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我们对于今生今世的认识是错误的

我们以为获得更多的财富、得到更丰富的物质,今生就会幸福,就会快乐。如果我们的生命仅仅是这一生的时间,那我们可以花费今生的精力去追求今生的物质和财富。可惜非常不幸的是,这一生不是我们生命的唯一,我们的生命是无数生命的循环不止……

这一生的时间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片刻,未来还有无数的生命在等待着我们。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这一个生命的片刻而付出,却失去了无数来世的幸福和快乐,这实在是得不偿失、愚痴之极的事情。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是看着眼前的短暂利益。

佛法对于生命的认知是清晰而明确的。

藏地很多修行人,只是追求每日温饱,把其余的时间和精力全部都放在修行上,他们的内心世界平静、充实而愉悦。当无常或者死亡来临的时候,他们早已准备好了,没有任何执著,没有任何牵挂,象微风一样轻松,无忧无虑。为什么他们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因为这些修行人对于今生没有太多的执著,对于未来也没有那么长远的计划。他们对待今生今世的方式,对于生命的认知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人身太过执著。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几个月、几天,但却好象我们还可以再活几千年一样,制定非常多、非常长远的计划。人的愚痴真的是无法想象。

现在社会上,人人都想要发展、要创业,竟然还有人想在海上造“人工岛”……这些想法实在是没有必要。发展、创业应该在自己内心,从自己内心挖掘无限的宝藏、无尽的如来藏,这才是伟大的。对于人的愚痴已经达到如此的地步,我感到很无奈,但也许他们认为那个愚痴的人是我吧。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

“密勒日巴看世间人都疯了,可是世间人却觉得密勒日巴疯了。”

到底是谁疯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矛盾真是太大了!

修行人在达到一定境界以后,对于世间和出世间是轮涅不二的。但在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首先是要放下对于世间的执著。但“放下”并不是“放弃”,这是不一样的,不要理解错误。如果一说放下世间的事情,就马上回去把工作辞了,父母也不管了,孩子也不要了,不是这样的,这样就是理解错了。

那洛巴尊者说:

“束缚你的是你对显现的执著,而不是显现本身。”

这句话我们要明确。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少,执著就越少,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容易执著。

巴珠仁波切曾经说过:

“有一匹马就增长了对一匹马的执著,有一头牛就有了对一头牛的执著”,所以我们要保持少欲知足。

什么是加持?有些弟子认为,所谓的加持就是平常上师用手摸着你的头,或者把一些经书放在你的头上,或者给你一些加持品等等就叫做获得加持。平常在修法乃至依止导师期间,身上好像有一点感觉,或者修学过程当中有一种感受等等,就认为这就是加持。这个是加持吗?当然,为了成办更高的加持,作为一个空间是可以的。但是将这个作为真正的加持的话,还是有些不圆满。

所谓的加持是什么呢?就是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日益增上,这就是加持。当依止一位导师,不管为自己传讲佛法还是作一些加持之缘,目的就是为了消尽自己的烦恼。像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般,往昔把手一放在谁人的头上之时,当下可以消尽他的烦恼功德迅速增长。像现前不是很多人在谒见上师的时候,就能起到这个作用,这就是真正的加持。因为这个加持不仅仅树立在一个表面的感觉之上,说我当时有什么样的感觉,非常高兴啊等等。有点感觉我想还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是有情众生,从科学的角度当中来说,我们有神经能感知一切。这都很正常。但这并不是出世间所谓的加持。

出世间的加持不要仅仅树立在外表之上。因为现前很多人由于对加持不懂的缘故,所以初次开始依止导师的时候,会觉得见到这位导师当时好像感觉哗的一声,身体就突然怎么怎么了。天哪,说起来当中,即便他自己有多么大的感觉我们不知道,听的人都觉得哗的一声好像真的有点感觉。这些作为让我们的信心逐渐增上之空间,当然说可以的。但是要记住,光凭这一点树立一种加持,那可是不圆满的。

“像雪山一样的上师四身上,如果虔诚心的阳光不照射的话,加持的水就不会流出,所以,请用专注的心去修持此虔诚。”。

将具备法身、报身、化身、大乐身四身功德的上师比喻为雪山,虔诚心比喻为太阳,当太阳的热度照耀到雪山上的时候,上师的加持才会像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流淌下来。所以,加持不单单取决于上师,而是来自于我们虔诚心的力量,是虔敬心的猛烈和热度把如雪山般的上师照耀、融化,让我们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加持。

