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点赞排行
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这十八种物品通常有:一、杨枝;二、澡豆;三’、三衣;四、瓶;五、钵;六、坐具;七、锡杖;八、香炉;九、漉水囊;十、手巾;十一、戒刀;十二、火遂;十三、镊子;十四、绳床;十五、经;十六、律;十七、佛像;十八、菩萨像。《梵网经》卷下中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两翼。”
下面本文就此十八物作简要介绍。
1、杨枝:即齿木,为用来磨齿刮舌以清除口内污物之用的木片。
《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嚼杨枝有五功德,消食、除冷热蜒唾、善能别味、口不臭、眼明。”
由此可见,在古印度,佛陀提倡嚼杨枝是一种很卫生的观念,主要是为了以这种方式保持口腔清洁,去除舌苔、口臭。
2、澡豆:指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粉末,为沐浴、洗涤时所用。
《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有诸比丘浴时,出外以背揩壁树木,还入水灌伤破其身。佛言:不应尔。听用蒲桃皮、摩楼皮、澡豆等诸去污物。”这是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洗澡以水无法完全洗净身体,便以背与树皮摩擦去垢而受伤,佛陀便授其用澡豆去污。
《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诸比丘刍以汤洗时,皮肤无色,佛言:以膏油摩。彼便多涂腻污衣服。佛言:以澡豆揩之。
3、三衣:是指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于三衣依规定须以坏色(浊色,即袈裟色)布料制成,故又称为袈裟。
(1)、僧伽梨:即大衣、重衣、杂碎衣、人聚落衣、高胜衣,为上街托钵或奉召入王宫时所穿之衣,由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制而成,又称九条衣。据说有一次,释尊觉得天气很冷,担心比丘的衣物不够保暖,因此有大衣的制定。如人所知,大衣是由九块布缝成的,因此准于以上二衣,也称为九条。
(2)、郁多罗僧:是专为掩盖上半身而披的,规定可用七块布疑缝成,因此准于上述,也称为七条,即上衣、中价衣、入众衣,为礼拜、听讲、布萨时所穿著之衣,由七条布片缝制而成,故又称七条衣。
(3)、安陀会:即内衣、中宿衣、中衣、作务衣、五条衣,为做日常劳务时或就寝时所穿著。规定用五块布缝成,掩盖腰部以下。由于它的作法,后来也称为五条,
4、瓶:指净瓶,《释氏要览》中说:“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即以陶或金属等制成,用以盛水的器具。又有分装饮用水之“净瓶”与洗手用之“触瓶”之分。
5、钵:又称应量器,为比丘乞食盛装食物的用具。
佛陀在建立佛教初期,为了去除弟子们对金钱财物的贪执,所以规定只许乞食物,以资身命,不许蓄积金银财物。而每次出去托钵乞食,不许过七家。若过七家还乞不到食物,那今天就饿肚子。所以佛门有句话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1
6、坐具:梵文为尼师坛,意译为敷具、铺具、坐卧具、坐衣、衬卧衣、随坐衣。略称具。即坐卧时敷于地上或卧具上之长方形布。系为防御地上植物、虫类以保护身体,避免三衣及寝具之污损。
7、锡杖:又作声杖、呜杖,头部挂环的杖,步行时,环振动出声,以警策路上的虫类;或乞食之时,振动锡杖,代替敲门,使人闻知;或为年老者扶身之用。于后世则成为法器之一。或于施主家门口托钵时,以振锡。
8、香炉:炷香招请诸佛的器具。亦为佛前与佛坛之三具足、五具足之一,常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
9、漉水囊:又称滤水罗、漉囊或漉袋,指用于滤过水中之虫的布囊。
