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佛陀有十大弟子:舍利弗(Sqriputta),目犍连(Moggallqna)、摩诃迦叶(Mahqkassapa)、须菩提(Subh[ti)、富楼那(purqna)、摩诃迦旃延(Mahqkaccqna)、阿那律(Anuruddha)、优波离(Upqli)、罗怙罗(Rqhula)和阿难陀(Qnanda)。这十大弟子各有特长,其中如舍利弗被称为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舍利弗、目犍连二人最为佛所器重,是僧众的上首,他们都在佛涅槃前逝世。佛涅槃后,代佛统率大众的是摩诃迦叶,其后是阿难陀。
会来当你孩子的人,可能是透过与你的亲子关系来解决累世的纠缠。累世纠缠各有不同,假设你有两个或三个小孩,其中有一个小孩和你的累世因缘比较助缘,你会发现这小孩很贴心,很多事情他都能够带领你,他脾气比你好,他比你懂事,甚至可能是你的恩人,你的良师益友。你跟这一类的孩子,在过去累世的关系中基本上是彼此互助合作而成长的。
你也会发现有些小孩特别会找你麻烦,你这辈子都在为他烦恼,即使走到生命尽头都还放不下,以前佛教称这叫做逆增上缘,虽然他带给你烦恼跟痛苦,可是在你心灵的某一个角落,你会觉得其实跟这个孩子最亲,因为他是你这辈子最艰苦的功课与挑战。
这孩子之所以特别容易激怒你或特别让你操心,可能因为你们过去的关系是互相的报复或仇恨,但这一辈子你们结为亲子,你当父母,他当小孩,就是要在家庭的架构里,解决过去彼此的怨恨和不满,所以你对这样的孩子会有两个力量,你很爱他很想帮助他,可是又很担心、很气他,你这辈子心灵要成长,可能就必须先搞好跟他的关系。
家庭是最扎实的道场,你有办法跟自己的父母关系搞好,有办法跟自己的先生、太太亲密关系搞好,还要有办法把跟孩子的关系搞好——这三个关系能够搞好,你会开始慢慢把你的爱传达出去,传到周遭的邻人、朋友身上。
我们最大的挑战都是在亲人之间,有些孩子“不想念书”,因为他觉得是在为父母念书,有些父母常让孩子觉得他是在为大人的价值观负责。
有的父母童年比较辛苦,所以会想把最好的教育环境、最多的学习机会给孩子,可是给孩子这么多东西,到底是他想要的,还是父母想要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有所感谢,其实他可能只是无奈地接受。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往往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过度期望,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很不利。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正在学习怎么样做一个“最健康”的父母,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在过程当中,不只孩子要学习,父母也在学习,而且父母的学习没有比孩子的学习还少,我们都是在藉由当父母来学习怎么样当父母。
从身心灵的角度来看,好父母的第一要务是把孩子当作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你生下来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是藉由这辈子与你成就一个亲子关系而来互相学习的,他是投胎来跟你成就一段亲子关系以完成灵魂上的一种成长和彼此情感的交流。你一定要用一个很宽阔的身心灵的观点来看这件事:
你的孩子是人类的一个孩子,你的孩子是大生命宇宙本身新诞生出来的生命。你的孩子有自己所有转世的历程,是有自己过去生命的旅程的一个个体,他是因为跟你有一种共同心灵上的契约而加入这个家庭,彼此成长,彼此学习。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是张白纸,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很快就知道怎么和你应对,他永远知道怎么和你应对,你永远不知道怎么对付他。每代人类的子女是承先启后,事实上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他是比父母还要古老的灵魂,他比父母还要有更丰富轮回转世的经验,所以他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比父母还强。
现代社会愈来愈复杂,信息愈来愈多,如果是我们出生在这个年代,你会应付不了。可是现在的小孩子相对上来讲,他是所谓的老灵魂,他们在地球上已经走过很多的岁月,很多的轮回,经验都比我们丰富。藉由出生当我们的小孩,他承接了我们给他的俗事经验。
孩子是来陪父母一同心灵成长的。从身心灵的观点来讲,孩子其实不是父母的,他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观,有他自己所有转世的历程,还有他内在生命的智慧。如果我们在跟孩子的相处上面没有看到这一点,就会不断爆发冲突。
因为在整个身心灵的观念里面,当每个灵魂要来投胎时,他大致已经对他想生存的这个年代、环境等作了调查,所有信息都已经储存在他的潜意识中。
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面,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叫做信任,因为你对他的信任将会帮助你的孩子释放出他自己的心灵能力。
很多中国父母总把孩子留在身边,舍不得孩子受苦,舍不得孩子受伤,用最大的力量去保护他们。
结果你愈干涉孩子选择他的科系,选择他的前途,选择他的伴侣,你就愈是在扰乱他的未来,孩子不是来完成你生命的期待,任何想强势安排孩子未来的父母,孩子的发展反而不尽理想。当你愈早让你的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愈成功。今天如果你教育出来的孩子对自己有安全感,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那么到哪里他都能靠自己克服难关。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要信任你的孩子。他敢来当你的小孩子就表示他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也许我们现在还看不出端倪,也许他们现在还好吃懒做,但是请记住: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所以我们要给予的是机会、关心、爱,还有信任,你给予这些愈多,生命就长得愈好。真正的爱是告诉孩子你会做得很好,而不是不断地去伸出援手。
你开始让孩子为自己的生命做决定,你会发现这个孩子活得很开心。做决定的时候,他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收集资料,这个孩子变得不一样,你会发现他是个非常棒的孩子。
一个真正身心灵的亲子关系是无条件的关系,父母为孩子付出,不需要回报。
对于佛菩萨而言,一边可怜众生受着轮回的苦,一边又为他们常常演绎出的舍生忘死的爱所感动。即使在畜生界,一只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毫无畏惧地跳起来跟狼狗搏斗。
佛陀在摩揭陀国时,遇到一个女人,怀里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前来求救。佛说我有起死回生药,但这药需要一个引子,就是从未死过人的家里的一口水。
女人如得救星,疯了般地敲开王舍城每一户人家的门,可是谁家没有死过人?也就意味着,世上哪有这样一口水?也就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在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中,理性开始回归,她的心慢慢平静下来了。最后女人擦干眼泪,亲手埋葬了怀里的孩子。
佛陀所说的“一口水”就是拯救女人的一帖药,这是佛陀的慈悲,更是佛陀的智慧。妈妈救孩子是出于爱,佛陀救这位妈妈也是因为爱。
而说到底,出家人追随佛陀,皈依三宝,修福修慧累积资粮,最后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之后再来广度众生,也是因为爱!
