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放生仪轨是正信佛教徒为所救护物命获得究竟解脱,在物命耳边念诵的仪轨。

放生仪轨有许多种,净土宗放生仪轨是其中一种。

第一种:

1、称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三遍)

2、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念三遍)

3、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4、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数遍)

5、放生:希望你们,被放以后,获尽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愿力,往生极乐。(念三遍)

6、回向: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念三遍)(结束)

第二种:

1、称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三遍)

2、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念三遍)

3、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4、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数遍)

5、放生:希望你们,被放以后,获尽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愿力,往生极乐。(念三遍)

6、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念一遍)(结束)

结束语:在《金光明最胜王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为所放生的鱼念诵宝髻佛名号,使鱼群寿尽离世后,立即转生为三十三天天子,而后逐渐皈依佛门,步入解脱大道。正信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如能秉持本师真意念诵净土放生仪轨,也是功德一件。

悲心让我们对世间万物充满爱心,莲心让我们的心神圣光洁,感恩心让我们不忘父母佛祖之恩德,金刚心让我们坚强有力。可以说,对佛子弟而言,每一种心都不可或缺,但,每一种心的练就,都很不容易。所以,末学希望各位佛子弟都能不忘自己修佛的初心,将自己的本来愿望坚持下去,就像莲友“安居装饰”昨天所回复的那样:“愿众生一心修佛”,末学相信,只要我们不懈怠,发真心,修真佛,我们一定可以练就慈悲心、莲心、感恩心、金刚心。

阿弥陀佛大医王

对治病的时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怎么样念呢?若有病生起来,首先想到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到我们的身上,身体内外都清净没病,整个身体和自己的内心都安住于这种没病的感觉,过去的一切好比昨天已死一样,今天刚生到这世界。若以这种心去念,专心把这句“阿弥陀佛”想住,就感觉好比你的身体跟阿弥陀佛换了一样,这个身体送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的身体,这样对换。阿弥陀佛没生病,所以我也没生病,如这样念阿弥陀佛,念一段时间身体转变比较快。

有些人也可能是这样的心态,人生几十年在这里,没什么意思啦,病好不好也没关系,如此对临终也没什么妨碍,对于老病死也没怕也没愁。因为在娑婆世界无论多久,也是无常的,到极乐世界去才真正是我们生命的归宿。对于今生的遭遇要坦然面对,用三世因果的道理来如理思维。过去想的、做的结果出现了,现在碰着了不好的事情,要对它进行改良,别把担心或者是其他不好的念头放心里。我们人生在世就好比种田一样,去年种下去收回来,今年又要种,今年种下去要种得好。如果去年种下的不好,今年收成不好,今年又把不好的种下,你越种越不好。过去因得到现在的果,我们这一世和身体有关的果报,像智慧或者福报如不够,我们今生从此以后要种好好的种子,以后好的境界就会出来,这是因果的缘起,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

我们内心当中每个念头生起来,对自己的身心世界都有影响。你别看这个念头小,有时念头虽小,你碰到缘若大,这个念头作用就很大。譬如你想骂别人一句话,骂的人若是普通人,可能给你骂一句就骂一句,你若骂一位领导就不行了。若过去骂皇帝,同是一句话,你也许会被判死刑。虽然说我们内心的念头同样大,但你所对境界是什么,你对的境界若不好,你念头起的作用就非常大。有时我们觉得心里想一下,这没什么问题嘛,没关系嘛,别人又看不见。实际你碰到这样的因缘,出现这个念头,在现实当中马上会得到现报,所以我们对每个念头一定要非常小心。那么净土法门把所有的念头,都转到一句佛号上来。在所有的念头里,我们做好事的心、解脱的心,或者是救众生的心、度人的心、积德的心,这些都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还是当善的法、当好的事情,还不是成佛的法。

