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是很乐观的。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像包公、赵清献都做到这样的境界,这是“君子坦荡荡”。至于小人呢?“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是永远有事情的,慢慢就变成狭心症了——这是笑话,借用生理的病名来形容心理上的病态,小人永远是蹩住的,不是觉得某人对自己不起,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候:“唉!这个社会没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这个社会是混蛋。这也是“长戚戚”的一种心理病。心里忧愁、烦闷、痛苦。所以这两句,可以作座右铭,贴在桌旁,随时注意自励,养成坦荡荡的胸襟。

——《论语别裁》

古人有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一个人即使活到一百岁,不是忧愁就是病痛,这个人生未免太惨了。通常人的寿命是六七十岁,但计算一下:十五岁以前不懂事,不能算;最后的十五年,老朽不堪,眼看不见,耳听不见,也不能算;中间三四十年,一半在睡觉,又不能算。余下来的日子不过十五年左右,这十五年中,三餐吃饭、大小便又花去许多时间,真正不过活了几年而已。这几年如果真正快乐还好,倘使“不在愁中即病中”,那么在人生哲学上,这笔帐算下来,人活着等于零,够悲惨的!如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简直活不下去。尤其像孔子,看得见的,忧国、忧家、忧天下;看不见的,还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既要忧,还要管,如果这样算起来,孔子这一生痛苦得很,实在受不了。果真如此,所谓圣人者,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已。慢着!我们且看下面说到他如何面对这种忧患一生的平日生活情况。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这里燕居的“燕”与“晏”相通,在文学上也叫“平居”,就是在家的日常生活,这里说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申申如也”,很舒展,不是皱起眉头一天到晚在忧愁。他修养好得很,非常爽朗、舒展,“夭夭如也”,而且活泼愉快。所以尽管忧国忧民,他还是能保持爽朗的胸襟,活泼的心情,能够自己挺拔于尘俗之中,是多么的可爱。但是他乐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无忧,愁的不是为己,为天下苍生。

——《论语别裁》

我常常告诉一般同学朋友们,你们修道要修到“逍遥”,学佛要学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脸宗教相,装起那个修道的样子,那个死相最讨厌,既不自在又不逍遥。现在用功的重点告诉你,浮游自在,又逍遥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话说,我们讲过好多次了,要想长生不老,“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一个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几次,比你打维他命吃补药都好,一笑,脑神经就松了。你看每一个人走在街上,那个苦瓜相像银行讨债的面孔,一天到晚心里在烦恼,脸上每一个细胞都绷紧了。你这样修能够成道?我第一个不相信!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老师 : 一天多笑几次,比你打维他命吃补药都好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是很乐观的。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像包公、赵清献都做到这样的境界,这是“君子坦荡荡”。至于小人呢?“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是永远有事情的,慢慢就变成狭心症了——这是笑话,借用生理的病名来形容心理上的病态,小人永远是蹩住的,不是觉得某人对自己不起,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候:“唉!这个社会没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这个社会是混蛋。这也是“长戚戚”的一种心理病。心里忧愁、烦闷、痛苦。所以这两句,可以作座右铭,贴在桌旁,随时注意自励,养成坦荡荡的胸襟。

——《论语别裁》

古人有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一个人即使活到一百岁,不是忧愁就是病痛,这个人生未免太惨了。通常人的寿命是六七十岁,但计算一下:十五岁以前不懂事,不能算;最后的十五年,老朽不堪,眼看不见,耳听不见,也不能算;中间三四十年,一半在睡觉,又不能算。余下来的日子不过十五年左右,这十五年中,三餐吃饭、大小便又花去许多时间,真正不过活了几年而已。这几年如果真正快乐还好,倘使“不在愁中即病中”,那么在人生哲学上,这笔帐算下来,人活着等于零,够悲惨的!如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简直活不下去。尤其像孔子,看得见的,忧国、忧家、忧天下;看不见的,还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既要忧,还要管,如果这样算起来,孔子这一生痛苦得很,实在受不了。果真如此,所谓圣人者,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已。慢着!我们且看下面说到他如何面对这种忧患一生的平日生活情况。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这里燕居的“燕”与“晏”相通,在文学上也叫“平居”,就是在家的日常生活,这里说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申申如也”,很舒展,不是皱起眉头一天到晚在忧愁。他修养好得很,非常爽朗、舒展,“夭夭如也”,而且活泼愉快。所以尽管忧国忧民,他还是能保持爽朗的胸襟,活泼的心情,能够自己挺拔于尘俗之中,是多么的可爱。但是他乐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无忧,愁的不是为己,为天下苍生。

