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我们人要知道,我们供香、供花,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是像我们那么贪心、饥渴,想要吃东西,贪着人来送一点饭,送一点菜,或者请饮茶,请吃斋,不是那么样子的。
我们用这个种种的香,种种的花来供佛,这是表示众生一种的心意,一种的诚心,并不是诸佛菩萨一定就享受这个,以这个为乐了。我们给他烧香,他就欢喜了;不给他烧香,他就生烦恼了,没有这个道理!
诸佛是无所求于人、无欠无余的,不需要人间这一些个东西。那么我们对诸佛菩萨无所表现了,不知道怎么样拿出我们这个真心诚意来对佛菩萨,所以只好就用一点名贵的香、名贵的花来供养佛。
我们供佛不必像那一些个迷信的愚夫愚妇那个样子,拿着一大把香在佛前,给佛上香了。本来佛在那个地方好好的,放光要保护众生;你烧那么多香,把佛的眼睛熏得也睁不开了,光也不放了,也不保护众生了。这是我凡夫的知见来揣测佛的境界,当然是不对了,可是这里头有这么一个很浅显的意思。
所以我们吃饭,譬如我们就算最馋、最愿意吃好东西,你把桌子上都摆了十几丈那么多的菜饭,一个人一餐,怎么会吃得了那么多东西?你这不是要命吗?
所以我们供佛最多是三支香,或者前边再上一支护法香,这四支。若普通呢?就上一支香已经够了,只要你有个真心,有个诚心,你不上香,那菩萨也一样来护持你。只要你能念佛、念经、念法、念僧,佛就欢喜了,不是说一定要烧香,佛才高兴了。
佛不像我们人那么小气,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他就生了烦恼了;你赞他一句,他就高兴了,不是那样子的。所以我们不要以凡夫来测圣智,以为佛也像我们那么贪,哦!这个钱越多越好,这个佛,烧的香越多越好,这是错误观点。
所以不要学这一些个八卦婆、八卦公那么到庙上,那种迷信的色彩,磕迷糊头,烧迷糊香。结果你问他:「你为什么要烧那么多香?」他说:「这香烧得多就好了嘛!」究竟有什么好呢?他不知道了。你看这个胡涂不胡涂?所以我们佛教徒,是讲一个真理的,讲一个智慧的,不要那么迷信了。
暇满人身除了不转生于八无瑕,十圆满也是在必要的范畴内,主要包括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
自圆满,指的是我们个人方面具有五种圆满——所依圆满、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信心圆满。
第一,所依圆满。
指的是我们获得了人身,“依”意为获得成就需要依靠人身,因此人身具有无限的价值。
第二,环境圆满。
指我们生在能接触佛法的环境,包括了地区环境和佛法环境两个方面。
怎么来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呢?譬如说,在印度的菩提迦耶地区,由于佛陀的成道、传法,使众多弟子证悟,所以那里的地区环境便是圆满的,佛法环境也是圆满的,从而印度菩提迦耶是真正的环境 圆满之地。而对于汉地、藏地而言,佛陀虽然没有亲自来过,但佛陀的法教早已由获得成就的弟子们传播过来,所以藏地、汉地虽然没有地区圆满,但佛法环境却是圆满的,这也是一种环境圆满。
第三,根德圆满。
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皆是健全。六根健全从而眼能见得佛像,耳能听闻佛法,身能大礼拜等,如果不圆满,便成为八无暇里所说的喑哑,也就不具备学佛的因缘了。
第四,意乐圆满。
意思是说我们没有从事越界颠倒的行业。我们出生何种职业特性的家庭,如猎人、屠夫等以此类推,便注定要继承这些行业。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加入了黑社会,或是成为盗贼、妓女或恐怖分子等,则都属于意乐没有圆满,皆是学佛的障碍。
第五,信心圆满。
是我们指对三宝有信心,对传承有信心,对上师、本尊、护法都有坚定的信念。
上述五种自圆满,都是针对我们自身特性而言。由此,我们可以对照着自我检视一下,看看自身是否具备五种自圆满。学习佛法,切忌把所有专注力都仅仅放在书本上,或是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一定要回归到自我之身。
那么,什么又是他圆满呢?他圆满,是指依靠他人来圆满自己,同样包括五种,分别是如来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和师已摄受。
第六,如来出世。
在佛法中,佛陀出世的时代被称为光明时代,没有佛陀出世的时代叫做黑暗时代,光明时代很短暂,黑暗时代极其漫长,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光明时代,被称为贤劫。
贤劫时代,将会有千位佛陀出世。第一佛在人寿八万岁时出世;第二佛在人寿四万岁时出世;第三佛是迦叶佛,在人寿二万岁时出世;第四佛,也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在印度出世,当时人寿一百岁,佛陀住世八十年,佛法经历的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行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唯持形相期为五百年,共五千年,而现在则是末法,人的寿命将来会降到十岁,再复又往上升,再次到达人寿八百岁之时,释迦牟尼佛的传法就此结束,尔后将要经历几十亿年,直到第五佛弥勒佛出世。贤劫千佛皆是如此循例,所以我们能遇到如来出世是相当不易的。
第七,佛已说法。
正如我们所知,纵然释迦牟尼佛已经出世,并且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证悟了甘露一般的殊胜大法。然而佛所证悟的大法极其深奥,是众生所无法理解的,因此佛陀证悟以后说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说完后便保持沉默,在森林里打坐四十九天没有说法。后来,帝释天、大梵天等带着成千上万的天众,以右旋的海螺、黄金的法轮供养佛陀,恳求佛陀说法,将证悟的经验传授给众生,否则芸芸众生还将只能在痛苦的轮回中不停流转。佛陀终究答应了天众的祈求,开始说法。
佛陀三转法轮,第一次传授了四圣谛,第二次传授了中观,第三次传授如来藏。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只有五个比丘,他们接受了四圣谛。四圣谛是小乘之法,主要讲因果,讲断恶行善。佛陀无法一开始就传授中观空性、大圆满、大手印此类深奥的佛法,因为初学者的根器还不足以接受,只能像给小孩喂药一般,把药混着糖水让他服用。佛陀的传法会根据众生的根器,以众生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然后慢慢引导、慢慢提高,最后再传授大手印这样的了义法。