真正成佛的法,是跟佛相应。除净土以外,其他任何一宗的修行都是先把我执烦恼破掉,空了以后,佛的功德智慧才慢慢显示出来。但净土法门是因果同时,因上面你现在想佛念佛是因,果没到,但是你现在想佛,你内心里跟佛已一样。我们可能没感觉,大家想想阿弥陀佛的心是怎样的,你知道不?不知道吧。阿弥陀佛的心跟我们一样,但是我们的心里面有贪嗔痴烦恼在,所以我们自己的心晓得,阿弥陀佛的心不知道。真正阿弥陀佛的心,就是你没妄想念佛的心。这下你自己看看,妄想没有,在那念阿弥陀佛,这时你的心怎样?你若可以看见,就看见了阿弥陀佛的心,实际就是开悟。非常可惜,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心怎样看不见。贪心生起来了,你们可以看见。好比拿什么东西吃,想这个东西,就会看见,那么念阿弥陀佛的心又怎么不知道了?

知道不知道啊?你们自己看,看自己的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时的心怎样啊?没怎样,没心吗?又不是没心,没心怎么晓得念佛,没心也不是;有心,有心怎样啊?没相。我们想到阿弥陀佛的相,脑里面阿弥陀佛的相就出来了,有这个相。你若念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想,这个心是无相的心。我们贪心生起来,你贪的那个东西在就会心里出现,你晓得心在想什么。嗔心生起来,讨厌的那个东西在心里也会生出来,如讨厌某人、讨厌这件事情,心里就会想到这个人和这件事。但是你没妄想念阿弥陀佛,没有贪心、嗔心,也不是三恶道,也不是三善道,这时的心实际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我们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我们要晓得我们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感觉到,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么样的。每个人每天起码都有两次明心见性的机会,不管有知识没知识,我们真心都会出现,但是我们没机会,都忘记了、滑过去了,被跑掉了。我们真心没把握住,都整天把妄想心的尾巴拉住。这好像一个小孩整天把牛尾巴拉住这里跳、那里跳一样,我们妄想的心东跳西跳把牛尾巴拉住,整天打妄想,去听经打妄想,等一下回家也打妄想,晚上吃什么也打妄想,明天去干嘛又打妄想,每天跟妄想走,唯有我们的真心没看见。你们若想看到自己的真心,就是念阿弥陀佛没有妄想时,看自己真心是怎么样。若有一天你们看到这个心是什么样,你就晓得因为没打妄想时念阿弥陀佛,这心确实是没任何相,但不是没有,你说有,又什么也没有。

你们大家可以自己看,念起念不起啊?回光返照看你自己的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个念头也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时看自己的心,是红的白的、长的短的、高兴的苦的都没有。好的坏的所有一切的语言、一切文字,都没办法说出你的心是什么样,因为它没有相,但是你说它没心念是不是呢?又不是,明明白白在那念。这种心我们若抓牢,在心里发出来所有的一切行为、所作一切事,都不会伤害任何众生,就像我们眼前的虚空一样。虚空面前,我们没有人会受伤,地上是硬的可能会受伤,在虚空不会受伤。我们的内心跟虚空一样,从来也没有受伤。有些人说,哎呦,心很痛、很难过。心痛什么呢?有什么值得的东西,有什么值钱的呢?钱掉了心痛,心里如没想到什么东西掉了,如果没拿出东西来,心怎么会痛?念阿弥陀佛没妄想时,心怎么会痛?根本不会痛。

以这种心去在生活当中,特别是生病时以这种心去念佛,非常顺利,心会安。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也以这个心念,绵绵密密地念,念到什么时候呢?专心地去念,只要你想到这件事不顺利,我想顺利。想顺利好,想顺利怎么好呢?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件事就放在那里了。不要整天想着不顺利的事,好比说你有什么人生病了,在医院里保佑他身体好起来,这样想一下就念阿弥陀佛。念时不要打妄想去念,不要整天在那里念,阿弥陀佛你保佑他。只要你专心念阿弥陀佛,晓得你念阿弥陀佛是为他念,这样加持力特别大。要么专心想他一定会健康起来,一定会好起来,专门想到他好的一方面,不要想他不好的方面。别想“哎哟,他不一定好不起来”,这样不能想。

