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初发心的同参要向古人学习,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
一信徒问师:师父,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修了这么长时间,还得不到朋友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很苦恼,求师父指点。师答:如果自己的修行不能使人产生喜悦,平静,清净的感受,而..
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顶礼上师!我有个困惑,困扰了我很多年。比如,周围的人都不修行,有人修行却没有让大家生起欢喜心,反而让大家觉得是迷信,不被家人和朋友..
真正修行人就在现实生活环境当中,修什么?修念佛叁昧。这个地方「住正定聚」就是念佛叁昧,就在现前环境当中他得定了,定在这一句佛号上。见色闻声跟大家和光同尘,心裡头..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们是因为害怕因果和轮回才去修行吗?希望您给开示一下,阿弥陀佛。师答:很多人一谈佛教的修行,就会想起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在他们心中,佛教徒正是..
有人问我:《无量寿经》说“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这句话怎么理解?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个八关斋戒、参加一次昼夜念佛,就超过了在极乐世界一百年的修行..
如何面对修行的首要问题佛法修行的首要问题:如何令“戒”清净?——“善护诸根”佛法的修行次第,在上一篇“略说佛法的修行次第”一文,引了《瑜伽师地论》一段,大体可以..
吃饭也是修行。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但很多人吃饭早已超过这个界限..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和,令人如坐春风。五观,是僧人吃饭时应该观想的五种思..
一念之慈,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一念之恶,是一切悲剧的源头。善与恶只一纸之隔。人生时刻都走在善恶中间,稍左是善,稍右即恶。人生无时不在选择,一念之间的抉择,决定之后..
你的“能量”决定你能看到的“真相”倒在垃圾桶的残羹冷炙,一般不会吸引人类,但是苍蝇却认为它们是美味;喂给宠物吃得津津有味的食物,没有几个人会和它们吃得一样愉快。..
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业果。果有五种:..
问:历史上很多大修行人对一切都能安忍,好像没有什么好恶。是如何做到的?索达吉堪布:如果能通达二无我空性,自心趋入大平等空慧之中,外境一切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
解脱,首要的是发心,要有出离心。在出离心的摄持下,研习经论有助于解脱,行持其它的善法同样有助于解脱。我们强调闻思,主要是为了能够如理修行,在信心、菩提心的基础上..
一信徒问师:师父,是不是因为我的福报不够,找不到一个能安静修行的地方啊?师答:永远记住,打破内心之宁静的是欲望,而不是外界的某个东西。想征服世界是欲望,想达成某..
归依三宝深信因果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
问:在《透过佛法看世界》这本书中,您回答了大家很多问题,那世人为什么总是疑惑呢?答:有疑问是自然的,人的成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求知。现在,社会的巨变,很多传统、..
本栏目主要以分享修行的文章视频内容为主题,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更多修行的知识库请登录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