,这里具体来说,就是厌离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视这八大陷阱为火坑,唯恐避之不及。

如果你还未曾想过要解脱轮回,可要好好思维大圆满前行了,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都是出离心的基石。

建了几个学佛群,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不知道如何系统地学佛,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阅读上师嘎玛仁波切著的大圆满前行上中下册、师叔根让仁波切著的大圆满前行实修宝典、慈诚罗珠堪布著的慧灯之光。

今天大家要好好地思维出离心,生起真实的出离心,扭转轮回。其实,外境是无法限制我们、束缚我们的,真正能够束缚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

想要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必须要对轮回之苦,生起稳固的见解,清楚认知轮回之中只有痛苦,毫无安乐可言,并生起希望自他都能从轮回中解脱之心。珍惜手中的圣妙佛法,时刻警惕四起的危机,不再为了世间短暂的快乐和名利,精勤忙碌,下定决心尽快了脱生死轮回。莫让轮回之苦,无有出期。

如果不明白什么是轮回,堕入轮回又有什么痛苦,自然不会想要出离。如果对轮回真相有清楚的认知,自然会勇敢面对种种现象,也会非常渴望急于解脱,激发出强烈的修行动力。这种渴望出离轮回的动力,我们叫“出离心”。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轮回之苦,生起稳固的见解,从而能够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为什么说轮回是苦呢?我们可以概括地来思维一下:

我们现在身处人道,如果人死之后,心识会完全中断,没有任何延续,即真能“一了百了”,或许生死的问题就很简单了。但是死亡之后,心识会结束吗?不会的。死亡后,心识会进入中阴阶段,此时就像人做梦一样,心识会到处游荡,因为心识的**气之故,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还有一个身体,称为“意生身”。之后,再因为各自的业力,投胎至六道之一。

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饿鬼道或地狱道,是众生重复生死的六种世间。这就像蝉脱壳,丢掉一个身体外壳,另一个身体会继续延续。又像一只蜜蜂在密闭的瓶子里,一会儿飞到上方,一会儿掉到瓶底,虽然想逃脱出来,可是找不到出口。

当众生善业福报足够之时,可以向上生到天道、阿修罗道或人道等三善趣;当累积恶业且福报不够时,就会往下堕入旁生、饿鬼或地狱等三恶趣,如此不断反复循环。

轮回,就是不停地重复相同的过程。广义来说,除了今生来世的生死轮回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充满着轮回的现象。人们每天重复相同的烦恼,除非有极大的痛苦或快乐,让人们可以有短暂更为深入的生命体认之外,大部分的时间,人们都在迷迷糊糊过日子,“这一天一天的,过得真快**…”其实这些都可以叫“轮回”。就像轮子开始转动时,能看清楚它的转动方向,可是转得很快之后,就看不清楚真实状况了。

如何才能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呢?首先,要知道轮回流转之因——有漏的善业和不善的业。无论你现在放生、持戒、上供下施等做一切善行,如果没有用“三要行”摄持,就都是有漏的善业,不论行持多少,也是投生三善趣的因,无法脱离轮回。而不善业,就是做了十不善业为主的所有恶业,更不可能脱离轮回。

进而言之,这些有漏业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执”,只要你的“我执”还存在,就会永远不停地轮回。如果你能下定决心破除“我执”,就有可能脱离轮回的樊笼。

所以,如今在轮回中有机会跟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之人,应当经常观修六道轮回皆是苦,而观修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1)认识轮回就是六道。

(2)六道之中都只有痛苦,没有丝毫的安乐可言。

(3)通过思维轮回痛苦,让自心生起脱离轮回的出离心,而且要断除自私自利之心,不仅是希求自己一人能脱离轮回,同时要帮助一切众生都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目标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修行,是为了今生,还是为了来世?是想获得人天善趣,还是从轮回中永远解脱?”如果发觉心态错误了,一定要立刻调整自己的发心。

有些人现在生活得不错,就觉得在人道生活非常好啊,不用出离,却不知道现在所能感受到的所有安乐,都潜藏着痛苦之因,最终会随着无常坏灭消失;也有人无明的认为,生老病死的确痛苦,但是做人不就是这样吗?人人都逃不开,为什么自己要逃开呢?从而根本发不起出离心…

