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在我们受三皈的时候,受五戒的时候,八关斋戒的时候,沙弥、沙弥尼十戒的时候,乃至出家修清净行的,那戒条戒的明文更多了。菩萨戒属于条文制的,如果是在家受的,有六重二十八轻,有十重四十八轻,条文不多,它那个广泛不是比丘跟沙弥所能比的了。一起心动念,你就犯成了。为什么在比丘也好,出家要先学戒五年,受了戒之后,一定要学五年,你才知道,能防范,用戒来防范你的心意不起恶念。为什么佛教导这些比丘,二十四小时经常要修行你的意识呢?就是防你这个心。你稍微一放逸,看见世间上一切六尘的境界相,很容易把你牵动了。一牵动,你那外境牵动你的内心,两个一结合,一切罪恶就造成了。
我们身口所造的诸恶,你要是忏悔的时候,你要从心,乃是从身从口来忏。忏到是不是完全清净呢?不一定,那得看你的功力如何。要是忏不净,乃至不知道忏悔的,光知道造罪的,那苦果你必须得受。无量劫,要想再变一个人身,这些前头都讲过很多了,很难!很难!即使你变了人身,因你过去的罪业,六根不全,或是瞎子、拐子、瘸子,或是聋子,或是相貌丑恶,人家看到你不喜欢;这时你就要感受苦果了。他资生的工具衣食住,穿衣服,所吃的饭,都是粗劣的,甚至连粗劣的都没有。如果是再堕到三涂去了,堕到饿鬼去了,你没有吃的,饥火中烧。
念这些苦处,念这些苦果,你现在这因要注意了,你现在起心动念,你要多加小心了,一起马上就能觉察得到。菩萨他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这就是菩萨了。刚一起心动念,马上就止住了,更不会发这个身口七支了。在起心动念处,从那个地方下手改正,改正,就没有了。他心也现行,不会造罪的。菩萨他起恶念,念念相续,不能够一起念就制止,那已经就犯了。就这样防范久了,心里根本不起了,遇什么境界,心不被境转了,心能转境了,遇到什么境界牵不动他。这样的「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如果经常的这样去观察、去思惟、去注意,你的出离心就强了,那就是脱离生死苦海了。渐渐离生死,不是顿离的。
这个观察的意思,观是观照,察是察看一下,因为我们随时对我们这个心要观察。禅宗他画一个牧牛图,在那只牛的鼻子上穿一个绳子,随时在提防不让它踩到人家种在地下的秧苗。我们这个心也是这样子,时时不让它造恶,这样来观察。渐渐的观察,你久而久之就熟练了,自然你善念就多了,恶念就少了,渐渐的可以厌离生死了。
当你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读诵了一些基础的佛经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打坐了。打坐就是让你的身体、思维和心灵都能安静下来,这既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又是学佛修行之人的基本修练方式。其基本动作就是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断除妄想,让你的心安静下来,以洞察到平时不能发现和思考到的一些东西。
在打坐前,需要做一些准备。一是先要选一处安静的,光线不要太强地方,避免因为外界的打扰而让你无法静下来;第二是如果在硬地板或床上打坐,最好加一个薄的软垫,这会让打坐者身体上舒适一点,更容易放松。打坐的基本动作要领:坐软垫上后,可以采用自然盘,单盘,双盘,瑜伽中的达人坐等,左右轻微摆动,领会一下,自己的臀部的两个骨头是不是均匀着力在地板上。入坐后双手可以结定印,瑜伽印等。头部正直,腰不要弯,全身放松,眼轻轻闭上,自然均匀呼吸。可以专注呼吸,仔细观察一呼一吸间的变化。
对于一个刚开始学佛的居士而言,最初练习打坐时,可能会遇到的是杂念丛生,一个念头接一个,无法入定,内心根本静不下来,这时不要人为控制,杂念来就让其来,去就让其去,自己观察这些杂念是如何起的,又如何灭的,仔细观察万物间的生灭变化,慢慢的,时间长了,心也就能静下来,打坐的时候就能进入虚空境界。要通过慢慢练习,做到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物及必返,一随顺,不必强求,只是加以引导即可。
上面说的是心灵上的感受,对于初学打坐者来说,最难忍受的应该还是身体上的不适应。初学打坐,可能五六分钟,你就能感受以腿开始疼痛和麻木,时间稍长一点,钻心地疼,一刻都不能忍受,恨不能立刻下坐,这时不要立刻下坐,先观察和一下疼痛的来源,然后看能不能坚持,慢慢的延长时间,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8分钟,第三次15分钟,时间一长,就可以坐上二三个小时了,这也需要锻炼。当然如果疼痛就马上下坐,可能你打坐一年也提高不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给自己加压,当然这也得把握好一个度,循序渐进,慢慢提高。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养成每天定时打坐的习惯,这样容易入定,也许许多人会说,怎么平时妄念不多,一打坐入定妄念反而变多了,这是正常的,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很多居士在打坐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丑恶的魔相,这是正常的,不用去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着相,就容易着魔。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候要起一些变化:比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这只是身心将脱落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着它,就有着魔之虞。
