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
liù dù
赵朴初居士对“六度”的解释(选自佛教常识问答): “度”梵语是“Pāramitā 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即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自业他业,各领其受。魔障业障,二向缘由。随缘消业,莫造新秧。
五戒十善是佛家的小行,是基础,是入门,再往上,就是大乘佛法的六度了,六度是菩萨行,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展开,就是八万四千大行,今天我详细分享一下什么是六度:
一,布施。修行布施,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放下贪心、放下吝啬。布施里面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第一类财布施:钱财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在我们这个社会生存,谁都离不开金钱。但是佛告诉我们,对于钱财,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够自己生活所需就行了,这样才会知足而乐。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钱财的追求是越多越好,多了还要更多,永远没有满足,因此产生了很多烦恼和痛苦。所以佛让我们修财布施,不要积财,积财容易丧道,如果有富裕的钱财,我们可以拿来帮助别人,由近及远,先帮助自己的亲友,然后邻居、整个小区、所在的城镇、全国乃至全世界,这叫积功累德,财布施得财富,还能扩大我们的心量,一生快乐幸福。
第二类法布施。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只要你有能力,就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义务的教给别人。如果钱财上比较富足,可以办个义学,聘请一些贤能的老师,让孩子们接受圣贤教育,学生不用交学费,这属于法布施。另外印经了,为别人讲解佛法了,也都属于法布施,佛经上讲,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的智慧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类无畏布施。别人在遇到急难恐惧的时候,我们帮助他克服困难,摆脱恐惧,让他能够获得身心安稳,有安全感,就叫做无畏布施。比如我们不吃众生肉,不杀生,我们还积极的护生、放生,看到路边有受伤的小动物,我们帮助它们疗伤,照顾它们;看到有些人遇到困难,身心不安,我们帮助他,开导他,化解他的忧虑和恐惧,这都属于无畏布施。
修这三种布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着相,要心地清净,不求果报,这样才有功德,如果修布施是为了发财、求智慧、求健康,那就没有功德了,只有福德。
二,持戒。就是持守戒律,戒律有三种,一个是律藏上明文规定的戒律,还有两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戒律。五戒十善,这是持戒的基础,是佛经明文规定的。还有两种虽然没有文字,但是与戒律的精神相应,也要遵守。第一种是对自己的,虽然佛在经上没说,但它也是善法,我们也要做。比如吸烟,佛经上没有这条戒律,没有说吸烟破戒,但吸烟确实没好处呀!一是对身体健康不好,二是影响环境,让别人吸二手烟,对别人身体健康也不好。所以这个烟也要戒。第二种是对大众的。只要对大众有利益有帮助的事情,我们就要去做;只要对大众有坏处、有不良影响的,我们就不要去做,虽然戒律上没有,但是符合戒律的精神,我们也要遵守。
三,忍辱。忍辱和布施都是六度里面最重要的。布施是积功累德,忍辱是保持自己的功德,否则一发脾气就“火烧功德林”了。忍辱有三类:第一个是人害。别人嫉妒你、伤害你、障碍你,我们要能忍受,人家以恶心对我,我还要以善心对人,决定不和人争斗,不搞对立。第二个是世间之苦。严冬酷暑、天气变化、地震火灾等等自然灾难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还有生活上的困苦,衣食住行方面的,吃不饱,穿不暖,我们都要能够忍受,古人常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第三个是修法的苦。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也是很苦的,很枯燥,没意思,看不懂,这个也需要耐心,需要忍受,等修学到一定程度,真正钻进去了,就会法喜充满,就没那么难了。
四,精进。也有三种:披甲、摄善、利乐。第一个披甲精进,披甲是比喻,古时候打仗时,战士都是披上铠甲用来保护身体。进是进步,精是专一。就是说学佛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杂不乱,这样才能得定,才能开慧。第二个是摄善法精进,虽然佛经上没有说过,但这个事情是好事,对自己修学是有利益的,有一定的好处,那也应该精进,努力学习。第三个是利乐精进,是就利益大众来说的,只要这个事情对一切大众都有利益,能让大家获得安稳快乐,那我们就要做。
五,禅定。也叫静虑,就是修清净心,平等心。有三大类: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出世间上上禅定。佛在经上常讲的四禅八定,因为没有离开六道,就属于世间禅定。他也断恶修善,持斋念佛,也能持守五戒十善,但还没有放下我执,没有放下自私自利,还是世间的禅定。能够超越六道,就属于出世间禅定了,阿罗汉超越六道,就是出世间禅定,阿罗汉之前的果位,都是世间禅定。能够超越十法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出世间上上禅定了。六道是一个界线,十法界是一个界线。
六,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是学佛的终极目标。这个智慧不是聪明,也不是我们世间所说的智慧,而是我们自性本具的那种明心见性后的智慧。也分三种:第一种是实相般若,这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能够看清一切事实真相,了解宇宙的一切现象;第二种是观照般若,这个是自受用,比如《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的;第三种是方便般若,是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别人认清事实真相,帮助别人看破放下,这是弘法教学方面的。从观照般若,到实相般若,是如来的最高境界,圆满的回归自性,这是真正觉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