第八,佛法住世。
佛陀虽然已经圆寂,但他传播的八万四千法门,都由获得成就的弟子们继承和弘扬,得以继续留存世间,普度众生,这便是佛法住世。在佛陀圆寂以后,印度陆续出现了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在藏地也出现了各教各派的祖师们和数不胜数的伟大成就者,还有莲花生大士的二十五位成就大弟子,同时汉地也出现了很多大成就者,佛法便是由这些大成就者传承下来的。
文殊菩萨传法给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开创了深观派佛法;弥勒菩萨传法给无著菩萨,无著菩萨开创了广行派佛法。深观派和广行派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把佛法的光明带给了黑暗中的众生。不论是印度、藏地还是汉地,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传承弘扬的下来法都被广泛传播。正因为有了他们,佛法才能住世于今。
金刚乘传承中,噶举派的传承便是从金刚总持传给印度八十多位大成就者之一的帝洛巴、那诺巴,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耕地、榨芝麻或是织布等,借以普通人的身份来传播佛法,使众生易于接受。尔后藏地的玛尔巴大师去印度求法,寻找上师,历尽千辛万苦,取得诸多深奥大法,从而开启了噶举派的法脉。再到米勒日巴尊者、冈波巴大师,再到噶举四大八小的传承,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举派殊胜的传承,深奥的佛法之所以能够住世至今,普度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众生,都是承恩于他们。
第九,自入圣教。
我们虽然已经处在了佛陀出世、说法以及佛法住世的时代,但如果自己尚未进入圣教,没有皈依、受戒,也没有接受口传、灌顶,学佛的条件也尚不具足,因而自入圣教也是一种圆满。
第十,师已摄受。
学习佛法必须要依止善知识,善知识能够促使我们接受皈依,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我们指导和加持,这是学佛异常重要的条件,自然也是一种圆满。
当然,我们在学佛的时候若是能避免他人的障碍,得到他人的支持,这也是他圆满的一部分。以上五种他圆满,我们已经一一释义,在这里大家可以对比自查一下,看看自身是否已经具备。
暇是指闲暇、空闲,只有充满空闲的人身,才有机会修习佛法;无暇就是没有空闲、没有机会。要想懂得暇,让我们先从无暇说起。
龙树菩萨把无暇定义为八种: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也就是指地狱、饿鬼、旁生、边鄙地、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一共八种。转生于八无暇处的众生,由于往昔各自积累的恶业所感,夜已继日、连续不断地饱尝着寒热饥渴等苦果,而绝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一、地狱:如果转生在地狱中,那么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感受寒热的剧苦,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
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那么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三、旁生:如果转为旁生,那么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
四、长寿天:如若转生到长寿天,那么一直处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
五、边地:假设转生在边鄙地方,那里无有佛法,因而也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六、持邪见者:如果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七、佛不出世:如果出生在暗劫,那么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喑哑之人,则心相续无法调柔,由此导致无有机会修法。
八无暇处当中的三恶趣众生,由于往昔各自积累的恶业所感,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饱尝着寒热饥渴等苦果,而绝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学佛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个人刚开始时学佛的原因和动机都不相同,这将决定了他们之后修行的不同结果。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学佛的真正动机应该是:让一切如母众生觉醒,远离轮回之苦,获得佛陀的果位。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从事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咱们人无论是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减轻痛苦;如何才能够增长快乐?就这个问题。
所以说呀,学佛和信仰佛教,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更是为了增长快乐。
让自己从简单的意义上说,能减少一点痛苦,增长一点快乐。如果往更深的角度来说,断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乐和安乐因!以这样的目的,咱们要信仰佛教,学习佛法。
有些人就会有疑问,说:“信仰佛教,真的能减轻痛苦吗?真正能让人增长快乐吗?”我说:“是的!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也能让人增长快乐。”
为什么呢?