按照经佛经记载,漉水囊的种类不是一样的,“其滤物有五种,一谓方罗,二谓法瓶,三君特迦,四酌水罗,五谓衣角”。其中,“方罗”是用细密绢布制作的方形过滤器,长度大约一至三尺,也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大小;“法瓶”是布萨时用来盛香汤及香水的瓶子;“君持迦”就是澡瓶;“酌水罗”是把滤水器放在勺面上,在舀水时使水过滤;“衣角”是用一柞手大小的方形密绢,系在瓶口上或放在钵盂中,以便滤水。
漉水囊在使用过之后,还必须把它再放人水中,轻轻地摆动,以使沾在绢布上的小虫,重新回归到原水中上。
10、手巾:拭手的布,也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
11、刀子:即僧人用于裁衣、剃发、剪爪等的刀子,《僧史略》中说:“及持澡罐、漉囊、锡杖、戒刀、斧子、针筒,此皆为道具也。”由于系戒律所听许,故又称戒刀。 另外,把戒加在刀的前面,是提醒出家人要严守戒律。
12、火燧:打火的器具。
13、镊子:拔鼻毛或拔刺的用具。
14、绳床:绳制的床,又作坐床、坐禅床,便于比丘坐卧,安坐禅观。在印度多为长方形,坐、卧两用;中国、日本多称为椅子。
15、经:佛所说的经典。
16、律:即戒本。
17、佛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之。
18.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之。
又,关于此十八种物的分合,有异说。智顗《菩萨戒义疏》卷下所出如前;胜庄《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卷下(末),开三衣为三,合经与律、佛像与菩萨像各为一;义寂《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下(末),则除杨枝和澡豆,开三衣为三,以成十八种。
以上十八物,除了在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之外,在佛教中还具有一定精神意义。在《大乘戒疏云》中,对上面十八种物,所表的法是这样说的:
1、杨枝:用净口业。
2、澡豆:以净身业。
3、三衣:除三毒。
4、瓶水:涤意业。
5、钵:一钵知足,以离邪业。
6、坐具:以安五分法身。
7、锡杖:以竖贤圣标帜。
8、香炉:香表戒德气馥,炉表持戒坚固。
9、滤水囊:是救生之慈行。
10、手巾:以除无惭愧之垢。
11、刀子:用降伏四魔。
12、火燧:表慧光以破无明痴暗。
13、镊子:用拔烦恼之根。
14、绳床:表坐法空之座。
15、经律:以阐明大乘心宗。
16、佛像:以表如来之极果。
17、菩萨像:以表大士之妙用。
总的来说,十八物为大乘比丘所应护持,污其一则犯轻垢罪。其中又有重中轻三品,即离三衣为舍堕,是重垢;离钵为突吉罗,是中垢;其余为轻垢。此中,小乘比丘仅用六种,即三衣、钵、坐具、漉水囊,此六种通称比丘六物。
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羼提波罗蜜):谓菩萨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 昧无知(无明)。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
第一个,“不着财位”。修布施,布施的重点在于不贪着财富跟地位,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长时间地修布施、持戒、忍辱的福德资粮,他很可能会出现财富,或者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地位。当然因果的招感,是谁也不能去否定它。
但是菩萨应该观察这个“财富”跟“地位”是生灭之法,只是他生命当中一个生灭的过程,他的重点应该要调伏心中的爱着,重点在“不着”。
为什么不贪着呢?古德批注说:“不为贪欲所累”,这个“累”就是系缚。因为你产生贪着,重点不是外在的财富跟地位有问题,而是你贪着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欲望,这种躁动的欲望就障碍你的菩提心,使令你对于生命的目标开始模糊了,你不知道你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比较可怕的地方,障碍菩提心是很可怕的!
所以你应该要透过布施,把多余的财富舍出去,尽量避免对于地位的追求,不要让内心产生一个贪欲的累赘,因为这个贪欲生起的时候,你还得对治它,更麻烦!
