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天下聪明人比比皆是,之所以有时运不济,事业不发达的,都是因为不修道德、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下面的“修福积德造命法”,是能够真正帮助您的至理名言,应该牢记,并坚持照做,就会扭转恶运,吉祥如意。
一、诸恶莫作:
1、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3、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
二、谦受益,满招损:
《易经》上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的事物。”山高处的水,总要往下流,以添补低陷的地方。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人心也一样,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谦虚之人,才受人敬重。
三、众善奉行:修心向善,广积福德命运自然会改变。
1、造命在天,立命在人,本立而后道生。力行善事,广积阴德,则人生就会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了。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4、坚持去做这十种善事必有善报!
(一)爱惜物命。
(二)与人为善。
(三)护持正法。
(四)劝人向善。
(五)救人危急。
(六)公益济世。
(七)仁义诚信。
(八)成人之美。
(九)敬重尊长。
(十)惩恶扬善。
四、印经说法有五种福,讲经说法和印经送人,这种法施可以得到下列五种福报:
(一)长寿——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到长寿的果报;
(二)大富——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去偷盗,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到大富的果报;
(三)端正——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心平气和,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到长相端庄的果报;
(四)尊贵——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会信仰佛法,归依三宝,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到尊贵和有名望的果报;
(五)聪明——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领悟力会增长,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应得聪明的果报。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一切天龙护法善神都会发心来保护诚心念《地藏经》的人。
二者“善果日增”:善的果报会日日增长。
三者“集圣上因”:能积累无上佛道的胜因种子,如印经、修缮建寺、塑画佛像、刻录佛经、修路补桥、放生利生之功德,善因胜缘多成就。
四者“菩提不退”:由此真心诚意恭敬礼念《地藏经》功德,将会使得我等于成佛的道路不退转,而向前进步。
五者“衣食丰足”:衣食丰足,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具足,五戒十善逐渐圆满,衣食无缺,积极向善向上。
六者“疾疫不临”:恶疾、瘟疫不临近。
七者“离水火灾”:远离水火灾难,即使面临,至诚恳切念《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罪灭福生,有惊无险。
八者“无盗贼厄”:礼拜忏悔,身心清净,罪灭福生,无杀盗心,不遇盗贼难。
九者“人见钦敬”:德、行为人钦佩敬服,受人尊重。
十者“神鬼助持”:一切鬼神皆会帮助扶持,早成道业,不会有鬼神惊吓之事,因为一切鬼神皆受地藏菩萨的行愿加持。
十一者“女转男身”:若至诚恳切的善女人愿意转变女人态的不方便,成男人大丈夫气概,那她将今生具足无畏勇气,来生成大丈夫。
十二者“为王臣女”:若此善女不愿成男,那她来生也会生在社会地位如王侯的书香门第中,成为有福德又端庄,有智慧具足亲和力、慈悲心、受人尊敬的大家闺秀。
十三者“端正相好”:无论是男是女皆在今生改变气质,都有修养、有德行,来生成为端正相好的容貌。
十四者“多生天上”:就是去世了也可生在天上享用天上的福乐,不用下恶道。
十五者“或为帝王”:或者投生人间为国主首领。因为具足智慧慈悲德行,堪能领众为民故。
十六者“宿智命通”:能通达前世的禀赋,过去的智慧、善业能在今生天分现前。
十七者“有求皆从”:凡所合情合理的意愿皆能遂心。过分非分例外。
十八者“眷属欢乐”:善心福业感召家亲眷属和睦相处。
十九者“诸横消灭”:由此真心善念至诚恳切心,一切意外的伤身伤物之灾殃会消灭。
二十者“业道永除”:由此真心断恶修善的礼念地藏菩萨功德将会远离地狱、饿鬼、畜生三罪业报,来生不受诸恶苦。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凡所去的天上或发愿往生净土的目标都非常顺利,没有障碍。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晚上睡觉安稳,即使做梦也是安乐,不会做恐怖惊吓之恶梦的。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已亡故的先人,承这种血肉相连、心灵相应的功德力量的加持感应,也会离苦得乐。
二十四者“宿富受生”:凡过去的一切福德、善根种下的功德,承这真心诚意的持诵本经,在地藏王菩萨的福力加持下,将会投生天上或人间,更得享如意自在的福报安乐。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这种至诚恳切的善心,利己利人的礼念地藏菩萨之行为将会受到一切佛菩萨的称扬和赞叹。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善男子善女子如此经常性诚挚真心的礼拜诵念,将会越来越智慧聪明,身心清净舒畅。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善男子、善女人会越来越具足慈悲的心肠,越来越有宽恕心、同情心、利益众生心,怜悯有情,越来越象菩萨的伟大。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至诚真心,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至诚恳切的不断持诵《地藏经》,恭敬礼拜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将会让他(她)毕竟在将来成就无上的佛果。
其实,读诵其他佛经之利益亦复如是。
在修行的路上,就这样做一棵风中的树.......