有些人生病、生癌,癌细胞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健康的细胞很多,癌细胞没办法生长。有些人检查出来知道生癌,怕起来啦,健康的细胞都统统躺下了,癌的细胞都出来,跟打仗一样。我们平时内心若健康,病毒的细胞没办法出来。心情好的人很难生癌,原因在哪里?因为真心都在我们心里啊,所有一切世间好的恶的都在心里。你也别看着别人说,这个人很恶,讨厌他。其实所有恶的人也在你心里面,因为你心里有恶才会碰着有恶的人。阿弥陀佛如此慈悲庄严,阿弥陀佛碰着恶的人,恶的人也会变好人。恶的人到了释迦牟尼佛那里,也都会变好人。我们的心若不好,好的人到我们这也会变成恶的人,皆缘于我们自身福报不够、智慧不够。

真正晓得念阿弥陀佛的人,不论行住坐卧,不管是持名也好,或者观相念佛、实相念佛(忆佛念佛)也好,都能坚持不懈。不过我们大家最习惯的还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最要紧是持到一心不乱。如《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都教我们要一心不乱的去念。《阿弥陀经》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无量寿经》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若真正晓得用功得到好处,念起时自己要感觉到,自己心里没有其他妄想。没妄想这个心舒服还是不舒服,这种感觉你要去感觉。不要这时念阿弥陀佛舒服去念,明天念难过了,难过时心想静也静不下来。

每个佛弟子都知晓,学佛修佛的过程是一个炼心修心的旅途。佛法开示: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这句佛语启示我们,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苦旅中,将我们的心既能化成佛,又能化成石,可静可动,可生可死,可曲可直,变化万端,法相千万,那么我们的佛法就有了无比巨大精进。

末学认为,心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久的磨合考验,方能初入法门,得佛法精进,心境畅达。末学总结,佛弟子具备以下四颗心,就可以称得上在修行之路上有相当的功力与功德。

第一心:慈悲心。慈悲是天底下最大的一颗心。它包容万物,它怜悯众生,它感化世人。大慈大悲一直都是观世音菩萨在人世间的化身,亦是每位佛祖菩萨的对天下众生的誓愿。如果我们修成了慈悲心,就会对天下万事万物都充满爱,充满布施之心,放生、度人、布施将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对人世间的苦难冷漠相对,对他人的不幸沉默对待。

第二心:莲心。莲,在佛门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莲台是佛祖的坐台,莲友是对修佛同道的尊称。莲,出淤泥而不染,是圣洁光明的象征。莲心,则是心地光洁无垢,净化圣明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修成了莲心,那么我们将会变得道德高尚,不为歪魔邪道所惑,不为恶鬼修罗所害;

第三心:感恩心。佛弟子都知道,佛法重感恩,佛门出孝子。感恩,不仅是一种人生心态,更是一种佛门修行方式。我们应感恩父母的生养教育之恩,感恩佛祖菩萨对我们的开悟解救之恩。拥有感恩之心的佛弟子,内心的祥和而平静的,暴躁愤怒将远离他,面孔是纯净而充满佛性的,贪嗔痴三毒将远离他;

第四心:金刚心。金刚是至强至坚的象征,《金刚经》是修炼金刚心的不二法门,是让佛子弟的玻璃心变成无坚不摧的金刚心的最佳方式。如果佛子弟修成了金刚心,那么他的心将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悲喜所扰,不动如山,金刚怒目,所有的愤懑、哀怨、过喜、嫉妒、贪欲、嗔恚,都将远离他。

有这么四句话是这样说的,「心里无事得自在」,就是你心里不装事。我过去曾经说过,我心里是不装事、不装人、不装物,你说除了人事物你还有啥装的?那就阿弥陀佛了,所以我是做到这三不装。

这里说,「心里无事得自在,心里有事烦恼添」,对比吧,没事你自在,有事怎么的?烦恼添。第三句,「事事都从妄念起」,所有的事都是从妄念生出来的,妄念是事的根,你要把它的根挖出来。最后一句,「妄心放下真心见」,就这二个心,你那个放下了,你把它伏住了,自然真心就见了。我连起来再说一遍这四句话,「心里无事得自在,心里有事烦恼添,事事都从妄念起,妄心放下真心见」。

