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提起这个布施,大家都不陌生,都觉得只有将自己的金钱或者是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才叫布施,如果你单纯的这么以为的话,那你就是大错特错了,末学在这里就跟大家重温一下这个布施的含义:

(1)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

(2)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布施是治贫穷的福田。在给予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就有了自利的可能性。布施的因缘非常微妙,不可以用我们一般人的心量与眼界观察人生与事物。明白了这样的道,则身处逆境、顺境,都能坦然相待,不怨声载道。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是这个道理。

布施是治我执悭贪的妙药。众生的病根是“我”。因为了我,人们才会有贪心,并且这种由我执而引发的贪心之病,无量劫来一直缠绕着我们每个人,致使轮回不息,不解脱。佛陀时代,有一位贫穷的妇女总是跟在佛陀的后面占便宜。因为佛陀每次讲法后,都有丰厚的供养,佛陀转施于她。一次,佛陀为度化她,就对她说:“只要你说出不要,食物照样会布施给你。”可是,贪心极重的她,竟许久说不出“不要”两个字。此时,这位妇女才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悭贪。以此反观自己,应该“内自省也”。

南怀瑾大师开示:“愈是想占有的人,愈是最贫穷,愈是布施出来的人,愈是最富有。真正伟大的事业是付出,而不是据为己有”

很多人都想赚钱,想发财,但始终不能如愿以偿,总是那么贫穷,这肯定是前世做过偷盗的恶业,因为偷盗的果报是贫穷。命中有财,才能发财;命中没有财,总追求钱财,做发财的梦,没有用!你要相信因果,要诚心忏悔,这样才能消除偷盗的恶业,消除贫苦的果报。你若想发财,就不求回报地多付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不管是钱财还是智慧。佛法里讲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去付出,这样你才会财源滚滚。

现阶段,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会经常去谈论自己的职业规划,社会上也经常会有人去谈论自己的生涯规划.....那么,师兄们都是如何经营自己的一生呢?你又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如何规划他们的生涯呢?

当自己的孩子自私,注重物质享受的时候,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末学就来帮助大家分析一下。小的时候都过着很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想要玩什么家人们都会想办法弄来给他们玩,想要吃什么也都会做来或者买来给他们吃,一点苦一点累也不愿意给他们受,就这么顺着他们的个性去自由发展。那么,问题就来了,人都有好逸恶劳的本性存在,“苟不教,性乃迁”,很多不好的习性就是娇惯出来。假如孩子很奢侈、懒惰、不恭敬,那么我请问:这一辈子他们会经营好自己吗?不会。一旦坏的习性养成,那么你想要再把孩子导正回来就很困难。我们应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让他小时候很幸福快乐,要什么有什么,等到他花钱习惯了就很难改。

弘一大师是当代著名的律宗大师,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弘一大师小时候,看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录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弘一大师的母亲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他母亲和哥哥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他。

弘一大师五岁没了父亲。七岁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他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弘一大师所受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出家以后,一直还保留着爱惜衣食的习惯。他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1920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他有一把洋伞,是1911年买的。这些生活用具,破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使用。除了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东西,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常有人给弘一大师送好的衣服或珍贵物品,他大半都转送别人。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其实人一天要花的钱,吃饭、穿衣,多不多?不会很多。但是只要沾染上奢靡之气,就会挡不住诱惑。因为要还钱,他就必须很努力,要击败别人,看到人都觉得是敌人、对手,所以活得像在战场。西方很多人就是这种活法,国内目前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人也有很多。这种人生,哪怕晚年物质生活丰富,但也不会幸福。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这是真实不虚的。很多大师们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父们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看到弘一法师大德节俭惜福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惭愧万分。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啊!一个孩子从小有仁爱之心,他已经在为自己积福、培福,所以从小要培福、积福。年轻,因为有德行、有智慧,所以要造福;老年,福在晚年享,那才是真正的福。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从小可以培福?你不要觉得孩子年纪这么小,哪会培什么福,俗话说“福田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念念都会替人着想,他这一颗心已经为他这一生培育了非常多的福田。而他有这样的态度,学的东西也一定会奉献社会。中年造福社会,晚年铁定享福。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能往生。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人,他会散乱念佛吗?反过来,一个泛泛悠悠念佛的人能够说是具足信愿吗?我不念佛的时候反而觉得清净没什么妄念,一念佛反而妄念很多,心中常有不良的念头生起,是否有罪?这样时时有妄想杂念是否白念了?