对轮回过患没有清楚的认识,就算知道了轮回中充满痛苦,就算有善知识传授给他正法,如果不去好好修行,不去约束自己的身口意,反而精勤为世间的琐事忙忙碌碌,为了一点名利和暂时的快乐,就如刚落入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不知危机四伏,如此就真是苦受无出期了。

除了总体观修之外,也可以就六道众生的个别之苦,一一观修,如此可以更深入体会轮回的痛苦。在思维六道千差万别的痛苦之时,不要像旁观者看热闹似的,一定要观想自己身临其境,正在那里遭受痛苦。

比如去思维那些恶趣中的众生,那些众生曾在死亡时,因为各自的恶业,投生在极为痛苦的地方,这些地方称为恶趣。而地狱是三恶趣中,最痛苦的地方。观修之前,就要对地狱的环境、身体、寿命、痛苦与转生之因等内容,有清楚的理解,这样你在真正思维的时候,才能一一作出观想。

首先要在做晚课的时候先诵持《楞严咒》,再认真反省、诚心悔过,永不再犯,学佛人切忌情绪起伏大,大喜大悲这都是不应该的,要以宽和慈悲之心对待他人,诵经反思完要将做晚课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今天与你吵架之人,这样才能将口业转化为功德!

佛曰: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现代人在轮回里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定力。尤其是我们的嘴巴,毫无定力可言。

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倾诉,当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丑事讲给别人听。定力不够,耐心不够的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把嘴巴管严实点,也是一种禅定,也是一种修行。张嘴讲话很容易,懂得闭嘴却很难。

少一点负面的语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话,学会赞美别人,多念经,多持咒。贵人语迟,敏于事而慎于言,多讲一些有意义的话,语言才会有分量。

现在网络发达,造口业太方便了,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很多人已经养成习惯了,负面语言张口就来。

以前东家长、西家短,还要几个爱传闲话的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现在只要拿出手机,微信朋友圈一发,微博上一转,马上就能传播到世界各地。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想当一个清静的人不容易。

培养自己的定力,要从嘴巴开始,训练自己有一张“禅定”的嘴。多关注自己的嘴巴,让自己坚持去说正面的语言,让自己坚持不说负面的语言。能持之以恒坚持一件事情,就叫禅定。

做一、两天简单,坚持做就不容易。慢慢养成善护念身口意的习惯,经常反观内心,随着内心能量的提升,言语和行动就都会充满力量。

一个人诞生,烦恼就跟着一起诞生。在这苦多乐少的世界里,在这变幻无常的世事中,荣华景象犹如梦幻,痛苦和烦恼伴随着短暂的欢乐而出现。

释迦牟尼佛称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的苦难令人无法忍受,可是众生偏偏执著不舍。

佛又将此时的娑婆世界称为“五浊恶世”,说我们这个世界灾难频繁、邪恶猖獗、迷信泛滥、烦恼炽盛、生命短促。

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试图拥有永恒的快乐,时时处处爱惜自我:贪财为了受用,贪色为了欲乐,贪名为了荣耀,贪吃为了滋养,贪睡为了安逸。但是,这个身体就像一个肥皂泡,任凭怎样去保养它,也终难保全。而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之乐,犹如手搔疥疮,正搔之时痒得快活,搔过之后痛苦即至。

佛经中说,贪求爱欲而不知足者,有如举着火把逆风而行,必然会烧到自己。

经中还有一个比喻:贪恋世间财色,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锋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却有割舌之患。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

序号

苦之名称

形容

1 生苦 出生时的痛苦

2 老苦 年老体弱的痛苦

3 病苦 患病时的痛苦

4 死苦 死亡时的痛苦

5 爱别离苦 与所爱的人或物分离的痛苦

6 怨憎会苦 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7 求不得苦 所求不遂的痛苦

8 五阴炽盛苦 烦恼强盛、盖覆真性的痛苦

由于万物生灭无常的本性,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五阴:构成人身的物质和精神要素。即:色,身体;受,感受;想,想象;行,起心;识,认知。五阴又名五蕴,能够障蔽真性,使人生起烦恼)等等诸苦,确实是生命中的根本缺憾。

所以,如实认知宇宙和生命的奥秘,掌握超越生死轮回之道,变生死流转、诸苦交攻的残缺生命为永恒幸福、绝对自由的圆满生命,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终极归宿。

然而,我们沉沦于生死的境界当中,哪里有超越和解脱的智慧?身在苦中,我们只会长叹一声:“哎,听天由命吧!”