——《论语别裁》

我常常告诉一般同学朋友们,你们修道要修到“逍遥”,学佛要学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脸宗教相,装起那个修道的样子,那个死相最讨厌,既不自在又不逍遥。现在用功的重点告诉你,浮游自在,又逍遥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话说,我们讲过好多次了,要想长生不老,“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一个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几次,比你打维他命吃补药都好,一笑,脑神经就松了。你看每一个人走在街上,那个苦瓜相像银行讨债的面孔,一天到晚心里在烦恼,脸上每一个细胞都绷紧了。你这样修能够成道?我第一个不相信!

——《我说参同契》

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下面他解释几个名词。什么叫做大业?富有之谓大业。真正富有才叫做大业,什么人富有?人都很贫穷,只有天地、自然最富有。天地为什么这么富有?天地制造了万物,而不占有,他生出万物是给万物、给我们用的,他自己不要,因此他最富有。愈是想占有的人,愈是最贫穷的,愈是布施出来的人愈是最富有的;真正伟大的事业是付出,而不是据为己有。所以我说,爱是付出的!不要说她不爱我,就哭起来了,那不叫做爱,那叫做哭。真正的爱,只有付出,没有占有;这也就是道、就是富有,所以富有叫做大业。

什么叫做德呢?我国古时,道跟德是分开的,道与德合起来用是秦汉以后的文化;秦汉以前,道是道,德是德。什么是德呢?日新之谓盛德。这里要注意了!日新两个字,在中国文化上很重要,大学里头也引用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年轻时把苟字读作狗,喜欢养狗的人倒很好;天天为狗洗澡,为狗换新衣服,真是狗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苟日新,我们从小背了,感到很好玩,也不懂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不断的进步,是没有今天只有明天。一个人如果满足了今天的成就,那就叫做落伍;今天就是今天,今天就过去了,只有明天,永远是明天,永远在前面,所以苟日新。一个人如果满足了今天的成就,这个人就完了;学问道德也是一样,要天天不断地前进,所以说日新之谓盛德。

我经常告诉年轻人,大家要注意啊!不要落伍,千万不要被人生烦恼痛苦占去了;人生永远是明天,不要看昨天,昨天己经过去了,今天也没有,因为说今天,今天也已经过去了。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乃至老人的共同悲哀,都是只有昨天,没有今天,更不想明天。我的老朋友中,有好几个就犯这种毛病,人老了是什么样子?你现在跟他讲的,他马上忘记了;但是想当年时候的事,他都想得起来。天天跟你讲,从前我怎么样怎么样,天天都是这些老话。还有老年人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眼泪就流出来了;坐在那里就想睡觉,躺下来却睡不着;这就是老年人的情形。所以老年人只想昨天前天,明天的他不敢想,任何人只要这个心理现象一来,就是己经老化了。不老化的人,也就是有道的人,他们能够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地进步。所以,孔子说日新之谓盛德。

——《易经系传别讲 》

《金刚经》,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金刚经说什么》,是南怀瑾完整讲授《金刚经》的讲演整理,全书20万字。我们从全书中精选出以下10段,那是《金刚经》和南怀瑾,共同告诉我们的九大人生真相,让人大梦顿醒。

真相一:心境决定处境

真正悟了道,就没有时间观念。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等于一首古诗:「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月亮、太阳、风、山河,它们永远如此,古人看到的那个天,那个云,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天和云,是一样的世界。未来人看到的也是。风月虽是一样,但是情怀有浅深。有些人看到风景很高兴,痛苦人看到一样的风景,却悲哀的要想死,都是个人自己唯心所造。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

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拼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想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