蕅益大师开佛知见,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不要去怀疑。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一定能往生。你不能说,我有信愿就很清静了,就不散乱了。反而是你能知道自己心很散乱,说明你已经开始在念佛了。如果你到寺庙里进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你只要念过十天佛你就知道我们的心有多么散乱,我们的妄想杂念有多么深重。虽然这样,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我们这些散乱的众生,用他巨大的愿力,用他的名号、光明来拯救我们。所以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有信愿就不会散乱,就很清净,而且我们不是说泛泛悠悠念佛的人具足信愿,他具足深信切愿,他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他念佛的功夫肯定也还是不错。但是虽然不错,在我们的佛号里面还是有妄想杂念,还是有贪嗔痴三毒烦恼。如果你泛泛悠悠,你甚至连这句佛号都把不住。如果是这样,那么在你妄想杂念的波翻浪卷的大海当中,你这条念佛的小船就会淹没。现在,你能在妄想杂念里面还有这句佛号,能够在那里坚持住,说明你还有相当的信愿。

不念佛,整个人都会随着烦恼习气在走,与妄念是同一方向,也就不觉得有妄念;念佛与妄念是逆反的方向,所以一念佛就觉得妄念特别多。比如在火车站随着人流通过检票口往里涌,即使人再多,也不怎么觉得,因为方向一致;如果反过来,人流都往里涌,只有自己一个往外出,立即就会觉得人太多了,简直人山人海。其实人还是那么多。

我们打妄念打成习惯了,现在让我们念佛,让我们把妄念止住,真的很难办到。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怕,妄念纷飞也不怕,怕的是你没有觉悟到。怎么才叫真正觉?你提起佛号就叫觉了。那妄念还在打怎么办?由它打去,不管它,它在纷飞就让它飞去,我就念阿弥陀佛,我牢牢管住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不要管那个妄想。那个妄想你不管它,它自然就没有了。妄,不是真的,真的它就断不了,妄的,你不理它它就断了。所以重要的是不要理会妄念,要理会阿弥陀佛,这是对治。对治不是要去跟它对立,跟它干起来,我使劲压它。你愈压它就愈多,为什么?因为你压它的这个念头也是妄念,你妄念对妄念就很难。就好像你坐在凳子上,你现在把凳子举起来,你坐在凳子上你能把凳子举起来吗,你试试看?不行!所以以妄念治妄念,就好像你自己坐在这个凳子上又要把凳子举起来,一样的道理,做不到。怎么办?不要理会。就好像你现在要举起凳子,你离开,离开那凳子就能把凳子举起来,道理是一样的,你现在离开妄念,就能让妄念止住。怎么离开?我就念阿弥陀佛,专心想佛号,妄念随它便,它自然就没有了,愈来愈淡,最后消除。这个道理就是忏悔业障的道理。

念佛,逆生死流,生极乐国,正是如此。初念佛的人,发觉妄念多,那是很正常的,不仅不必担扰,反而值得恭喜呢。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凡夫众生都是妄想分别,所以很多的佛号都是在妄念的背景当中存在的。但是不要紧,你在妄想的背景当中,这句佛号还能把持得住,这就是功德。这就是善导大师有个比喻:水火二河白道喻。水河无量无边深不可测,火河也是漫无边际,常常烧到这个白道上。它就表什么呢?表我们众生贪欲如水,嗔恨如火,常常会侵染到这个愿往生的心上。但是在水火二河的这里,你只要坚持信愿持名,你这个白道就不消失,也能够穿过去,你只要念佛的时候就不会掉到水、火二河里去。为什么能不掉进去呢?就是有两土世尊的愿力的加被。所以我们常常就是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念佛的,但是如果你念得相应了,会心比较清净一点,你清净的程度决定你往生的品位会增上。但你即便清净不了,你咬住这个名号,愿意去,也能往生,所以绝对不会白念。白念那还得了啊?!那这个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就落空了。它是带业往生的法门,你只要念就一定能够走,不会白念。