仔细捉摸,这样一句平常的轻叹,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在我们心灵深处,似乎潜藏着某种特别的东西。朦胧之中,我们或许相信宇宙间有更高智慧,或有公平主宰。但是因为世事的纠缠,我们内心亟待解决的问题,却一再搁置下来。

有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一天突然有位衣着华丽的美人来访。主人问道:“您是哪一位?”

美人回答说:“我是给予人们富贵的财神。”

主人很高兴地将她请进屋里,殷勤地款待她。

不一会儿,敲门声又响起来了。主人看时,却是一位衣衫褴褛的丑女人。她说:“我是使人贫穷的瘟神。”主人十分惊恐,想把她赶走。

丑女人告诉他:“刚才来的财神是我的姐姐,我们姐妹从未分开过。把我赶走,姐姐也会离开的。”

果然,她走了之后,美丽的财神也消失了。

有生就有死,有幸福就有灾祸。人们只知道追求快乐,不知道快乐的背后隐藏着痛苦。

修学佛法必须要有次第,而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也讲得很清楚,闻思修是佛教的根本,如果没有它,人与佛法就很难融合,所以大家对此不能轻视。

1、听闻正法

我们这些具无明烦恼的轮回众生,对于跟贪嗔痴相关的事,生来就有意乐,串习这些也很容易,而出世间的解脱法门,则很难依靠自力掌握,此时就必须依止一位上师,在上师那里听受佛法,令心逐渐得以调整。否则,我们相续中的智慧日光,被无始以来乌云般的浓厚习气所覆盖,很难自然而然现前。

关于闻法的功德,《正法念处经》第六十一卷中讲得比较多,如云:“以闻法故,心得调伏。”所以闻法能够调伏自心,而从没闻过佛法的人,不管是说话、做事,都会与贪嗔痴比较相应,无法趋入出世间解脱。因此,我们首先听闻正法非常重要,作为智者,乃至命终之前,也要听受佛法。《正法念处经》云:“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应听法。”萨迦班智达也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有些道友闻法的意乐很强,只要是真正的佛法,就会通过光盘来听受,其实这跟在善知识面前听受一样,甚至比这个还方便。试想,假如你找一位上师亲自听法,戒律中说要依止十二年,这对城市里的人来说比较困难。而且就算你有这个条件,能始终陪在上师身边,上师也不可能天天给你传法。然而,听光盘就不一样了,你想听课的话,随时都可以听。依靠这种方便科技,如果你能听十年课,实际上跟依止上师十年没什么差别。

为什么呢?因为你依止上师,并不是依止上师的身体,也不是依止上师的心,而是依止上师所传的法。毕竟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没有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根基,只靠一种表示就成就了。所以对一般人而言,听法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通达佛法、不造恶业、舍弃无义之事,乃至获得涅。如《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

2、如理思维

对于所听闻的法义,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反反复复去思考。否则,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仅仅只听一两句佛法,不可能那么容易对治它。有些人说:“我学佛已经七八个月了,为什么还有分别、执著、妄想?”其实不要说七八个月,就算七八年也不一定奏效,修行应该是有生之年,如果你没有这样坚持不懈,依靠不断如理思维来调心,习气则不可能被断除。

在藏传佛教中,如理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辩论,大家通过互相提问、答疑、探讨,就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大宝积经》中曾说过:“不如理思维,愚痴无解脱……若如理思维,息广大烦恼。”可见,如理思维还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它就无法脱离愚痴,有了它则可以息灭广大烦恼。

大家若要如理思维,就应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皈依三宝、菩提心之利益……一层一层上去,若能如此,最后定可安住于禅宗的明心见性、大圆满的觉空无二、中观的离戏空性等境界中。所以,一心一意思维很重要,否则,你听完一堂课后,什么都不想就倒下呼呼大睡,这样肯定收获不大。反之,你若能好好回想今天讲了什么,对每个道理慢慢去思维、消化,不但会对自相续有利,而且功德也非常大,《佛说宝雨经》云:“如理思维故,即为供养一切如来。”因此,大家听闻以后,一定要如理思维。