真相二:自助,才有天助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真相三:心如镜,方知人生如梦

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象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就不需要再研究金刚经了。

真相四:清福谁都有,却没人享得了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无事,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

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真相五:不圆满,才是真实

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曾国藩到晚年,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

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

真相六:心的真相是无相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如来这个名号,也就是说明心性本来的那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佛经所讲的相,也就是心相,心性起作用的一种现象。我们再缩小一点来说,第一分钟一个人开始讲话,我们大家听到没有?若来,好像来过了,每一句话听过了,又过去了,若去,好像走掉了,他再说,又来了,但这个本体如如不动。

所以佛经说的是形容,当我们证到修养到那个境界,几乎近于清净空相的时候,如如不动。好像不动,没有真不动,假使真不动的,那就是个死东西了。

真相七:不理烦恼,才能真正消除烦恼

思想哪里来?哪里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为什么去管思想?它来的时候,贸然而来,去的时候,贸然而去,所以大家打坐的时候,拼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

你为什么除妄想?妄想本来空的呀,留也留它不住,哪个人把思想留住了?你说我觉得痛苦烦恼,你不是说傻话吗?昨天的日子早过去了,昨天的烦恼早没有影子了,现在坐在这里不烦恼嘛!你现在很烦恼,等一下不烦恼嘛!不可能永远烦恼,烦恼并不停留。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的烦恼,心行,不来也不去,不坐也不卧,不生也不灭。前一个念头没有了叫做灭,后面一个念头来了叫做生,生出来的东西一定有灭亡,灭了以后就没有了吗?不是断灭相,它又会生。生生灭灭,如水上的波浪一样,波浪尽管在动,动了以后那个波浪又一个个散了。尽管波浪看不见,全体的波浪是水变的呀,水没有动过,还是那么多,不多也不少,永远在那里。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拼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

真相八:时空是相对的

人经常说人生如梦,好像梦就是没有,这个观念、思想是错误的。梦不是没有,梦是有,偶然的,暂时的,片面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最长的梦没有超过五秒钟的。人睡着做了一个梦,梦见从小长大,经过了多少事,直到最后自己死了,醒来眼泪流湿了枕头,梦中经过几十年光阴,实际上只有三秒钟。

梦中的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也了解到时空是相对的。我们在地球上过半个月,月亮上只是一夜,这个世界上一年,太阳里只是一昼夜。还有其它世界,我们过一百年,他们才过了一昼夜,我们人的一昼夜,却是许多小生物的万世万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千百亿化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间。所以宇宙间任何星球,时空都是相对的。

真相九:人比鬼更可怕

住在山里的山魈,很有意思,他们有事的时侯,要跑到别人家里借锅子和碗筷。他们的样子很丑陋,矮矮的,就像人倒着脚走来。讲的话我们也不懂,必须要用手去指要借的东西,那些山里头的人都知道,有些坏心眼的人,却准备一套骗他们的。

准备什么呢?纸做的锅,纸做的碗,他就很高兴的借回去了,结果火上一烧就完了。可是山魈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有钱人家的东西就到他那里去了,但是他一百里范围以内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个锅碗来还你。

许多山里的穷人都拿这些玩意骗鬼,所以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坏,连鬼都要骗。

《金刚经》一开始,佛就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他自己穿上衣服,化缘、吃饭,吃完了,洗了泥巴脚,敷座而坐。也没有一个学生把他位置铺好,是他自己来安置,弄弄好,敷坐,把位置拍拍平,然后自己上去坐。

怎么样叫修行?开头就全说完了——不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修行。

也许你不知道,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日语词汇追根溯源,来自于佛教用语!一起来看看吧:

火車(かしゃ)