第二个,“不犯尸罗”。菩萨对于所受的戒法,应该要不加毁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远离恶趣,你就应该对于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以及它所相应的遮罪,要好好地受持,菩萨是要远离恶趣的。
第三,“于苦无动”。菩萨对于人事的干扰,要能够安忍不动。
第四,“于修无懈”。菩萨对于所修的福德、智慧的资粮,要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为什么?这以下讲出一个原因来。
其实前面的四度,就是“于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就是说,菩萨修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重点,还不是修习福报,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创造一种不散动的因缘,就是一种寂静的力量。有这个寂静的力量,你才能够心专一境地修习“止”,才能够在专注当中,去拣简择万法唯识,一切法是心所变现。你要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才能够思惟观察法义,悟入唯识的真理。
所以菩萨刚开始依止闻思的智慧而修六度的善法,由善法当中,又创造一个寂静的心情,增长你的智慧。这就是一个地前菩萨,也就是凡夫菩萨修行的内涵。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么病。同样的我们要对治烦恼,首先也要能够知道这个烦恼的次第,施设对治的方便。
一般的凡夫每天早上的时候愚痴多一点,偏重一点。一早上起来就开始打妄想,我今天要计划做什么,希求成就什么,然后有一种执著于万事万物实有的心。
三毒烦恼里面痴最重,为什么?贪里面也有痴,瞋里面也有痴。其实就是一种实执,执著于万事万物实有,所以才会去打妄想,去做种种计划,起种种希求。所以早上起来是愚痴增盛。
然后整个白天都是瞋恚比较重,忙忙碌碌地去追逐名与利,劳碌追逐。但是因为福报不够,智慧也不够,所以就会有种种的困扰,种种的不如意,所以很容易起瞋恨心,很容易发脾气,整个人都心浮气躁。
到晚上的时候,贪欲心就会很炽盛,容易起来。
有一些是因为白天已经有所收获了,有些事情办成了,晚上回来一总结,因为他执著于实有的缘故,就更加会起贪欲,希望明天赚得更多,明天更顺利,这是因于物质而起的贪欲。
还有一些是因为放逸,哎呀,今天终于结束了,很放逸,然后就会起男女的贪欲。
所以贪瞋痴在一天之中,我们要了解它什么时候容易起什么烦恼,所以就容易去生起对治的方便,去按照佛法,按照佛陀的教导来对治它,能够“不行恶法”。
我们一早起来的时候要能够发菩提心:愿一切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一早起来就应该这样发愿:愿我今天度过很有智慧的、很觉醒的一天,不会去起实执,不会去一味地贪求!
白天的时候,我们依《净行品》的开示,见到种种人我们都能够修安忍,都能够如如不动,都能够会相而见性。所以外在的相没有什么圆满不圆满,外在的相虽然有种种缺陷,只要我们内心圆满,一切都是圆满的,因为外在的相是虚幻的。或者我们按照《入菩萨行·安忍品》来修习安忍。这是白天应该要着重的。
到晚上的时候,应该要修习空性智慧,作宝瓶观。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是暇满难得胜过摩尼宝,观想她是一个宝瓶,想想我这一天往宝瓶里面是装了烦恼的垃圾呢?还是装了福德、智慧与慈悲的种种的功德呢?