3、如实修行

1)修行之理

假如你依止上师后,仅仅是听了佛法、稍作思维,却从来没有修行过,那也不能断除烦恼。就像饭是要自己吃的,如果光是看别人吃,或听别人吃饭的声音,根本不可能填饱肚子一样。不过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只对理论研究很有兴趣,成天探讨公元多少年发生什么,这个人跟那个人的时代如何如何……可是对佛经中所讲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万法皆空等甚深道理,从来没有思维过,更没有修行过,这样的话,这些内容就无法与自相续融为一体。

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过:就像穷人日夜在数富人的珍宝,自己却身无分];良医知道如何开药方,但自己有了病,不吃药也治不了];

聋子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但自己根本听不到]……同样,我们理论上再精通、嘴巴上讲得再漂亮,但内在没有修证的话,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到了最后,“靠山山会倒,靠河河会干”,什么都靠不住。即使你天天求上师加持,但自己不修行的话,烦恼种子也很难断除。

所以,广闻和实修比起来,实修更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当那一刻到来之时,唯有平时修持的善法才有用,名声、地位、财富等世人羡慕的对境都无济于事,只能全部留在人间。我们如今既然有缘相聚,互相信任,我常常考虑对你们最有利的是什么?众生的业力各不相同,死时都是各奔东西,谁也帮不上谁,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劝大家行持善法,这远远超过给你们金银财宝。

因此,我内心非常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抓住机遇学习佛法,不要天天忙于世间琐事。现在很多人都是在用“生命”赚钱,但你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以分别念计划的有些事,不要说这一辈子,可能千百世也做不完。故而,世间的很多事情,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重要的、非做不可的去做,尤其是家庭、社会的一些责任,有些人必须要承担,而至于其他的,就应该有所取舍。

所以,我不会劝所有的人都出家。其实我若多讲些出家的功德,等一会儿下课后,可能会有好几十人跑来剃度。但我并不这么强调,因为出家需要认真观察,绝非一时的冲动。如果你因缘具足,到山里出家也未尝不可,但若暂时没有这种因缘,那也应以在家的身份,安排好自己的修行。对每个人来说,尽管各自的工作压力、生活情况不相同,但肯定都有一分自己的空间,若能从中抽出一点,把它用于修行方面,这对你的死亡和来世才真正有意义。

在佛陀时代,曾有两个比丘,一个听闻佛法后就去实修,结果证得阿罗汉果;而另一个只注重闻思,不重视修行,一直在字面上耽著,时间久了,他成了有名的三藏法师,座下有五百名弟子。

有一次,三藏法师想用些难题难住那位阿罗汉,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当众羞辱他不懂佛法。佛陀了知他的用心后,不忍他如此造业,便前往二比丘住的地方,一再赞叹那位阿罗汉的功德。当时,三藏法师的弟子们很不平,议论佛陀为何赞叹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长老,却对熟读经典的三藏法师不赞一词。

佛陀知道他们的心思后,便开示道:“在我的教法中,你们的法师犹如被雇来看管牛的人,而这位阿罗汉长老,犹如独自拥有牛的主人一般。”弟子们闻后恍然大悟,原来只说不修是不行的。

通过这个公案可以了知,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口头上夸夸其谈的学者,最多不过像仆人一样,自己没有任何东西。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成为法的主人。

2)修行之方便

在修行过程中,显宗、密宗的法门特别多,但最契合我们,对直断烦恼、往生净土最有帮助的,应该是净土宗、禅宗、密宗。在修持这些法门时,我们一定要有方便方法,若以殊胜窍诀来摄持,便可如《华严经》所言:“以一方便,入一切佛法。”

以前有位弟子向赵州禅师求法:“我非常困惑,请您给我指点开悟之道。”禅师问他:“你米粥喝了吗?”他说:“喝了。”“那就去洗碗吧。”听到这句话,弟子当下开悟了。所以,弟子的信心与上师的方便法聚合时,稍稍一句话,也可以让人明心见性。

还有一个弟子问百丈禅师:“您能教我如何修行吗?”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累了,就休息,不需要文字和语言。”弟子依此慢慢思维修行,结果就开悟了。

不光禅宗有这种开悟的方便,密宗也有一些特殊的行为。例如,第四世多竹钦在12岁时,上师命令他喝酒。他刚开始不敢喝,后来想到上师跟佛没什么差别,就一口气把酒喝了,以此瞬间证悟了心性。

