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


chí jiè 遵行戒律

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分之一。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

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佛的生活记录就是戒律。在行为上以戒律为标准,在思想上以经论为标准。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受戒容易,守戒难。持戒必须有智慧,如无智慧无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资相成。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降伏烦恼需要智慧,俗语说:没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种,一为止持,一为作持。如五戒之规定均为不应作,为止持,属自利;作持是必须要作,属利他。例如,受菩萨戒之后,路遇病人必须为其安置照顾,不管即犯戒,谓之作持。

学佛人应常作如此想:佛制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制定的,不是拿它量旁人。信心清净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即禅宗明心见性,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即是破四相(一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据《金刚经》;一指生相、住相、异相、灭相,据《大乘起信论》)。学佛就要学吃亏,学上当,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一定把他讲跑了,但是对老修行应说真实话。

由初学佛到等觉菩萨都要守戒。

正助双修,正修是定,助修是六度,正修不著有,助修不著空。无论修那一法门,戒律是共同科目,戒律帮助成就。八万四千法门均修定,净土得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离开戒不成,戒帮助得定。止持是断绝作恶的增上缘,作持是历事练心。佛对于众生了解得太深刻,教导我们的修身方法也太善巧,心常在定中保持清净心,失去清净心所修的均为痴福。除非为了度众生,否则以不接触繁华世界为上策。

学佛之后看到某人能说不能行,就要批评他而造口业,是三途之因。有人受了戒之后,天天看人家的行为是否如法;如看到旁人犯戒就失却恭敬心,反而更增加自己造业的机会,还不如不受戒。须知戒律是律自己的,管自己不要管旁人。佛规定在家人不准看出家人的戒律,其原因在此。

毁谤出家人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若毁谤他则罪孽深重。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众生毁谤三宝因缘,他自己将来作堕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故古诗有云:

其人戒定虽羸弱,善能说法度众生;

若能供养此人者,胜于供养十方佛。

学佛是自己学佛,不必看人家学佛的精进程度如何,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据经典批评人家,只有自己造口业,对于自己毫无好处。如果机缘成熟,一说即能改过迁善,不妨倒予以规劝,否则还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

大安法师微开示:以殷重心持戒

提到戒,脑海里首先蹦出来的词是监督、约束,并本能地把两者联系,认为戒就是一种监督,一种约束。而作为现代人,我要自由,持戒是在约束我,监督我,是让我变得不再自由。..

597经(妙色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诸天所供养。首先是一位天子问佛:云何诸众生,受身得妙色?云何修方便,而得乘出道?众生住何法..

问:请问我们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么程度? 大安法师答:在家居士持戒,至少要把五戒的前四戒做好,也就是不要去触犯杀、盗、淫、妄这四个根本罪。这是作为居士来说,最起码..

受持戒律实践佛法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学佛的,除了来烧香拜佛,我们还要念经。每念经的时候都有“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难遭遇”我们又得到了。得到了怎么..

弘愿持戒功德无量在我们回答的时候,在我们生命当中,佛光就照下来了。佛光在照耀的时候,五尊菩萨的威德力就加持在你身上,所以每受一戒就有五尊菩萨现前来保护。这个力量..

《修何道而为灭除》告诉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解脱道的修行内涵,就是对通过戒定慧三学证得涅槃、解脱生死轮回的这一方法产生希求之心。因为求证无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那日,净洹问我:学佛至今你有什么变化吗?细细思惟,这一年半来,学佛、持戒带给我不少变化。其一,因为持不杀生戒,现在去菜场,活禽水产那边看都不看。以前却无感,买就..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远离诸染故。 持戒对于我们居士来说至少要持五戒,有六斋日重要日子持八关斋戒,进一步自己条件提高一点,受大乘菩萨戒。那么戒是对治烦恼的,是收摄我们..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师临终坚持不饮非时浆。善导大师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心绝念于名闻利禄,从不举目而视女人。宋灵芝元照更提出生弘律范..

信众:阿弥陀佛!请问老菩萨受八关斋戒,晚上有用药食,因为糖尿病要吃一点东西,所以对着弟子讲了三声我舍戒,应睡大床,没有办法睡硬床,请问师父这样是算受八关斋戒还是..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宗门..

以何种态度持戒更圆融?居士: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修学吗?该以何种态度来持戒更圆融..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又说:“万丈高楼从地起,菩提涅盘戒为基”。“佛灭度後,以戒为师。”佛教徒的本份,可以用两个字来代表,那就是“持戒”。一般人对..

B.持戒波罗密如果一个人缺乏戒律而无法自利,那么想要去利他是可笑的,因此,不留恋轮回地持戒,乃是菩萨的修行。戒律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

受持戒律后应该更加清净——轻松、自在、快乐。然而我们受持戒律后却不轻松、不自在、不快乐了,原因就是缺乏智慧。佛法所讲的戒律是活的,有智慧的支撑,戒律才能活起来。..

在较深刻的层面上,戒定慧一体无二。清净持戒,便是定,便是慧。定,便在戒中,在慧中。无漏智慧显发出来,便无时无地不在戒、定。开发智慧,首先需要定,一步一步清除掉内..

----衍慈法师《佛遗教经与现代生活》第一讲提要、科判、经题、译者科判(续)(二)修行纲要:讲的是都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对着五尘之色、声、香、味..

一信徒问师:师父,有人讲修行是修心,只要心好就行了,不必受持什么戒律清规,师父,这样的说法对吗?师答:对啥啊对!现在总有一帮“大修行人”喜欢讲经说法,聚众讲课。说..

智慧从持戒当中来的在我们佛教中戒律多,请问佛教中戒律多,是爱我们还是害我们啊?爱我们!你出去驾车要不要系安全带啊?要的。你说警察来罚款,这个警察真可恶。警察是督促..

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因为戒律不能远离智慧,若是离开了智慧,戒学就不能圆满。持戒不难,但是有些人不明白,虽然受持了戒律,但是由于没有智慧的摄持,戒律就变成了死板、..

省庵大师德相网络图清代彭际清所撰《省庵法师遗书》叙中评论说:“师生当像季之余,因瞻舍利,顿发大心。其生平行在《梵网》,志在西方。发而为言,披肝露胆,一片血诚。救..

法华第二段,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我们依止善知识以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守持戒律。对戒律的误会有些不懂戒律的人往往很害怕戒律,认为戒律对自己有很大的束缚,让我们一..

持戒的文章大全

本栏目主要以分享持戒的文章视频内容为主题,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更多持戒的知识库请登录持戒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