佛和凡夫有什么区别?就是用这个来区别,佛和凡夫的区别就是无事和有事,多简单,这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果要说凡夫和佛有啥区别?想啊,苦思冥想想不出来,这回我告诉你,就这么鉴别,有事和没事。凡夫心里有事,不但有事,而且事多多,佛心里无事,干干净净,这就是佛和凡夫的区别,佛是无事人,凡夫是有事人。

前面我曾经提过,说某法师说修行人应该是无事僧、闲道人、清凉汉,我想这里应该是出家众和在家众都包括在内,不是说我们在家众和这个没关系。用这九个字来检验我们自己,只要你往这个方向努力,你做到了你也会受益的。所以说这九个字是泛指所有修行人的。我前面也说,我说说这话的那位法师他自己就是无事僧、就是闲道人、就是清凉汉。我感觉到在那个师父的身边,我就觉得那个师父太自在了,我能感受到他那种自在、他那种清凉,你说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无事就是没事,包括生死、闲事都没有,生死问题你都解决了,来去自由,那根本就不是事了。闲就是闲来无事,和闲相对应的是什么?忙。我就发现我周围的同修们一天怎么那么忙,忙忙叨叨,忙忙叨叨,脚打后脑勺。我就觉得我怎么这么清闲自在?反正我感恩我二位护法居士,给我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第一线她们都在那挡着,我在第二线安心的听经念佛,也可能我这情况比较特殊。我就发现周围这些同修,一天那个事实在是太多了,我就想这些事要都压到我这儿,肯定我早都压趴下了。我就不会处理事,一遇到事就想这怎么办,过去就是这样,不知道怎么办就生烦恼。现在我无事了,所以我也就没有烦恼。

我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我跟大家说了几句话,我说「你在忙乎啥,还不快放下,时间不多了,念佛重要啊」。你说这是偈颂不是偈颂?家常话,我就跟大家闲聊天的时候就出来这么四句话,就是你在忙乎啥?你问问你自己,你每天你在忙乎啥?还不快放下,时间不多了,念佛重要啊,就这么四句话。是不是在提醒我们,放下吧、放下吧,好好念佛。

什么人有福报?没事的人最有福报,念佛的人最有福报。我现在我觉得我有福报,我无事,真是我也没有烦恼,没事就没烦恼。我的时间就是和诸佛菩萨交朋友、打交道,成天和佛菩萨在一起,所以我说我是最幸福的人。

什么人最没有福报?事多的人最没福报,这是个对比法。你想成天这事没完那事就来了,一个事接一个事,他有福报吗?他没有福报,太伤脑筋了。

再还有什么?还有一种人没有福报,念魔的人没福报。可能有同修说,刘老师妳怎么说出个念魔,人大家都念佛,谁念魔?我告诉你,你别不服气,真是这样的,就二条,你不念佛,你必定念魔,你不念魔,你必定念佛。你想,你不念佛你打妄念,那念的是谁?那念的就是魔,各种各样的魔,烦恼魔,是不是?不念佛必念魔,念魔必烦恼,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说,没有福报的人他一定是念魔多,偶尔的念念佛,念佛不多。

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百度上面有解释。但是你们不知道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对佛的尊称,是尊称释迦摩尼为佛为觉悟者。不是什么化解灾难,求财,求解脱的经文!请别误解,念可以。要心无所求的念,念完发愿!千万别边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边心求发财啊,身体健康啊,加官进爵等·····不可念,千万不可念!不可求,千万不可求!

没学过佛的没看过佛经没拜过师父的,但是信佛的信徒可以念吗?

可以念,不可迷信的念!迷信的念打个比方:你今天很不顺利,你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为了接下来顺利些;这种迷信的念是不对的!信佛的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求心顺利,让心平静下来,不要被烦恼所干扰,不被顺利的事情所激恼。让佛陀的慈悲感染自己的心!