还有一个猎人叫达吉,他经常牵着国王的猎狗在森林里打猎,猎杀了难以计数的鹿子、獐子等野兽。他自认为是打猎高手,常在钦则益西多吉面前夸耀,尊者也饶有兴趣地听着。有一次他猎杀了一只鹿,又来到尊者面前炫耀。尊者见状,脱下鞋子,抓住他的胸口,用鞋在他脸上狠狠地扇了五下。当时他就昏厥在地,醒过来之后,上师的一切证悟已完全融入其心,他成了一名具证的大成就者。

这样的事例,不是一种传说,而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所以,有了以智慧摄持的方便,开悟并不是那么困难。《法王经》中说:“若有慧者,则方便解;若无慧者,则方便缚。”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些窍诀可令其马上解脱,比如上师跟他说“吃饭、走路”,甚至把鞋脱下来重重打一下,他当下就开悟了。但对没有智慧的人而言,方便就会成为束缚,不要说用鞋子打,就算上师给他传密法中最殊胜的窍诀,他也会对上师生邪见诽谤,最终让自己堕入地狱。所以,窍诀还是要靠智慧来掌握,这一点相当重要。

以前藏传佛教中有个人,一直恳求上师给他讲最甚深的窍诀。后来上师跟他说:“我也会死!你也会死!”假如是有邪见的人听了,肯定不屑一顾:“这个我早就懂,算什么窍诀?”但那个弟子对此真的生起了信心,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会死亡,于是精进修持善法,最后已经开悟了。

可见,开悟说起来似乎也并不难,但我们作为普通修行人,有生之年还是要闻思修行,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一生。不然,倘若你舍弃了善法,今生也就白过了,如经云:“若人舍善法,今生则虚过。”现在你们这么多人行持善法,我见后发自内心地高兴,这比什么都让人开心。大家若能一直如此,就不会天天杀生、造恶业,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很多人学佛后有深刻的体会:“我遇到佛法真幸运!不然,这一辈子在无明、烦恼、业力的束缚下,恐怕还要造无数的业,最终招致无边痛苦,太可怕了!”所以,大家有缘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时,一定要学会珍惜。

总之,在学佛的过程中,各位一定要先认识佛陀,并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然后这样的佛法要靠上师开示,自己同时要发菩提心、闻思修行。只有依照这种途径,修学才会稳固有序地向前迈步。否则,随便打乱这种次第,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我本人而言,虽不是什么智者或大成就者,但依止上师的时间,比大家稍微长一点。就像一个开车的司机,时间久了的话,技术应该会不错不过我的时间虽长,技术也不一定就好。但不管怎么样,在我这一生中,年轻时有福报依止上师,对佛法有特别大的信心,对佛教的教理也有坚定不移的正见,若把这些与大家分享,对社会也好、个人也好,应该只有利益,不会有任何害处。假如你们通过学佛,有了健康的身心,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能快快乐乐、心平气和地面对,这就是幸福,这就是美好!

贪,贪是由于“爱”生起的。人因爱美色,爱钱财,爱名位,爱享受,为了满足“爱”,虽然美色如虎狼,钱财如蛇蝎,名位如陷坑,享受如利刃,但还是要贪求这些。

从前有一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这两个徒弟从小就跟随仙人到深山里去,仙人为了让他俩容易证得仙道,所以把他们两个完全与女色隔绝,等到俩人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仙人就想试一试这两个徒弟的道心。有一天,把他俩人带到一个热闹的都市上去走了一遭:

“仙师!那个是什么呀?”小徒弟用手指着一个婀娜窈窕的年轻女郎。因为他们一生还没有见过女人。

“吃人的老虎!”仙师说时,看也不看。

他们回到深山里,仙人问道:

“徒儿!你们在都市里玩了一天,觉得什么是最可爱的呀?”仙人考问他的两个徒弟。

“吃人的老虎最好看!”师兄弟都这样回答。

“没有出息的东西!”仙师气得就把他们师兄弟俩逐出了深山。

人为了这一念贪爱,给虎狼似的美色吞食了,给蛇蝎似的金钱毒害了,给陷坑似的名位束缚了,给利刃似的享受杀害了的,处处皆是,说来真是可惊可畏!