在凡夫的地位,想要真穷惑尽,不容易啊!而如来希望一切众生,一起在今生就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所以特别开了一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下手容易,而且成就很高。用力少而见效迅速。以如来的万德洪名,熏自己的无明业识。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就会潜通佛智,暗合妙道。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得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没有超过她的。(念佛的时候,摄耳谛听,心就不会太散。一心恳切,昏沉自然少)

因为一切法门,都必须靠自己的力量,修到业尽情空的时候,才能了脱生死。否则,任凭你功夫深,见地高,功德大,倘若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没断尽,就仍然是轮回中的人。既然在轮回中,那么必然是从迷入悟的人少,从迷到迷的人多。又不知道来世还能不能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佛法,遇不到净土法门,仍旧难出苦海。靠自己的力量,全世界难得有一个两个人成就,靠佛力则万无一失。净土法门,以自己的信愿持名感佛,佛则以誓愿摄受。譬如乘轮船渡海,不是自己的力量可以比拟的。

现在的人,如果不专修净土,纵使能通达经藏,彻底了悟自心。生死到来,还是靠不住。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必须断尽烦恼惑业,才有了生死的份。只能通达经论,悟明白心性,而烦恼没有断,依旧要轮回。何况是还没能深明经藏自心的人呢。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的力量,感应佛垂慈接引,所以能带业往生。

譬如一句佛号,本来极平常。念到极处,百千法门,无量妙义,都可以得到。又比如树木,本来是极平常的。而却可以生根出芽,成干成枝,出叶开化结果,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妙处。所以知道,看做平常的,才能实实在在的有利于自己。如果只知道深妙,则多半就难以身体力行,而只成了深妙的空谈了。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以阿弥陀佛所证得的菩提觉道,只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就全部包括尽了。念佛的众生,果真能恳切地执持忆念,以弥陀的果德,来熏染自己的业识妄心。熏得久了,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这样。

【原文】真如性海,寂照圆融。无能无所,不迁不变。尚无涅槃之名,何有生死之事。但以众生迷昧,全体埋没。不了自心,妄逐幻境。由是于逆顺等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从劫至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反承此寂照圆融,真如佛性之力,以作起惑造业,轮回生死之本。岂不大可哀哉。

【译文】真如性海,寂照圆融。无能无所,不迁不变。尚且没有涅槃这个名词,哪里来的生死这些事情呢!只因为众生迷昧,全体埋没。不明了自心,追逐着幻境。因此,对于顺境逆境,起贪嗔痴的心,造杀盗淫的业。从劫至劫,轮回六道,没有出期。反而承这寂照圆融,真如佛性的力量,作为起惑造业,轮回生死的根本。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原文】大觉世尊愍之,随机示导,说种种法。俾彼各得就路还家,亲见佛性。无奈众生根器不一,即生了脱,实难多得。因兹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冀彼若圣若凡,同于现生悉得解脱也。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初非于心外别有所得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生佛互摄,感应道交,故得易于成办耳。

【译文】大觉世尊怜悯众生,随机开示引导,说种种法。希望众生各自找到路回家的路,亲自见到佛性。无奈众生根器不一,能当生就了脱的,实在难有多少。因此特别开启这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期望凡圣众生,一同在现在生都得到解脱。因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并不是在心外别有所得。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的心力也不可思议。众生与佛互相摄受,感应道交,所以容易成就。

【原文】唯净土特别法门,仗弥陀慈悲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于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俾上上根人,速证无生,即下下根人,亦预圣流。其为利益,何可名言。此义乃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谓为谬妄也。

【译文】只有净土这个特别法门,仰仗弥陀慈悲的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在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上上等根器的人,马上证得无生。即使是下下根器的人,也加入了圣流。这份利益,怎么能说的尽呢!这义理是华严经最后归宗的一著,千万别因为印光的人微小,就认为是谬论。

【原文】佛说法门,均须仗自力往生,必须业尽情空。非然者,恐戛戛乎难矣。果能业尽情空,再加以念佛工夫,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与观音大士,同一力量。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矣。