只是出家人的爱很可怜,是单相思,我们爱众生,众生不爱我们。出家人天天撞钟击鼓、念经持咒,回向众生离苦得乐,比他们的亲人更用心,比爱人更深情,但众生不为所动。
虽然是单相思,但这份爱不是自私的爱,不是小我的爱,也不是吝啬的爱,它是光明的爱,是广大的爱,是充满正能量的爱。虽然是单方面的爱,却因为远离了我执与我见,而把它的果结在了极乐世界。
而世间的爱,在“我”的作用下会产生控制的欲望,越是相爱,越希望把另一半完全禁锢在身边。这样自私而狭隘的爱,它的归宿只能是轮回的娑婆世界。
《楞严经》第一卷讲到七处征心,破妄显见。通过解剖我们的生命,去寻找“我”到底是什么?“我见”到底是什么?从而开出两种根本:一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一是菩提涅槃的根本。皈依什么或厌离什么,就决定了你将走轮回的路,还是涅槃极乐的路。
遇到爱不可怕,只要能“转”,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一个出家人所具有的最大的善根,就是博爱的善根,他是自觉地将个体的爱转化为普天的博爱。这样的爱超越一切,即使少有回应,也一样感天动地。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了。
回寺院处理好伤口之后,小沙弥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
老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事情对老法师讲了,法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
法师又问道:“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
“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
“因为我恨它!”
“它咬疼了你,你就恨它,那你踩疼了它,它也恨你,也该咬你。你们双方因恨结怨,可你是人,你该早些放下心头的仇恨。”
小沙弥一脸的不服:“可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心中无恨。”
老法师道:“圣人不是没有仇恨,而是善于化解仇恨。”
小沙弥抢白说:“难道说我把被蛇咬当做被松果打中脑袋,或者半路被雨淋一样,我就成了圣人?如此说来,做圣人也太容易了吧!”
老法师摇摇头:“圣人不仅只是懂得化解自己的仇恨,更善于化解对头的仇恨。”
小沙弥怔住了。
老法师说:“世人对待仇恨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是记仇,等于在心里搁了一块土坷垃,自己总是生活在恨意带来的痛苦中。
第二种是尽快忘掉仇恨,还自己平和与快乐,等于把土坷垃弄碎,在上面种了花。
第三种是主动与仇人和解,解开对方的心结,等于是把花朵赠给对头。
用第三种心态修行,就离圣不远了。”
小沙弥点点头。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
不久,北坡草地上出现了一条高于地面的窄窄的石板路,那是小沙弥修建的,之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蛇伤人的事情。
师父说
学佛就要学到一种空性的智慧,这个是目标。把空性智慧运用在生活中,那就不得了了。一个有智慧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他都会超越这个个体,超越现象。遇到现象受卡的时候,他能跳到空性的角度来看待,就超越了。我们一般的人无法做到这样,卡住就是卡住。遇到事情,你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就要用空性来替代,来代换。遇到两个针锋相对矛盾的时候,你要用无我的智慧,一无我了,就不会针锋相对了,就避过去了,避开就解决了。
烧香礼佛本是好事,经论中也赞叹香灯供养,礼敬诸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烧香拜佛,或是为所有众生之解脱而祈请,以大愿而摄持;或是虽然遇到具体的事情或难处,也应以实修为根本而随缘祈请,才符合因果的根本法则。
一、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二、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三、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四、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五、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有些人为了所谓的“吉利”,甚至专门花巨款在他们认为“特殊的日子”争做功德主,或者烧第一柱香,撞第一下钟,磕第一个头等等。如果遂愿,就会身心舒泰,认为这一年会如意圆满,否则会觉得不吉利而垂头丧气。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大多是不明因果,希求佛菩萨直接去除灾患,给予名利。其实佛法只是指引修行的门径,诸佛菩萨是为众生开显这些门径的导师。大而言之,成佛解脱,必须靠自身的修行去体证;小而言之,希求人天福报,也需要自种善因。不遵循因果的道理,不种善因,唯希求佛菩萨直接把福报送上门来,除去恶果,此种想法恰恰与佛法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