其次说到嗔,嗔怒的大病由于什么而来的呢?是由于“不爱”而生起的;不爱就是憎恶。

人因为不爱怨家仇人,不爱别人做事有不如自己的意思,不爱别人胜过自己,不爱自己所爱的为别人夺去,嗔怒就因此而生。

过去有一个家长,他家中的儿女子孙、奴婢童仆,无论做什么事,稍有一点不如他的意,他就怒火中烧,不能自已。因为他性情暴躁,家中财产虽多,可是人口总是不旺,他自己也知道嗔怒不好,一心想改,就在一块小木牌上写“戒嗔怒”三字,并且挂在胸前,以示警诫自己。有一天晚上,他听到家里的仆人集合在一个地方批评他说:

“我们的主人,虽然很有德性,就是嗔心太大,一点都不如隔壁刘先生的仁爱慈和,所以我们时时都想离此他去。”

“你们的胆子真大!”这位主人说时,就拿下挂在胸前“戒嗔怒”的木牌,打那个批评他的仆人:“我现在已经很有修养,把嗔心都已改去,你们还要说我不如人!”

这个主人口上虽然说得好听,但他不爱别人说他的过失,不爱听说别人比他好,终于嗔恚的心又给引起来了。

唐朝鱼朝恩问药山禅师:“什么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的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

“你这呆子!你问此何为?”药山禅师反问他。

鱼朝恩听了,不由嗔心大生,怒形于色。

“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药山禅师笑呵呵的说。

我们因为不爱别人对我有嘲笑讥骂的口吻,嗔心马上就生起来了。这都是嗔心受不住境界考验的证明。

其次再讲到痴,痴的大病是由迷而起的。迷就是不明白道理。人因为不明白道理,所以起惑造业,由业感苦,因此人在这个世间上就不会安宁自在了。春蚕为什么会自缚?飞蛾为什么会投火?人们行事明明也知道前面是悬崖的顶端,或是黑暗的深渊,但他还是愚痴的向毁灭的路上走去。

偷盗的人知道会被捉去坐牢,杀人的人懂得非要抵命不可,但他们还是要盗取别人的东西,还是要伤害他人的生命,这不是愚痴是什么呢?

到妓女院中去的人,明明也晓得会染上花柳病;走进赌场时,也料到可能会把钱输去,但他终于还是去做了,这也是愚而不能觉啊!

一个人不知道世间是苦空无常,不懂得烦恼重重难以解脱,终日沉缅于短暂的享乐中,或是陷落于痛苦的泥淖里,不来研究道理,不来信仰佛教,这种愚痴大病的人生,真好比是一场迷糊的大梦!

过去有一位大富翁,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但他的心,每日在名利上打主意,生活过得极其烦躁不安,不是胡思乱想,就是愁容满面。可是离他楼下不远的地方,有一间茅屋,里面住了一个贫穷的人,这个人虽然贫穷,收入也仅能糊口,而他闲暇无事时便看经念佛拜佛,精神非常愉快,终日面露笑容。富人见了他既妒又疑。一天,他将此事告诉法师,法师对他说:“你过的生活,虽然有名有利,但这只是物质的生活,物质是有限的,而你的欲望是无穷的,有限的物质当然不能满足无尽的欲望,所以你就苦恼了。你不了解人生的真义,好像在迷途彷徨,寻不到归宿,当然就不安了。那位穷人,虽然贫困,但他看淡了物质束缚,他信仰佛教,学道明理,认识了人生的意义。所以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以外,一定要有宗教信仰,精神才有寄托,心境才能安宁!”

这位富人听了,也连连点头称是。当他回家后,账簿子一翻,算盘一打,又忘记好话,终日还是恍恍惚惚,愁眉不展,真是一个迷而不觉、极其愚痴的人!

我们现在对于人生大病的名称,以及人生大病的来源,都已经懂得了,进一步就要求医治疗这人生的大病。一般人都晓得,身体上感到不舒服,马上请医生打针吃药,但人们却把这心理上贪嗔痴的大病,放在旁边而不设法对治,那岂不是至为愚昧的事?

身体上的大病是有害我们色身的;心理上的大病不但有害我们的色身,而且有害我们的慧命,所以我们非要设法把它治好不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