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度
miè dù 佛教语。灭烦恼,度苦海。涅盘的意译。亦指僧人死亡。
涅槃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为圆寂,即入于涅槃。
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王,久入圆寂。’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缚。波利者,圆也。匿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
意义
古大德在翻译经文的时候,认为“灭度”和“圆寂”都不足表述“涅槃”“常、乐、我、静”的圆满状态。所以,就用音译,再加注释,解释这个名词的意思。涅槃是梵文的发音。在中文中,灭度和圆寂都有些过于让人联想到断灭的一面,不易联想到常、乐的一面,故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翻译,用音译。
另外,涅槃,或者说灭度,或者说圆寂,绝不是表示“死”了,没了。在没死的时候,证得涅槃,才真成就了。千万别误解。古大德也因为有这样怕大家误解的心意,所以,采用音译,直接说涅槃。
就像菩萨,翻译成中文,是“觉悟有情”,但好像不足以表述菩萨的更宽泛的意义,所以就直接把菩萨音译“菩提萨埵”简称为菩萨,没有翻译成"觉悟有情",我们现在看来,是不是音译更好呢。
灭度又称做涅槃,又叫做入灭、灭惑,度生死的意思。不是永生,是非生非灭。也翻圆寂,圆满一切功德,寂灭一切惑业。还有很多的意思,不一一举例。
阿弥陀佛虽然说是无量寿,这也是相对地无量,有生必然是有灭的,阿弥陀佛也是化佛啊。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虽然说他早在三千年前就涅槃了,其实现在他还在娑婆世界与大菩萨在讲法中呢。
来历
佛有三身,一为法身、二为报身、三为化身,佛的不生不灭,是指佛的法身,而化身和报身是应众生的感和佛的愿力而有示现灭度(也就是涅槃)!当年释迦牟尼世尊示现我们这个世间,当时人们所看到的佛的身像是释迦牟尼的化身,其实释迦牟尼佛在非常非常无量无边久远以前已经在娑婆世界究竟成佛了。
我们众生的共业因缘和为了教化众生的缘故,所以释迦牟尼佛化身只能示现79年,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佛79岁就涅槃入灭了。佛的化身无量无边,完成教化众生的使命后就走了,也就是灭度涅槃了,但是佛真实的法身永远永远都不变,没有生也没有死,可以简单的说法身的概念是离开了时间和空间,靠我们的第六思维是不可能想明白,这个一定要老实修行去证得。而佛的报身的寿量有长有短,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报身,但是这个报身的寿量长得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同样如此,这都是佛陀在无量无边劫数行菩萨道六度万行而感得的无量长的佛寿量。
灭度后
诸佛灭度后,在五界佛的境界,以光的状态存在佛离开物质世界后的归宿,只能是第五界,因为五界是佛的家乡。所有来世的教导世人的圣人、佛、上师、释迦牟尼;所有真正证佛果的人都回第五界。除非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才离开。
整个宇宙就象一杯水,世界最纯的水也会有沉淀,切越往下越混浊。作为佛,他的能量是最高的(实在无法用语言讲)震动频率高、质地(只能这样说)细腻、轻纯,他只能在上方,而人比较粗糙,物质之人震动频率较低就只能在靠下的地方,地狱当然更低。来世界的佛、圣人他们在来世界前首先要把自己的震动频率及其他都降低到人的等级。
佛肉身灭度后,释迦牟尼的色身被火化,人间留下的只有身骨舍利,——这属于物质化身。
佛肉身灭度后,释迦牟尼的教法,被其弟子结集的三藏十二部经典,——这是释迦牟尼的精神化身。
佛肉身灭度后,释迦牟尼的心识,早在生前已经转变成空性智慧,——其智慧报身在常寂光净土。
佛肉身灭度后,释迦牟尼的业习全部证入无余涅槃,——其业习圆满化空归于虚空法界,这是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