因为佛教具备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学的,非常实际的,正确的,减轻痛苦的方法和增长快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任何一种其他的减轻痛苦的方法和增长快乐的方法,都要更为彻底,更为正确,更为究竟!
所以说,学佛和信仰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因此,我们要信仰佛教。
那么就会有人问我们:“如果说佛教有什么办法让你减轻痛苦,有什么方法让你增加快乐呢?”其实,在二千五百二十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的菩提金刚树下,证得无上菩提果位之后的四十九天以后,来到瓦蓝纳西(Varanasi),佛陀第一次转动法轮,初次讲法时只有五个比丘,就是譑陈如等佛陀的头五个弟子。
当时佛陀讲到了非常简单,又非常深刻的一个法。那就是四谛法。什么是四谛法呢?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般若心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无苦集灭道”,佛陀第一次讲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
当时佛陀怎么说的呢?他说:“众比丘呀,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趋入道”。
佛陀自从在他三十六岁那年的四月十五日证得佛陀果位之后,过了四十五天,头一次讲了“苦集灭道”四谛法。由此开始,直到圆寂为止,总共宣讲了四十六年的法。转了三转次法轮。
不过,无论是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还是第三转法轮;无论是小乘的声闻教法,还是大乘显宗的教法,还是密宗的教法:都离不开头一次所讲的“苦、集、灭、道”这四谛。所以,我今天说,佛教就是用这四个字来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的!
刚才所说“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趋入道。”那么佛教究竟减轻的是什么苦,增长的是什么快乐呢?释迦牟尼佛他就讲了两个法。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间法。所以说,通过世间法的修习,让你可以暂时或者现前得到人天之快乐。而通过出世间法的修行,可以让你彻底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安乐及安乐因的菩提果位。所以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对宝行王说了非常重要的这么一个概论,他说:
“先生增上法,后生决定善,
由得增上生,此生决定善,
增上生极乐,定善为解脱。”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一个人修炼佛法的话,那么首先,应该修“增上生”的法。什么叫“增上生”的法呢?就是世间法。然后应该修“决定善”,就是出世间的法啊。那么先修“增上生”的世间法,能够使人脱离什么苦,得到什么快乐呢?答案是,能消除今生之中一切疾病、灾难、障碍等等各种各样的灾难,让人今生中能享受荣华富贵,及福、禄、寿、财、智慧和慈悲等等,这样的一个人生享受。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来生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的痛苦当中,让你继续享受人天的快乐。所以说“增上生极乐”。
那么,“出世间法”的“决定善”能做什么呢?让人彻底脱离轮回的行苦、坏苦、苦苦等一切痛苦。破除人们在轮回当中的最根本因素——“我执”和“法执”,让我们远离爱恨之心,能够得到永久的安乐以及安乐因的涅槃菩提果位。所以说,这叫出世间法。
佛陀所讲的一切法就是这两种,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首先就要“当知苦”。什么叫“当知苦”呢?如果你想脱离苦,应该知道苦。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苦,也就无法无所谓“摆脱一切痛苦”了。所以首先必须知道什么苦。那么苦有多少呢?苦有无数的,不过呢,大略上,苦可分为三种、六种、八种等等。今天我把苦分为三种来讲,分别叫行苦、坏苦、苦苦。
其中有些苦,人们平常就知道,但有些苦,人们至今还不知道是苦,反而一直认为是快乐。
既然如此,有谁能够(带领)这些欠缺快乐、有许多许多痛苦的这些一切天下苍生,到一个永久快乐及快乐因的这样的果位当中来,让他们满足于快乐,帮他们断除一切痛苦以及痛苦的来源的烦恼和业力呢?