打坐,是学佛修行之人的必修课,从最开始的十多分钟开始,到最后每天一小时左右,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的生存和生命力量,同时,通过打坐,还可以提高你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对身心健康都有益的锻炼和修行方式。
佛法就如同阳光、雨露、空气和水一样,我们时刻不能离开。饮食滋养我们的色身,佛法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一两餐不吃饭还可以,七八天不吃,就活不下去了;学修佛法也是一样,半天一天不接触还可以,两三天不接触就会出问题,长期不熏习,正念正知就会失去。佛法是对治烦恼的,天天跟佛法相应,烦恼自然就会减少,智慧慢慢就会开启,就会渐渐走向解脱。
然而在长期的熏修当中,我们的进步往往不是一种直线上升的模式,而是曲线发展的,也就是有时低落,有时昂扬,反反复复,在此过程中慢慢进步。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我们一般不会总是骑在平直的路上,常常有上坡、有下坡、有平路,当然可能大部分是平路。也就像我们的学修生活,大部分时候平平常常。
很多人一提到修行总是认为很虚、很玄,或是认为一定要专业修,一定要到某个地方去修,或是要某种形式这样才叫做修,但是我们要跟大家分享,那是修行的一种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修行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不管我们是在家人或是出家人,同样的,最重要就是我们要把修行落实在每天的行、坐、住、卧、工作之中,要学到活生生的修行方法。
错误的观念会导致我们想赶快把工作做好,然后几点到几点我们到禅堂里面去打坐、到佛堂里面去打坐、或是去持咒、念佛号这才叫做修行。那这些工作都是阻碍、业障、业障深重。如果把工作跟修行分开的话,那生命都常常在那里拉扯。
在工作的时候,做得心不甘、情不愿,或是在那里怨天尤人,然后就会赶快、草率地做,然后想说等一下要去修行。好了,当有机会让我们在禅堂、佛堂里面打坐的时候,又是妄念纷飞,又在那里想东想西、操心东、操心西、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又放不下。
如果我们没有把握修行要领的话,在工作,也是紧张、忙碌、放不下,打坐修行时也是紧张、放不下。如果懂得修行要领,我们平常在工作也是在修行;我们在做生意、做工作也是在修行。若有因缘让我们专修的时候,我们更可以、更加地充电、提升、净化,再把这些提升、净化后的这样一个水平带到日常生活中来应用。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希望大家学到活生生的修行方法,佛法本来就是在人间。
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人成即佛成!如果我们能够学到活生生的佛法,那么我们在为人、处事,包括做事情都做得成功,我们在修行路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人成即佛成!
现在逐步的来跟大家分享日常工作之中的怎么样把握修行的要领,真的不会困难。我们讲说修行,修行简单而言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修正我们错误、不理想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首先我们要了解,错误的行为就是会导致后果是痛苦的、忧悲恼苦的,会带给自己、带给别人痛苦的那些行为就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行为。我们要修行的、要修正的就是修正我们这方面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一定会带给自己、也会带给众生安详、快乐、利己利人。
修行范围包括哪些呢?各种行为里面我们把他简单的归纳就是身行、口行、意行。我们修行的重点就在于把每天的身体的动作清楚地觉察。
第二,每天我们都要讲话,把我们一开口要讲话,每一字、每一句都清楚觉察;听别人讲话也是很仔细、用心聆听别人讲话。
这就是口行的修行方法,所以身行、口行,再来就是意行,意行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意行非常重要,因为那是我们的口行跟身行的根本主宰,所以我们的意行,也就是心态决定口行跟身行能否清净、能否正确。
身行怎么修呢?很多人一提到修行都认为很玄、很虚、要成佛好像很难,要透过很多的方法,然后要怎么样的拜、怎么样持咒、念佛?或是怎么样的磕头?当然这些都是修行的法门之一,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把心静下来,帮助我们开发明觉。这一点请大家仔细听好!如果这一点核心没有掌握住的话,我们会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忙个没完没了,会一直在各种法门里面比较哪一个法门最好,哪一个法门那个最高。
如果我们掌握核心要领的话,不管用哪一个法门,都能够扣住那个核心去开发我们的明觉。只要明觉一开发出来,后面就好办了。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注意第二句:“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句就要求度尽众生。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利益众生,不愿意与众生结缘,就表明他的菩萨性还很浅。小乘心态严重。而念佛法门却是典型的大乘法门。所以,若无摄取众生的心愿。很难与净土法门相应。
而大乘菩萨道,却必须摄受众生。摄受众生的方法是“菩萨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