和尚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是经文吗?

寺庙和尚恋完经文结束后都会恋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或无量寿佛,是对佛的尊称,是感恩佛!感恩佛的慈悲!

大家们,要会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否则念后没改善什么请别怪念佛没用!

信佛,别迷信佛。无所求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完发愿

发愿又是什么?是不是念完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之后所求于佛?

发愿是指对佛的要求自己发慈悲心。发愿父母身体健康,是让佛的慈悲感染父母。发愿让病好起来,是让佛的慈悲心怜悯病人。

何为慈悲心?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

一个有南无,一个没有南无

那么南无的意思是,恭敬,归敬,顶礼,皈依。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一句“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刚才说,南无是恭敬的意思,也就是说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由此可知,应当念,南无阿弥陀佛。

后来有说念四字的,是说,快死的人,气不够念六字,所以念四字。

结论:活得挺好的时候,念六字。快死,气短的时候念四字。

很多人觉得“南无”是皈依的意思,我不否认,但是如果要从它的原始意义上说,“南无”两个字其实是梵语“namas”的音译,有赞美之意。

但是这也不是“namas”的本意,如果按照佛陀所说的原始意义,是希望人们“都依循西方神祇namas的教导”。namas其实是一位神的名字,有人考证说这位西方神namas,其实就是古埃及文明中的最高神amon,即阿蒙神,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名字也是阿蒙的形象之意。

然后amon神传到印度时变成了namas,namas再传到中土就变了南无。

所以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究竟要不要说南无?那是肯定要说的,因为南无实在太重要,佛陀在告诫后世一定要遵循namas的教导,那么这个教导是什么?

其实就是佛教原始经典《阿含经》中佛陀亲自教导的“八正道”修炼之法,所以说南无是想告诉你究竟应该怎么修炼,而不是让你爱心泛滥。

众所周知,《阿含经》是后世公认的佛陀亲口所说法,而南无阿弥陀佛出自《阿弥陀经》,这本经书的真伪我是不知道的,但就南无二字的本意来说,离佛陀所教甚远。

当然这里也就涉及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争,在我看来,大乘佛教为了适应异国国情,所以修炼法更多的结合了中土本土文化,固然有利于佛教传播,但确实也偏离了原始教义,如今的佛教界更是乌烟瘴气。而小乘佛教即南传上部座佛教,因为历代皆修习《阿含经》,因此更接近原始佛教,更接近佛陀的八正道的教诲。

所以南无一定要说,佛陀真意尽在其中。

可是有的师兄却不这么想:

一般来说,平静的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平静的时候,念阿弥陀佛。

具体来说:

登山,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按照“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的节奏,一级台阶两个音节,比较方便舒缓。或者“南无、阿弥陀——佛——”,按照字义断句,把“陀”“佛”两个音拉长了念,参差错落,也很有味道。也可以一级台阶一个字,或者唱佛号,四句调子不同,四遍一个周期。总之,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适合怎么来。

散步、坐地铁,都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音节稍长,舒缓放松,不急促。

四个音节,更急促,适合突发的场合。比如夏天下过雨,路上走着,脚底轻微硌了一下,一看,踩死一只蜗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惋惜哀悼的意思,也是助其往生净土,消自家的杀业。“阿弥陀佛”比“南无阿弥陀佛”音节短,更适于应激的场合。类似“oh my god”, “我的天啊”。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一般不会说“oh my pretty god”,或者是“我尊敬的天啊”,一个道理。

梦魇、恐怖、疼痛的时候,情势突然,便于省力,不妨念阿弥陀佛。

至于平时,心情舒缓,念“南无阿弥陀佛”更庄重。不宜因为求福报心切,图遍数多,缩短了念。

如果在紧急的时候,还能舒缓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功夫就深了。

当然,功夫的深浅并不在于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也可以很舒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很急切。重在心无杂念,念念相续。平时用功多,关键的时候自然得力。就像开车,平时开得好,遇到突发情况就应对得贴切。平时技术有问题,关键时候那些操作就全忘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