能做到这些的人,你说天下哪有比这个人更为伟大的呢?哪有比这样的人更为应该尊重的呢?哪有比这个人更为有恩德之人呢?他才是真正的恩公啊!
而且他不但能消除痛苦,还能将一切痛苦来源——愚痴和暗昧之心从咱们的心里面遣除,让咱们得到一个光明的智慧,谁能做到这个,他才是我们真正的所崇拜的对象、顶礼的对象、磕头的对象,磕十万百万千万个头都在所不惜。
平常人们说我帮帮你、你帮帮我,也算是好心人,但要帮天下一切万物生灵的这种心,谁有呢?你们说,还有比这个更为善的人吗?咱们说朋友呀,因为是朋友,所以可以帮我们排忧解难,他排的忧不过只是一次的忧,解的难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次的难而已。而让你从根本上明白痛苦以及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让你彻底破除一切痛苦以及痛苦的来源这样的朋友,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朋友,那还有比这个更为亲近的朋友吗?没有。没有比这个亲近。
若谁能做到这一点:拿一点钱来做一些供养,做一些布施,解救几十个、几百个贪困户,我们都说他是善人。如果让天下一切众生得到永久的快乐,造这样的福报,有比这个还大的福德者吗?没有。他是谁呀?他就是咱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他就是咱们佛教当中,二千五百年以来的历代的这些高僧大德啊!
他们专门牺牲自己的一切来研究这一项、观察这一项,一再的去强调和宣扬这一项,并且自己充实的这项事业。因此,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应五体投地所顶礼、所皈依之处。
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三宝?为什么要学佛?因为它能让咱们明白一个通达快乐的道路,通达智慧的道路,通达慈悲的道路,让我们走上一条从此结束一切痛苦和烦恼到达永久安乐的彼岸的一个道路。如果我们不去亲近他,不去皈依他,不学他的法,就好比是一个快饿死的人,给它许多美食让他随意享用,但他却苦苦的等待饿死而不吃一样,没有比这个人愚昧的了。
“佛宝”,是指圆满证悟了的觉悟者,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无上导师。“法宝”,是指佛陀所宣说的真理,是引导众生步入菩提大道的方法。“僧宝”,是指跟随佛陀三乘(小乘、大乘、 金刚乘)的出家行者,是众生在解脱道中的修行伴侣。要想了解三宝并对佛法生起正信,可以多看一些介绍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的书,还有一些有关八大菩萨的书籍,特别是关于介绍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书籍。尤其要读一读《随念三宝经》,这些都是关于三宝的意义和功德等内容的好书。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的第一品中,详细的讲述了三宝不可思议的功德。还可以多看一些古印度、西藏和汉地高僧大德的传记;或者详细的了解一下藏传佛教的修行人是如何虔诚依止具德上师的事迹。比如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祖师那若巴大师,他是如何依止帝洛巴上师的;玛尔巴大译师是如何依止那若巴上师的;密勒日巴尊者是如何依止玛尔巴上师而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最终达到至高无上成就的事迹等等。
1稀有义
如世间宝物,贫穷的人不能得到;三宝也是这样,没有善根的众生,百千万劫不能值遇。
2离尘义
如世间的珍宝,体质上没有瑕秽;三宝也是这样,绝离一切有漏的尘染,最极明净,故名为宝。
3势力义
如世间珍宝,能除贫困,医治病毒等,有大势力;三宝也是这样,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威力,故名为宝。
4庄严义
如世间珍宝,可以庄严世间,令世间美妙;三宝也是这样,具有无量的无漏功德,能庄严出世间,故名为宝。
5最胜义
如世间宝璧,在一切物中最为殊胜;三宝也是这样,是出世间的无漏法,最极殊胜无上,故名为宝。
6不改义
如世间的真金,烧打磨等,本质不能改变;三宝也是这样,是无漏法故,不为世间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八风所倾动,恒常不变,故名为宝。
《心地观经》报恩品以坚牢、无垢、与乐、难遇、能破、威德、满愿、庄严、最妙、不变十义说明佛法僧得名为宝的意义,结语说:“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