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佛学菁华众生无始以来皆由一念不觉,沉沦..



佛陀

佛学菁华

众生无始以来皆由一念不觉,沉沦于生死苦海,做了五欲(财色名食睡)的奴隶,留恋三界(凡夫生死的世界)而流连忘返;因此,具有圆满智慧的大觉者-佛陀,发起了大慈大悲的誓愿,永远不断化身于有情世界,救拔及开导有缘众生,使他们能消除一切苦恼,得到绝对真正的快乐,踏上修行之路而证得与大觉者一样的圆满智慧。

「佛陀」两字,是梵语

BUDDHA)的音译,其意思为「觉者」(觉即是不迷惑),觉有觉察及觉悟的两种意义。我们平常的身体,大多数的时候都受着不正确心态的支配而去做恶事,习以为常而不自知,这些不正的心态主要有贪心、憎恨心、愚痴心、轻慢心及疑惑心等等;具有智慧的修行者,就能够时时刻刻觉察出自己的这些不正心态而极力加以修正,不让它们支配自己的身体而去做恶事,这就是所谓修行亦即是觉察之意。

除了不正确的心态外,我们还有很多不正确的见解,比如执着这个身体为实有而不变,其实这个身体若用化学方法分析,祇是众多元素(氢、氧、钙、铁、鏻、锌)聚集在一起的组合,这些组成身体的元素,每时每刻在生灭变化,这就是所谓「无常」,万事万物是没有不变的常态,但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察觉出来,却反而偏要执着这个肉体为我,尽量在自己有生之年为这个「我」而去争取应该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为这个我的享乐而沉醉于五欲之中,这就是所谓「无明」-不能够真正彻底明白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故此便很容易对各种事物妄加判断而产生邪见,再加上种种不正确心态的支配下便做出很多恶事,结果招致未来的苦报,轮转于六道之中而循环不息

‧‧‧。

所谓觉悟,就是一个修行者能真真正正彻底体会及明白宇宙及人生的真实相,不再被世间幻有的假象迷惑,亦不会像以前再受这些不正确心态及见解的支配而去作恶业;当修行者的心完全被净化,犹如一面一尘不染的巨大光明镜,无物不照,无事不鉴,但光明的心镜没有因为外界物象动而动,祇是物来影现,事去境亡,不存丝毫的执着,(对一切事物的执着名为法执)连自己是镜的观念亦不存在(对自己的执着名我执),此即是觉悟者的境界;真正解脱生死的觉悟者分为三个层次,就是阿罗汉、辟支迦佛、菩萨和佛陀。

阿罗汉及辟支迦佛为小觉,因为他们虽然去除了「我」的执着,但对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仍有很多不明白,还有「法执」存在,仍需努力修行以开启智慧,破除迷惑;菩萨为中级的觉者,智慧比阿罗汉及辟支迦佛已高出很多,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仍然还未能完全了解透彻,仍存有部份的法执;至于佛陀则是真真正正的大觉者,完全彻底明白宇宙从何而来,人生从何而有,具有分析及解决一切世间及出世间事事物物的大智慧,若用科学的观点来解析佛陀,佛陀就是一股不受时间及空间控制,过去没有开始,未来必没有终结,且具有大慈悲及大智慧的超时空力量。

这股力量在宇宙未生之前已存在,亦可说与宇宙同体,遍覆宇宙中的每点时间空间,犹如空气或电一样,没有一定的形体及相状;这股力量,就是所谓佛陀的「法身」。法身者,从证悟宇宙人生一切法而生之身,与万事万物平等同体之身,这股力量够任意转化成物质,亦可由物质转回能量,达到质能互变;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陀,就是这股力量的其中一个化现。

释迦牟尼佛陀是慈悲与智慧之化身,他垂迹于娑婆世界,降生于秽土成佛,就是他大慈大悲精神的表现。央掘魔罗经卷四:「如来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云何当有若无常若疾病,如来常住无边之身,我今当复广说有根本,有因有缘,一切佛一切因,悉皆不乐生此世界,以此众生不可治故,以是义故,我于此世界治不可治众生,数数舍身,故不生身。」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八品:「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

‧‧‧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渡脱。」阎浮众生,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的有情生命,由于我们的恶习特别重,亦容易迷失,故此佛陀及菩萨才化身示现种种事迹,藉以诱导及教化我们,使归于正道。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佛菩萨,具足慈悲、智慧、福德及无边之神通法力,堪能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怙,无量义经德行品:「菩萨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隐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作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身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真狂荒乱作大正念,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调御大调御,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沮坏。」

释迦牟尼佛陀,其实在过去久远劫前,早已成就佛道,证得无上正等的正真智慧,祇因他不舍恶浊世界众生,盼望一切流连于三界六道之有情,早日能踏上菩提大道,精进修持,解脱生死苦恼,同证与他无异之圆满智慧,故此才不辞劳苦,千方百计地以种种方法,摄受有情归正道。释迦牟尼佛发心修行佛道,已是很久远之事,根据大智度论卷四,俱舍论卷十八等载,在三大阿僧祇劫前,有另一尊佛亦名释迦牟尼,此时世尊正为菩萨,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作佛,此是世尊之最初发心。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记载: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名大通胜如来,于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后均出家为沙弥,听闻法华经,遂皆成佛道,其第十王子即是释迦如来。又根据大乘慈悲白莲华经卷二及卷三之说,在往昔删提岚国无诤念王时,宝海梵志有一子出家成道,号曰宝藏如来,其时宝海梵志劝王及王之千子与其他众多弟子发心,王等随之愿求清净佛国,其一千弟子与五位侍者愿求浊恶世界,梵志最后亦发五百大愿,愿求浊恶世界,即是释迦如来之前身,释迦如来后在此娑婆世界成佛,是为贤劫千佛中之第四佛。

释迦如来,愿力无边,在此娑婆世界及其他各度空间,分身百千万亿,他一音说法各得其解,随类现身靡不周遍。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名号品:「诸佛子,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种种修短、种种寿量、种种处所、种种诸根、种种生处、种种语业、种种观察、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诸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是不能再用语言文字去形容了!他们很多所发的大愿,都和地藏王大菩萨一样「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但亦有很多佛陀都是倒驾慈航的,如观世音菩萨,过去名「正法明如来」、文殊师利菩萨,过去名「龙种上尊王如来」,他们都是古佛中之古佛;其他如须菩提尊者,乃「青龙陀佛」化身,舍利弗尊者,乃「金龙陀佛」再来,还有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应世,央掘摩罗为「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化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我们要坚信诸佛菩萨的说话绝不虚妄,他们所说的一句一偈,就是我们解脱的津梁,度生死的宝筏,依之修行,将来必当得大自在

方便智为灯

照见心境界

欲究真实法

一切无所见

合掌以为华

身为供养

善心真实香

赞叹香云布

诸佛闻此香

寻声来相度

众等勤精进

终不相疑误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感恩您转发支持。https://www.jiuchisu.net/weibo/1412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