你在那里震动,总有一些和你频率相同的人来一起震动;开始一个人震动,后来许多人一起震动,那震动的声音将越来越大,最终,宇宙都能听见。
即使你不震动,你只是胡乱的摇晃,只要你不停地摇,最终也将有一些人加入你,和你一起摇晃……所谓一个人乱舞,最终将有一群人乱舞。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的要点是,你动起来,并且持续不停,直到有足够久的时间,最终,一只蜜蜂引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招来一群蝴蝶。
当一群蜜蜂来和你一起嗡嗡,你将成为那个嗡的中心,你将成为蜂王;当一群蝴蝶来和你一起翩舞,你将成为那个舞的中心,你将成为蝶王。
不管你是蜜蜂、蝴蝶还是人类,当你成为那个震动的中心,王将在那里产生。当你成为震动的中心,宁静将在那里产生。当你成为震动的中心,空无、空王将在那里产生,佛将在那里诞生。
一旦洪大的震动被引导起来,一旦某种作为变成一个集体行为,即使你不动,洪流继续前行,震动继续发生。当风被创造出来,即使树不动,风照样任行,乃至风开始给树能量,让它继续舞动。
一旦你成为风中的树,你可以不必自己使用能量,能量流让你自发舞动,而且那舞更美,更符合老天的心意。这就是无为的举动。这就是无为的为。
三世诸佛皆曾创造一个震动,创造一个舞,而成为那震动的中心,而成为那舞的中心,且在那中心里成佛作佛。诸佛皆曾以一棵树摇动它自己,创造一段风,然后他静下来,让那风再带动他舞蹈,带动他行动。他们就是这样进入无为的,实现无为,和展现无为的。
要想成佛,你不必只往静里去,你还可以往动里去。创造一股洪大的动,然后让四周动,而中心自然静下来。然后再让四周带动中心,这就实现了无为之为,这就发展和创造了一个佛的作为。佛透过他的行为而展现。
成为风中的树。风中的树看起来是动的,然而它本身处在深深的、不动摇的宁静之中。表面上你可以舞,轻舞或者狂舞,然而你是宁静本身,你是宁静本体。一棵树涉足宁静和舞动,它同时在连种境界里。就像一位佛,他看起来在世间里,然而他在出世间里,他在世间之外。
一棵树可以借由自己作舞而创造一段风,一段风又可以反过来创造一棵树的舞。一棵不再自己作舞的树,可以继续舞蹈,风——老天的意志可以让它舞……一棵中心没有了自我之力的树开始表现老天的舞蹈。这是舞蹈的最高境界。这是一棵树活出自然,活出无为的最佳范例。
人就是一棵树,一棵菩提树,一位树王,一个树神。在你的事业,在你的领域,在你的王国,你可以开始自己舞动,创造一段风;当风生起,你可以停下来,让风带着你舞。一段舞蹈可以是有我的,可以是无我的,可以是有为的,可以是无为的。由开始有为的舞蹈,努力的舞蹈,进入无为的舞蹈,进入无努力的舞蹈。
一棵风中的树很美,轻风中它微微的舞,优雅而动人;狂风里它不留余力的展现天地的意志,大道的力度。它那么美,动和静它同时含摄。它无我,然而它蓬勃生机。它的生命向两端进行。它向上赠给天空枝、叶、花或果实,它向下献给大地不可阻挠的血管和神经。
一棵树是一位无上的尊师,做一棵风中的树。当业风缭绕你,像那棵树一般,表面是动的,里面是静的。即使你表面是静的,里面是动的,那也很好。一棵静止的树,在它的静止之中,里面从没停止过秘密的业力活动。那是它和大地的恋爱,大地的亲密,和大地的交流。当你表面是静的,内里是动的,那也是你和神的交流,神的恋爱,和神的亲密行为。
做一棵风中的树,让风遍布你的里面,遍布你的外面,让业遍布你的里面,遍布你的外面。当你的里面不再有坚强的自我,随风舞动很美,随业舞动很美。没有自我的业,已然是天地的风气,天地的精神,天地的神韵。在你的业里,拿掉你的自我,做一棵风中的树。让业自舞,其中无人。业像天空的气,无自我存在的业,像河里的水,像山涧美丽的雾,它在,它在,有什么问题呢?不要怕业,看穿那个怕业的虚妄的自我。学习一棵树,利用业。一棵树,它借外在的业献出美丽的舞蹈,它利用内在的业秘密成长出茂盛的枝叶,璀璨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你也利用你的业,献出美丽的自己,化现动人的舞蹈。
练习,练习做一棵风中的树。业是老天提携、扶持你的手。在老天的掌上,舞动你的觉悟人生。业是大地,众生赖以生存;业是流水,滋润你的生命;业是火,烧毁一切不是它的东西;业是风,催生和舞动生命;业是空,无生处献出花朵,觅寻时却无一点踪影。不要畏惧业,学习一棵树和风和业的相处方式。
做一棵风中的树,任业现起不现起,任业流经不流经。业做业的事,你做你的事。业的事是给你生命添加内容,你的事是超然于这些内容。
舍利子,在大家心目中一直都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而在佛教,舍利子确实被尊敬和供奉。那么舍利子的真相是什么呢?它是怎么产生的的呢?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下舍利子背后的奥秘。
舍利子的形成
在佛教中,舍利子和舍利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火葬后的骨灰,即称为舍利,而且印度人一般处理办法是将骨灰藏在金属容器、陶器等容器里,然后埋在地下,土隆起来形成小山包即称为塔,当然印度人也有把骨灰供奉在家里的,而这种藏舍利的方法也被沿用到了佛教,所以一般在把高僧的舍利子供奉在塔里就成了佛教的一种传统。古印度的吠陀时代,有埋葬和火葬两种葬法,埋葬保留全身即为全身舍利,火葬即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菩萨处胎经等也有所提及。
骨灰塔
在佛教,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 ,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舍利与舍利子的区别
在佛教中,舍利一般指的是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而舍利子则是僧人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依据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佛教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舍利传统流传到后世,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佛教,舍利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舍利子与佛教渊源颇深。
舍利子的来源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菩萨的修行)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丹家所说的精气神没有关系。
印顺法师认为,舍利子只不过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结的,是物质元素而并无灵异成分;佛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关于佛教舍利分类,佛教舍利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法华经》中提到有以佛的全身舍利造塔供养;广东韶关的南华禅寺,即供奉有六祖惠能的全身舍利。于火葬所得即是碎身舍利。
舍利子如何形成的?