这四摄法,正需要“跟俗人混在一起工作生活”,不可排斥。
当然,诸佛世尊也是“无缘不度”。身为凡夫,莫说度众生,自身都尚未得度。但是,却一样要以菩萨四摄法与众生结缘。否则,未来你开悟明心成为实义菩萨之后,有能力度众生了。却很难度人,因为多生多劫以来你的冷落与忽视,这个种子依然藏在众生的如来藏中,所以他们一见你就讨厌,不会听你说什么。
如果你认为“度不度众生没什么大不了的”,又是小乘心态。而且,这样会让你在菩萨道上走的很慢:因为度众生不给力,会使你的福德资粮很缺乏。
如果你想自己建立一个净土,那是在成佛之时才可能。那时,愿意往生到你的净土的众生会比较少:因为你不太愿意与众生结缘。这种习气往往是多生多劫形成的,学佛人应该有抛弃这种习气的发愿。逐渐转变,才能自利利他,也符合诸佛本怀。
南无常住十方佛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为家,走到哪里,安在哪里。
如果一个修行者时常和世俗的人相混在一起,就不利于我们的道业。混,就是不谈论道业了。昨天有人说:很奇怪,有一个出家人,在我们寺里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在离寺庙不远的俗人家住了七天。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能到俗家去。但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如果你的程度还不够的时候,和世俗人混杂在一起,会对道业有影响的。就象清凉国师,他发愿胁不着白衣之床的。
不与僧相杂呢?就是出家以后,要举眼向上,向圣贤之人看齐。所以,老法师在世时常说,“争当下游,不做下流”!也就是说,出家者,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增进于道业,那才与他相处。如果在一起,谈论国论、男论、女论、贼论,这是出家人不应该作的。出家无欲。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确实要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
看到人命无常,真正的心里很着急。一个出家人,舍弃父母,世间的种种事业,为的就是出家,要了生脱死,要能够成佛度众生。我们已经出家,如果不能全然的放下世间的一切,在道业上是很难增进的。
真正的出家了,我们就要做一个真正的佛子,每天心缘于法上。佛法道理很容易懂,但是修呢?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修过来的,烦恼必须都要断,先粗后细。大德曾告诉我们,解其佛觉,行以次第,我们学的时候,可以生起来,佛的觉悟,但是行时,一定要有次第。
我昨天鼓励小众,你不要看每天这样忙啊,忙啊,无形当中消了我们很多的业。有位小同学说,去年和今年不同了,以前,可能是信心不够,今年生起信心来了。我说,这个原因很简单,你为大众服务中,让自己的业障消了,这就是得到了加持,所以,你觉得心安定了,信心生起来了。不管比丘尼师父也好,小众也好,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痛苦,包括身心各方面的。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实际训练的人,以后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所以说,每天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让我们反省,都是可以让我们觉悟的。
我们无论在学、修、做,都应该有一颗欢喜的心。当你用一颗欢喜的心来接受一切时,所作的一切就成了我们修道的资粮。我觉得,真正的能够从点点滴滴当中去反省,觉悟,那我们终究一定会得到像佛一样的大彻大悟,我个人也是这样一点一点走过来的。
佛跟众生的差别在哪里呢?佛永远都是为众生服务,到最后成就了自己;众生则只为自己服务,最后却使自己堕落、痛苦终生。所以,不用担心付出后得不到回报,就像诸佛菩萨一样,付出了那么多慈悲,到最后他们成为了佛或菩萨。而众生呢?佛陀在世时,我们没有跟随着佛陀的慈悲、智慧来修行,所以现在还处在轮回当中,继续被烦恼、业障所捆绑。
学佛是学什么呢?就是学佛的精神。佛陀的教育告诉我们,不要去伤害众生,且为了让所有众生都能成佛,而无私奉献,付出慈悲,到最后我们自己也会成就。
佛陀的教育精华是菩萨的菩提心,对于菩提心我们要多去想、多去做。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要常常反观自己的身口意,看自己是否如法照着佛陀的教法在做,是否真的舍弃了利益自己的心态,所作所为都是真正为他人着想。
想想看:你今天只有一百元,如果能将五十元无私地奉献出去,与别人一起分享而不希求回馈,那种无负担的快乐是无法言喻的。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只有这么一点钱,一百元给了别人十元是种付出,因而产生希望别人有所回馈的心态,这样就会倍感压力,只会有辛苦的感觉,而不太容易有快乐可言。
如果能将这一切的努力与付出,当成一种快乐的奉献,认为这是众生的福报所应得到的。而自己能够做到这些事,也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福报成熟在今生,就会做得非常快乐!
最近很喜欢研究韩国的素食,一样也可以吃出香香的味道 1️⃣好吃秘诀: ①用干香菇水泡后,口感会更劲道 ②为了使得香菇劲道口感更好,先裹上薄薄的土豆淀粉后油炸至金黄后,再裹上油炸粉做的面糊(没有油炸粉可以用淀粉或者面粉代替),再炸3至4分钟 ③糖醋酱汁配方是白糖:酱油:白醋1:1:1的比例来调配 ④糖醋酱汁勾芡时,欠粉水需要分多次加入,并且不停搅拌,使其均匀溶化
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坏叔叔居然成了,保护动物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