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jiě tuō

1、解除;解开。

①《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 成 极刑,自以为不复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 关 归家。”司马贞索隐:“谓脱钳釱。”

②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

③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二回:“赵能把士兵衣服解脱了,领出庙门去。”

④沙汀《呼嚎》:“‘好吧,你就在屋里领娃娃吧!’她说,开始又解脱那女儿的背带。”

2、开脱;释放。

①《汉书·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颜师古注:“或逢赦令,则得免脱也。”

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亦计窘,姑赂承牒者,赁车骑携 朱 诣绅,哀求解脱。”

3、消释。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4、脱出窠臼。

清·黄宗羲《金介山诗序》:“世以公安、竟陵为解脱,则迎之而为率易,为混沦,此求之於一时之好尚者也。”

5、佛教语。

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亦指断绝“生死”原因,同“ 涅槃 ”、“ 圆寂 ”的含义相通。

①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求解脱於服佩,预参次於山垂。”

②《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脩之诫。”

③明·李贽《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④清·昭连 《啸亭杂录·刘文清》:“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馀,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⑤明 李贽 《六度解》:“此六度也,总以解脱为究竟,然必须持戒、忍辱以入禅定,而后解脱可得。”

6、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

①《水浒传》第十四回:“且说刘唐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晁盖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②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从打倒卖粮食的事儿被揭发之后,这女人吓丢了魂儿,一直嘀嘀咕咕;这几天,瞧见 马之悦 和 马凤兰 又有点精神了,料想他们有了什么解脱的办法。

求解脱非修智慧不可(来源:缅甸画家MyoeWinAung)文:妙法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正说明生命美好,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可是,即使这样短暂的生命也是不容易的。世上多少有生命的东西..

修行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佛法的核心就是解脱,不论出家在家,也不论南传北传,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那么,怎样才能成就解脱?我觉得,现在很多人说到解脱时,往往觉得..

药师法门有一个特质,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你跟宇宙,乃至人,都是一体的。至于怎么样地对应,这就是药师法门要宣讲的。现在的科学家,都在研究极微和极大。极微就是小..

有一类修行人,不缺道理,不缺方法,只欠功夫。功夫不到,欲求真正解脱,决定不成。一人解脱,须有两法合成:一曰功夫,二曰智慧。二法少一,解脱难成。智慧烧尽无明见解,..

修行还须用苦功有一类修行人,不缺道理,不缺方法,只欠功夫。功夫不到,欲求真正解脱,决定不成。一人解脱,须有两法合成:一曰功夫,二曰智慧。二法少一,解脱难成。智慧..

最近学习了《走近佛陀,认识佛法》的第一部分——佛陀的出家。导师在开示中说:佛陀出家是一个伟大的放弃。在没有认真看法义前,我对这个“伟大的放弃”挺认同,不过是从凡..

心生万法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是不是为了追求究竟解脱,就必须放弃世间的一切妙欲呢?是不是就要辞去工作、抛家弃子呢?其实佛教并不反对谋取此生的利益,佛教指出..

“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

解脱,首要的是发心,要有出离心。在出离心的摄持下,研习经论有助于解脱,行持其它的善法同样有助于解脱。我们强调闻思,主要是为了能够如理修行,在信心、菩提心的基础上..

大风来之前先把挡堵墙做好问: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当事情来临时,我们往往并没有准备好,当人处于这个环境,对什么都没有一个方向,模糊..

我们为什么心总是不安定?因为无始劫来一直贪着于世间的名闻利养,被这些束缚住了。在六道轮回中,我们没有找到皈依处,而错把钱当作了皈依处,当作了自己竭力寄托的怙主,..

我们现在末法时代,要靠善知识的提携,靠果地的,阿弥陀佛是代表果地的威德,代表果地的来接引我们这些因地的。我们修行人想成就、想了生脱死,果地的佛菩萨就会要来度我们..

问:什么修法能断除对此生的贪恋,唯一希求来世的解脱?答:通过猛厉观修无常,可斩断对今世的贪执,然后一心希求解脱法。我们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

佛教对心理的归纳,主要有三部分。第一是普通心理,即一般心理学都会讲到的常规心理。在色受想行识五蕴中,就包含三种普通心理。受是情感,有苦、乐、忧、喜、舍五种。想是..

如果我们思量轮回中所可能经历的一切不同状态,并了知无处没有痛苦时,将生起强烈的疲惫感与悲伤感。我们会疑惑:“究竟要如何才能将自己带离这种痛苦?”此即所谓的出离心..

上师说过,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才有别解脱戒,没有出离心就没有戒体了吗?答:戒体肯定有,但这不是别解脱戒,不能成为解脱的因。但是可以修,当出离心修出来了,相续当中的..

“轮回”这个词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从二十几岁开始,我就选择了佛教作为宗教信仰,一直不离不弃,虽然以前只是停留于信佛和拜佛之上,但对于每个生命都是从轮回中来,又..

师兄们好,非常荣幸和大家欢聚一堂,感恩师兄们给我机会再次感受开班的欢喜。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在座的每一位师兄与我,也许有过一面之缘,也许素未谋面。然而..

师兄们好,非常荣幸和大家欢聚一堂,感恩师兄们给我机会再次感受开班的欢喜。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在座的每一位师兄与我,也许有过一面之缘,也许素未谋面。然而..

佛陀戒律的首要原则就是帮助他人,如果不可能,至少不要伤害。佛教三类戒戒律类别律的核心是对非暴力的根本承诺,也就是发心于对他人的关怀。个人解脱的戒律主要是约束身体..

刚强堕地狱柔软得解脱很多三恶道的众生,一上来你知道怎么样?他明明已经在三恶道受苦,哪怕刚刚地狱里出来,但是他会把他生命当中,他最值得骄傲的东西拿出来面对你。他以..

——《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一修学心得有关佛陀的传记和电影,我没进入三级修学之前就看过,但没留下很深刻的记忆,也从没有感到内心的触动。我所在的城市有寺院,每年我..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槃特尊者告诉他的弟弟朱利槃特:“如果你无法忆持佛陀之教法与戒律,那就还俗当在家弟子吧!”听闻兄长的训责,朱利槃特便前往佛..

问:一个人要想获得解脱,必须要获得上师授予的窍诀吗?索达吉堪布:阿底峡尊者曾对弟子们说:“即使你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

问:一个人要想获得解脱,必须要获得上师授予的窍诀吗?索达吉堪布:阿底峡尊者曾对弟子们说:“即使你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

哪怕一个凡夫僧也是我们的福田出家人是创造智慧财富的人。有人说:“出家人游手好闲,不干活,出了家也不管家,在社会上就靠别人养活。出家人是不是废物啊?”出家人能够放..

修行不离消业,不离忏悔有些人拥有的受用容易失去,总是处于贫困之中;有些人总想赚钱,却想尽办法也赚不到钱;有些人暂时赚到了一些钱,却很快失去,又变成了一个穷人……..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弗尊者也住在此处。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如果有比丘修证禅定无量三昧。但是,心中仍然顾着己身,对于取证寂..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来到此处,顶礼世尊后坐于一旁,说道:“世尊!我已经在舍卫城夏安居毕,决定游方度化。”世尊说:“现在正是时候。”..

解脱的文章大全

本栏目主要以分享解脱的文章视频内容为主题,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更多解脱的知识库请登录解脱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