也就是说,弟子得到加持的多少,取决于弟子对于上师虔敬心的程度。虔诚和恭敬心就是虔敬心。金刚乘非常强调对于上师的虔敬。弟子虔敬心的热度如猛烈阳光一般,融化的雪就会如流水一般;弟子虔敬心的热度一般,雪融化的程度也是一般的;弟子对上师缺乏虔敬心,雪山的雪无法融化,流水般的加持也是肯定不可能的!

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成佛、证得菩提、成就等,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指内心完全证得了胜义俱生智,就是大手印。噶举里的大手印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并不在外界,而在我们的内心。

要达到胜义俱生智,或者叫胜义菩提心的境界需要什么的条件?

首先,需要积累福德资粮,还有诚心忏悔,清净恶业。另外,必须要依靠具证上师的加持。具证上师是指具有这种证量,达到了证悟的上师。我们必须要依靠具证上师的加持来达到胜义俱生智的境界。但不要忘记了,我们刚刚说过的——上师的加持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虔敬心。

想要成佛、证悟菩提、证得胜义俱生智,唯有积累福慧资粮、净除业障,并依靠具德上师的加持,才能使我们成就胜义俱生智,依靠其他的方法是没有用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当自感不顺的时候,或者到寺院旅游的时候,总会到佛前拜拜,祈求一些东西,让佛祖保佑我们的一切顺利,有时候求的多了,或者求的不正确了,反而会得到不相反的作用,而对于修行者来说,更要注意什么能求,什么避免去求。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要求身体一定要健康,永远不生病,因为身体没有病,有时候容易生起贪欲、执着。“有病方知身是苦”,学道的人有时候带三分病,才知道发道心。因此,无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发精进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无病”。

第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在世间做人处事,不要害怕困难挫折,有时太容易、太顺遂,容易骄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从艰难困苦里完成目标,反而不会遭致嫉妒、障碍。所以,“处世不求无难”。

第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发心学道,不要要求没有障碍;没有一点障碍、干扰、困难,容易轻忽所学,做人就会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艰难,越懂得谨慎从事。所以,“究心不求无障”。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不坚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怕魔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难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所以,“立行不求无魔”。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我们无论是读书、创业,或是从事任何工作,不要急于成就,太容易成就,则志愿不坚,很容易遭致失败,所以,“谋事不求易成”。

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别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与人相处,不要要求别人凡事听命于我、顺从我,事情太过顺心如意,则容易刚愎自用。所以,“于人不求顺适”。

第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帮助别人,不要企望人家报答我。望人报答,那不是布施,是贪欲;既然布施,就要无所求,无所求的无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第九、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此心妄动

见到人家有了好处、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生随喜心,为人家欢喜、祝福,这样就不会痴心妄动。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压抑,不要急于辨白、申诉,否则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够吃得亏、看得破、放得下,有时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报。

你有多大的信仰,就会得到多大的加持力。也就是说,强大的加持力是来自于强大的虔诚心。真正的加持,要用心去感受上师和佛陀的教法才会得到!

古时候非常多的大成就者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你有多大的信仰,就会得到多大的加持力。也就是说,强大的加持力是来自于强大的虔诚心,普通的虔诚心得到的是普通的加持力,没有虔诚心的人当然就不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这不是佛菩萨的加持力有大小之差别,而是因为我们的虔诚心而有大小之别。也就是说,没有具备虔诚心的时候,加持力根本就不会产生,不但佛菩萨的加持力没有效用,传承上师的加持力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我们自己一点都不依赖、不信任上师及三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加持力。因为没有虔诚心的人,就算佛祖走到他面前,也没有用。

我们常常喜欢找上师、仁波切们加持,上师们也很慈悲,常常为我们摸摸头,念念经,这种加持真的有效吗?当然有用,为什么有用呢?因为在为你祈福的当下,你是清净的、虔诚的、信赖他的,所以他们的慈悲会让你接收到。我们常常比喻说,佛菩萨好比是一个钓鱼的人,佛法是一根挂上鱼饵的鱼竿,众生好比是鱼儿,如果鱼儿不去吃鱼饵,鱼不愿上钩,就算佛菩萨想钓上鱼,想度我们也没有用,虽然用这个“愿者上钩”的比喻,不是很好听,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啊!