火之车

火车,即火旺盛燃烧着的车,恶鬼将把生前做过恶行的人用火车送到地狱。

后来的意思变成:不佳的经济状态。

あいさつ

打招呼

原本用于僧侣间。师傅通过和徒弟的一问一答,检验徒弟领悟的如何,后来用来描述互相之间的交谈。

うろうろする

心神不安,徘徊

“うろ”对应的汉字是“有漏”。“有漏”的意思是有烦恼。烦恼指,扰乱内心的一切欲望和妄念。

くしゃみ

打喷嚏

くさめ的传讹语。在梵语中的读音是クサンメ,意思是长寿。有一次,释迦牟尼打了个喷嚏,弟子们马上口念“クサンメ”,祈祷师傅平安无事。

打喷嚏虽然在歌舞伎和狂言里表现为“くっさめ”,但くしゃみ的语源是“くさめ”=“休息万命(くそくまんみょう)”这句咒语。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如果打喷嚏,魂魄就会从鼻子里跑掉,早早死去”,因此念“くさめ”这句咒语,祈祷远离死亡。

因果报应叫做“缘”。“えんがちょ”是一句很古老的咒语,语源是“断开恶缘”。14世纪的绘画作品上,看到斩首的武士,做着食指中指交叉的动作(エンガチョをする)。

玄関

玄关

原本指“进入玄妙佛道的关口”。特别是禅宗里,意思是进入禅门的法门,以及为了参悟问题的“参禅课题”。后来代指禅寺的入口,又从入口一般化为其他建筑物的入口。

億劫

嫌麻烦

“劫”是佛教里的时间单位,等于349京2413兆4400亿年(众说纷纭)。一亿倍的“劫”,是一段极其长的时间。

原来指的是皿、钵、骸骨。来自梵语的“kapala(迦波罗)”。

しょっちゅう

老是

与之对应的汉字是“初中终”。释迦牟尼曾向弟子说法“开始善、中间善、最后也要善”。

大丈夫

没问题

“大丈夫”是“菩萨”的代名词,菩萨都是一些伟大、值得信赖的人。菩萨的言行令人可以全然信服,因此变成了“没问题”的意思。

どっこいしょ

嗨呦

语源是“六根清净(ろっこんしょうじょう) 山里晴天”。为了祈祷山里有个好天气,说着这句话登山。同时也保持了登山的节奏。 

旦那

丈夫

汉字原本写作“檀那”,指布施。在日本后来变成了人称,施主、后继者、布施的人都由此生发而来。 

内緒

秘密

原本对应的汉字是“内证”,读音是ないしょう。原本的意思是,通过参悟菩萨的内心来掌握佛教的真理。 

人間

人类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物种,而是和同伴一起生存的动物。在佛教思想里,“人类”和世间万物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或人富有,但悭惜成性,『不肯施与』。「施与即布施,不肯以财物给与他人。爱欲牢固」,佛法讲坚固的执着叫『爱保』。他怎样保持住?「贪心深重」叫『贪重』,『爱保贪重』。他不了解事实真相,连自己的身心都保不住,何况身外之物?

佛教我们的决定正确,佛不教我们保财,佛教导我们生财,这个意思多好,能生财,不要保这个财。财怎么生的?财就是财布施生的,你有多少财你就布施多少财,这叫生财。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它是循环的。那就愈施愈多,这才真正懂得叫爱保,世间人把它搞错了,完全搞颠倒了。

法布施亦如是,自己知道的,恨不得人人都知道,我好好教他,愈施,愈生愈长智慧,愈长智慧就愈多行法布施,愈施愈多。无畏布施因果亦如是,肯修,健康长寿,愈是健康长寿愈要多行无畏布施,老而不衰。这叁种布施得叁种大福,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叫生福。

贪悭与布施完全相违背,菩萨六波罗蜜第一个布施,布施就是度悭贪的。悭贪吝啬,这是错误的,但是这种人还特别多,尤其是现代,走遍全世界到处都能看到。那看到他们的果,『心劳身苦』,操心,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多求,贪而无厌;得到之后,实实在在说保不住,想尽方法来把它保住,希望自己能够佔有,希望自己能够支配,殊不知全是假的。

我们看到的「终生劳苦」,一直到「寿命终尽」,他还没放下。他的罪业轻的,不能放下就畜生道去了,造的一身有罪业,他得不到人身,畜生道。生在哪裡?生在他珍藏他的钱财的地方。那个财库裡头没人住,有蟑螂,有老鼠,有蚂蚁,他去投这个胎,捨不得离开,很可怕,这是事实真相。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