【译文】佛说的其他法门,都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往生,必须要做到业尽情空才行。做不到这点,恐怕很难成就。果真能业尽情空,再加上念佛的功夫,必定可以上品上生。这样就可以与观音大士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

只有净土这个特别法门,仰仗弥陀慈悲的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在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上上等根器的人,马上证得无生。即使是下下根器的人,也加入了圣流。这份利益,怎么能说的尽呢!这义理是华严经最后归宗的一著,千万别因为印光的人微小,就认为是谬论。我们果真能真信切愿,就如同孩子忆念母亲那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的反念念自性,观世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两重功夫,融于一心,来念如来的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就会即众生的业识心,成如来的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得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有缘遇到的人,千万别轻视忽略了。这是微尘数的诸佛,一同入涅槃的法门。何况我们末法中的人,怎么敢不遵循呢!

要知道,佛法法门无量,修到极处,都可以了脱生死。而在现在生就决定可以了脱生死的,只有净土法门。其余的,则是多生多劫也未必决定可以了脱。因为一切法门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念佛法门,全仰仗佛力。也兼有自己的力量。由于仗佛力,比仗自己的容易何止百千恒河沙倍。要知道,念佛法门,实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因此,九法界众生离开这个法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弃这个法门,下不能普度众生。如果不是宿世种了善根,怎么能知道这个法门呢!知道了而不修行,与修行而不得力,太令人痛惜了!既然修持了,还应当努力做到敦伦尽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戒杀护生,恤贫济困。躬行实践,以身率物。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这样,在生的时候有好名声;死后直登佛国,逐渐进步,以至成佛。千万不可以辜负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和如来说法度众生的苦口婆心啊!

1.哪些法门是靠佛力了脱生死的?哪些法门是靠自力了脱生死的?

净土法门;除净土法门以外的一切法门

2.净土以外的其他法门,怎样才能了脱生死?

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往生,必须要做到业尽情空才行。

3.净土法门和其它法门在了脱生死上有何不同?

在现在生就决定可以了脱生死的,只有净土法门。其余的,则是多生多劫也未必决定可以了脱。

佛教最重视的是智慧,学佛最根本是了知佛陀的独特智慧,要想了解佛陀的智慧,离不开阅读佛典,每天花点时间学佛经,领悟佛法,实实在在地学,踏踏实实地修。

诵经就是念诵经文,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读一些经典,比如《般若波罗蜜心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等,你以为诵经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吗?那为何还有那么多对修行者诵经好多年,却不知道经书中讲的都是些什么,自己也没有开启智慧?难道你们自己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自己哪里不如法吗?

其实,诵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些懂的一点小诀窍的人,他在一次诵经的过程中就能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你就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收到法义的加持而开启智慧?你难道就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如法的诵经吗?

①观想法会圣众

我们不管诵读哪一部经典,时常会妄念纷飞,心中不能清静。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把诵经的处所观想为这部经书的法会场所,将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和法会圣贤等众清清楚楚地观想出来。再观想自己身在法会之中。就这样让自己的身心归到一处,摄住心神恳切地念,自然能够归一。

②修供养

在第一步观想出来之后,我们就必须趁热打铁修供养。要观想自己的意念中以种种七宝供养佛陀及诸大菩萨和阿罗汉等。经云:行者无物供养三宝,于意幻观想供养亦可得如实供养的功德。意幻供养和真实供养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在诵经时亦可以修供养。

③修皈依

若我们在诵经的过程中不能生起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指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那便不能与三宝所弘扬的发相呼应。因此在诵经前修皈依是必经之路。我们供养完法会圣众后,就要紧接着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恭敬对三宝前顶礼皈依,心中念诵皈依偈颂(附录:皈依偈颂)。

④发菩提心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所以我们读诵大乘经典时就要有相应的发心。当我们修完皈依后就要观想自己在诸佛面前发起大愿来。

慈悲伟大的导师佛陀啊!愿您加持愚痴的我,令我开启无上的智慧,成就圆满正等觉,圆满度化一切众生。这样发愿后,再观想自己发完愿。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会才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⑤安住