如果是装了七圣财,装了种种的功德,我们“修道欢喜,自庆不傲”;如果是有造作种种恶业,要按照四正勤来断恶修善、来忏悔,忏罪积福。这样就能够做到“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天冷了要加衣,饿了要吃饭,烦恼了就要学佛修行,这是身心的自然规律。所以该吃饭吃饭,该添衣添衣,该修行修行,人生其实很简单。
修行就像与烦恼战斗,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才能战胜敌人。如何提高战斗力呢?唯有靠不断的实践,反复的用功,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对境缘法,历事练心”。就比如军队里的训练,除了基本功的学习之外,能够快速提升技能的方法即是同行之间的实战演习。如果我们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人修行的话,常常造成错觉,好像自己内心很安静,没有什么烦恼和问题,但其实是缺少发现和认识问题的境界,自己的烦恼被覆藏起来了。没有境界,自然也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难以获得成长。而在团体中,师友同行就是我们最好的对境。在与同行共事共学中,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境界:做事面临困难时,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智慧的欠缺;同行彼此的知见不同、习气相异,乃至对问题考虑角度的种种不同都容易引发我们的烦恼,才能让我们发现我执的存在,发现自己慈悲的不足。有了这些境界,我们才有机会不断反观内心,认识烦恼,发现问题;看到了问题,体会到烦恼的痛苦,我们才会痛下决心依法实践,否则很难从无明状态中跳脱出来,去面对强大的业流。
又比如运动竞技,个人尽管努力训练,但是到底自己程度如何,只有与他人的成绩相比较才能了知,否则就容易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自以为是、停滞不前,修行亦复如是。个人修行很容易产生贡高我慢的心理,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别人,自然难以深进。而在团体里一定有比我们修学好的人,经验丰富的人,能力强的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团体中,看到他人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用功的方向,就好比运动员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虽然说一切时处无不是修行佛法的境界,但是自己修行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面对不学佛法的家人或朋友,就算有了摩擦,也很难认为是自己错了,反而很容易对他人观过,以法镜照人。而在团体中,大家都是学佛修行之人,这时候遇到问题、发生矛盾,才会愿意去反省自己,向内用功。因此,团队修行比个人修行更能让我们认清自身状态,更能创造种种境界,策发我们学法、用法的心,并在师友的策励帮助下,一点点改正,净化自己。
问: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信愿念佛,命终之时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却常听有人说,某某人死后,经某居士或高僧超度,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弟子甚是不解,超度的力量这么大吗?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你不要去听“谁能超度人去极乐世界”这些话。在这个世间,任何人往生,都是他自己信愿念佛感得阿弥陀佛接引的结果。
从最究竟的体性上看,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那些所谓的居士、高僧,他自己都没有能力仅靠自己的力量去,又何能超度其他人去呢?
五乘行人都是凭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强缘,信愿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基本原理。千万不要因为听说有人能超度人往生,于是就认为自己不需要修行了,等着别人来超度吧。如果他能有这个水平的话,这个世间就没有凡夫众生了。
所以,不要去听这些没有道理的事情,也不要把佛教变成个人崇拜。我们还是靠自己努力信愿持名,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来解决往生的问题。
最多请人帮你临终助念。为什么叫“助”?就是从根本上来说,别人只是助缘,你自己的信愿念佛才是往生的正因。
低筋面粉100g | 玉米油40g |
红10g | 爱乐甜零卡糖 20g |
耐高温巧克力豆 40g | 葡萄干30g |
泡打粉5g | 盐1g |
所有材料:低筋面粉,玉米油,零卡糖,红糖,热水(红糖与热加在一起化开),耐高温巧克力豆,葡萄干(提前清洗一下),泡打粉(加在低筋面粉中)
首先是大碗中倒入玉米油。
接着称出零卡糖20g
将红糖与热水一起化开后倒入玉米油中,接着加入盐及零卡糖拌匀
加入过筛的粉类(包括泡打粉)拌至无干粉状态。
加入巧克力及葡萄干拌匀。
用手整理成小球,放烤盘里
之后稍微压一压,呈扁平状。
烤箱预热5分钟,上下火170度,中层12分钟左右。
出炉后稍微凉了,放袋子里密封保存。
成品
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素食主义者的美味,素三鲜做法,分享给大家健康!
短片来自法国最大的在线有机和生态商店 Greenweez。环保主义者走进森林里,让熊不要过度捕捉,责备松鼠乱丢松果,吐槽到处飞的老鹰的碳排放...语言上的巨人,轻轻松松就能成为。但实际行动呢?
保护动物宣传片:人们的肆意猎杀!导致很多珍贵物种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