佛菩萨的加持力真的是无量无边的。加持的动力来源,是来自于上师,所以如果我们对上师和三宝都不能真正信仰,不愿意虔诚地接受佛法,又怎样期望得到上师和佛菩萨的加持呢?

有的人以为到处去灌顶、跑道场,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加持,可以得到更多的加持,其实,加持的获得,不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或是用脚去跑出来的,要得到真正的加持,要用心去感受上师和佛陀的教法才会得到!人生是短暂的,因缘是无常的,当大家都拥有暇满人身,遇到善因缘时,就要好好把握,在把握的当下,加持力不假外求,自然就会让你感受到啊!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比较侧重于显教的内容,还有一本密宗的《广论》,这两本是分开撰写的,讲解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在显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密法的内容较少。

在藏传佛教中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内容是同步进行的,修持金刚乘的任何法门都离不开三乘佛教,金刚乘是佛教中最完整的法教。

如何理解金刚乘的法教离不开三乘法教的修持呢?我们从内、外、密三个角度和大家分享和阐述。

小乘的法属于外在的修法;显教大乘的法属于内在的修法;金刚乘的法则属于密法。

当内外密同时修持时,修持外法是指以持戒为主,行为上遵循因果的戒律。譬如:受持出家戒或居士五戒等别解脱戒,这些都属于小乘的法,其特点是比较注重外在的行为。当然,如果能做到戒律清净,那就说明已经圆满了小乘的法。

修持内法主要是从人的思想角度切入,以利益他人﹑修持菩提心﹑行持六度波罗蜜为主要内容,还包括空性的境界、三轮体空等的修持,这些都属于内法,是显教的大乘法。

修持金刚乘的法教有其特殊性,其中包括气脉明点﹑大手印﹑灌顶﹑仪轨、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

大家可以单独修这三种法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同时修持,这三乘法是圆融无碍、相辅相成的。如果通达真正的佛教内容,三乘佛法是不矛盾的。上等根器的人可以同时修持小乘﹑大乘﹑金刚乘,三乘法教同时圆满。而有些人因为根器尚未成熟,可能暂时只能修持小乘的法。有些人只能修持显教大乘的法。可以很确定地说:一旦修持了金刚乘的法教,那么小乘﹑大乘﹑金刚乘可同时修持圆满。因为金刚乘的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小乘的戒律和大乘的菩提心之上。

我曾经写过一篇《佛教三乘如何同步修持》。其中提及到小乘的境界不是由戒律来衡量,而是由出离心有没有修到位来决定的。关于这点,很多高僧大德也特别强调,戒律再清净、再圆满,如果不具备出离心,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有些人虽然表面上修持清净、圆满。但是,他修行的目标可能是为了今生今世的名闻利养,这显然不符合佛法的宗旨。由此可见,出离心才是关键。所以,小乘的修行是否圆满,完全取决于心中是否生起无伪的出离心。

是否符合显教大乘的思想,完全取决于心中是否具备菩提心。菩提心并不是指让我们把所有的财产赠予无依无靠的众生,或者是布施我们手臂﹑头颅等给众生,这样谈不上是修持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持主要是利他的心。无论做任何事情的动机都是以利他为目的,没有丝毫的利己或自私之心,始终以这样的博大精神,利益他人的心态去做,这才是菩提心。如果没有利益他人的心态,即使做再伟大的事业,那也只是表面的。反之,即使一辈子什么都不做,或者终生在山洞里闭关,但是一直怀有一颗利他之心,那也是修持菩提心。

修持金刚乘时,无论是生起次第还是圆满次第,其主要是以见地为主。譬如修持气脉明点等这些都是方便法门而已,通过这些方便法门能达到金刚乘的见地。见地是金刚乘里非常高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智悲双运、轮涅不二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涵盖了三乘全部的内容。

作为金刚乘的弟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主要有两个条件:其一﹑虔敬心;其二﹑清净观。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等同于掌握了一切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