佛入灭前,嘱咐弟子收集舍利并且造立塔庙,使得后人在见到佛塔时能思慕如来的造化。佛入灭后,弟子们依照嘱托,架起香木焚化佛陀遗体。荼毗后,佛弟子从灰烬中得佛舍利“八斛四斗”。舍利子是什么颜色呢?法苑珠林》认为: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赤色。《释氏要览》则提到佛舍利有五色并且不能被损坏。
舍利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大多推测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另有民间流传认为,人久离淫欲,精髓充满,就会有坚固的舍利子。
关于舍利子的传言
敬拜舍利,就是敬拜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本身,功德不可思议,佛陀有相关开示。所以好多人也开始佩戴舍利子,然而现代这个社会,真的是世风日下,样样东西都有仿冒,舍利子也不例外。以下是两个简单的骗局:
第一、舍利子不仅可以长大,还可以生小舍利子。根据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毕竟舍利子本身是一种遗体火化后产生的结晶体,是没有生命的;
第二、天降舍利子。比如一些西藏的法会上会宣传天降舍利,甚至一些圣山也会降临舍利雨,这些都具有很强的误导性,理论上讲,舍利子是高僧留下的,至于有没有神奇的力量,我们姑且不论,天降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常理。
一般人印象中,佛教的僧侣超脱于凡尘俗世之外,一心修行,对于现世本来没什么追求。但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寺庙里堆满了金玉。佛祖的雕像用黄金锻造、佛祖的袈裟镶满珠宝……那么,为什么对于凡尘俗世无所牵念的佛教,要鼓励用金银珠玉来装饰佛教的殿堂庙宇呢?
泰国护国玉佛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佛教世界:
“宝焰金光映目明,异香奇品更微精。千层金阁无穷丽,一派仙音入耳清。
素味仙花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向来受尽千般苦,今日荣华喜道成。”
西方极乐世界
由上看出,佛教世界是珍宝楼阁、奇珍异香充斥的功德圆满之地。或许大家会有疑问,佛教强调“少欲知足”、“一切皆空”,佛也经常劝诫世人不要被荣华富贵所迷惑,因为金、银、珠宝等物品会给修行者带来困扰,成为修行的业障。既然如此,佛教世界为什么还要靠珍宝异香等贵重物品来装饰呢?
《西游记》描述唐三藏的锦蝠异宝袈裟:“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
事实上,宗教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身边有宗教物品,使宗教得以具体化。佛教世界依靠各种珍宝异香等贵重物品装饰,也是同样目的,使人们更加相信佛教世界真的存在。只有世人多行布施为自己或亲人积功德,死后超脱“轮回”之苦,方能进入遍地珍宝、衣食无忧的佛教世界。
佛教在强调“少欲知足”、“一切皆空”的同时,也肯定“庄严具足”在装饰佛、菩萨、净土世界中的价值。佛教典籍中记载的净土世界不是简谱庄严的场所,而是充满宝石的乐园。如《阿弥陀经》记载,西方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赤珠、马瑙而严饰之。”由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可以接近阿弥陀佛,并且可以听佛说法,所以西方净土是修行的好地方。
当然,《阿弥陀经》并未主张用宝石严饰对修行有障碍,相反,此经利用豪华的物品来吸引信徒,并令他们为往生净土而更积极地修行。
因为有人会认为佛不应该持有与使用金银、珠宝等奢侈品,所以《大智度论》就解释说:“随中众生所好可以引导其心者为现。又众生不贵金而贵余色琉璃、颇梨、金刚等。如是世界人,佛则不现金色。观其所好则为现色。”也就是说,对佛来说,金、银、琉璃等宝石都一样,他并没有执著于物质的现象,但由于世俗的人士脱离不了他们既有的价值观,所以佛只好用较通俗的物质观来吸引他们。所以从佛教教义上看,金银珠宝只是一种用于布道的外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