在诵经时我们要把心安住在经书的字里行间中。一边诵一边观想这些经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诵经不要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诵经的质量。字句分明的来诵经是最好的。现在人都喜欢动,其实静下来才是功夫。无论如何,最好每天能拿出十几分钟来安静一下,念念经,看一看因果故事,看看菩萨的感应故事,看看圣贤做事的方法,这个很好,这样子会让我们回归,明白自己想要些什么。比较好。不要吵吵闹闹,很是开心。

⑥回向

当我们诵完经后观想这部经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后就恭对佛陀之前发愿回向: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在念这个回向文的时候心里要把这篇文字的意思,在心里过一遍,不要嘴上滑过。因为回向是要靠您的心力去做的。文中提到了将功德回回向给:父母,众生,佛和国家(四重恩),回向给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都能够脱离苦海。最上念到这些字的时候,心里就要想着他们才行。

同修们,你们要知道,欲想出离轮回诸苦,就要在闻思经书教理时注重诀窍而实实在在的行持。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念佛是今天这个末法时代,佛普度众生最方便的法门。以真诚、清净、平等、觉心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今生必定脱离六道轮回苦海,往生净土成圣成贤。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诵经,帮助我们明理,开智慧,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使我们破迷开悟,再把明了的道理实践于生活当中,彻底扭转自己的命运。

末学曾经听一个老和尚说过:“他金刚经不是看注解而懂的,是诵金刚经十几年,有一天中午诵完金刚经后,自然就懂了。”诸位,这对知识份子来说最不能接受,为什么?知识分子就是用意识心,要去理解佛法,举个例子来说:过去学生时代,有的书或句子看不懂,直到出社会后,再看过去看不懂的书或句子,居然意思 都懂了。一样的道理,既然会懂,诵经文诵过好几百遍,好几千遍,有一天那个部分你突然会懂的。

附录:

༄༅། །སྐྱབས་འགྲོ་སེམས་བསྐྱེད།

皈依发心

སངས་རྒྱས་ཆོས་དང་ཚོགས་ཀྱི་མཆོག་རྣམས་ལ། །

桑吉秋当措杰窍南拉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བྱང་ཆུབ་བར་དུ་བདག་ནི་སྐྱབས་སུ་མཆི།།

香且瓦德达呢嘉森且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བདག་གིས་སྦྱིན་སོགས་བགྱིས་པའི་བསོད་ནམས་ཀྱིས།།

达给因所基波索南基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འགྲོ་ལ་ཕན་ཕྱིར་སངས་རྒྱས་འགྲུབ་པར་ཤོག །

卓拉潘穴桑吉哲巴效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ལན་གསུམ།三遍

一学就会快手菜,用味达美臻品蚝油素食合炒, 臻品蚝油包装升级啦!10足蚝气,10份便捷,要说起蚝油做菜也是妥妥的事,让食材与蚝油溶合后也十分好吃,今天为家人做了一道蚝油素食合炒,鲜美又健康营养丰富,分享给大家一道最爱的美味蔬菜品来了! 参与活动: #有奖征集|一学就会快手菜#

蚝油素食合炒的用料

白菜150克胡萝卜60克
香菇100克毛豆60克
蒜少许味达美臻品蚝油 1勺
禾然有机 橄榄油 1勺生粉少许
香油少许

蚝油素食合炒的做法

  1. 10足蚝气又便捷 蚝油素菜合炒 鲜美之中有蚝气

  2. 食材:白菜 胡萝卜片 香菇 毛豆 大蒜片 味达美臻品蚝料

  3. 下油锅入大蒜片少许

  4. 下毛豆煸炒

  5. 下胡萝卜片

  6. 继续煸炒

  7. 下白菜片翻炒均匀

  8. 再加入香菇片

  9. 继续翻炒均匀

  10. 到六成熟下味达美臻品蚝油

  11. 先挤入蚝油一勺

  12. 翻炒溶合均匀

  13. 再少许生粉勾芡

  14. 勾芡后又加入少许蚝油更入味

  15. 加入少许香油即可

  16. 一盘清淡中的鲜美又营养 蚝油素食合炒 好开吃啦!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