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识
yǎn shí 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眼光;见识。
眼识是指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辨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眼识简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承载着人体肝内的全息性。眼识是指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中的第一识,眼睛的与记忆力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眼睛的先天性认知机制和能力也是首先退化的,我们若想具备古人那种超常的记忆能力,就需要保护和恢复眼睛的先天机制和功能。
特征分类
眼识特征
肉眼肝气养,仁爱透其窗。喜观真善美,假恶丑易伤。慧盲因此患,眼病多在肝。德养肝惠眼,视物当自重。所以看东西应当注意自爱、自重,非德勿视。
眼睛通肝脏,对应五行中的木,对应五德中的仁德。用道德能量滋养肝脏,培养眼识,可以有效地防止慧盲以及眼病和肝病。
眼识分类
(1)根据修身层次,眼识可以分为肉眼眼识和慧眼眼识。肉眼眼识是指意识、智识用肉眼,只能看到肉眼所见的相。大多数人慧眼眼识被表象蒙蔽,日月难照穿。其实眼慧人人具有,只是多数已休眠。如果肉眼与慧识结合,就能使人吉祥安宁。
(2)根据眼识的组成,可以分为眼体识、眼阳识、眼阴识。
眼体识:由于人的眼体形构十分丰富,类别多种,古人将眼细分很多类,以形定名,有凤眼、鸡眼、桃花眼、狼眼等眼体识可以让我们由形入势,观实察虚,才能完整把握事物。
眼阳识:眼如日月要分明,眼形宜长,宜秀,这种眼仕途坦荡,高官厚禄。眼光宜明、宜亮,这种眼禀性聪慧,正直善良。眼神宜严、宜威,众人依附,威不可犯。目秀而长贵比君王;目长如寸可辅佐圣主;目如凤鸾必做高官;龙睛凤目必享重禄;目光威烈众人归顺;目尾上翘福禄不断;目大而光收成丰登;目短眉长田粮厚丰;目光如电贵不可言;眼似虎盼神圣不可冒犯;黑白分明人必聪慧;眼睛黑而眼眶阔,灵性灵活而知识渊博。
眼阴识:眼形怪黠,其人必奸;眼细深长,脾性执拗,禀性邪狭;双眼暴赤,性格焦躁,无情寡义;目头破缺家产枯竭;目露面白沙场不测;眼如鸡目其人性急狠毒;形如三角恶劣之辈;目如卧弓,其人必是奸雄;眼窝深凹其人诡诈好妒;红眼金睛不认六亲;目细深长执拗不良;犬目应须远,鸡眸莫与逢。
教育现状
以西方教育模式为主,动脑不动心。眼睛的先天性认知机制和能力逐渐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一步步地隐匿。这种“背性离心,去心从脑,扬智抑慧,只重六根”的现象,《老子》认为是“道之华也,”也是“愚之首也。”
教育原则
要“正有为、启无为”,教育孩子在保护眼识无为而治先天功能的基础上,引导眼识的后天功能善、正、真地发育。因为后天眼识只有保持在善、正、真的状态下,才能突破约束获得解脱,表现出无为的生理功能状态,从而让两种眼识协调发展。
发展规律
在人的婴幼儿时期,眼识具备先天慧眼功能,但七岁之后逐步屏蔽丧失。后天有为意识若不以道德规范教化,也会被肉眼看到的假相所遮蔽,堕入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人生定位中。
启慧方法
唤醒眼慧识
肉眼能觉慧,善正视经典。先天眼慧识,修身能复明。心明易慧明,慧盲需肾阳。饮食当素洁,化学最能伤。
眼识的“有为而治”
眼识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各种维度的动静图像、形相。眼识的“有为而治”转化成为“无为而治”,关键是对“善有、正有、真有”的把握。“有为而治”达成善、正、真,则“无为而治”自然生。视善、视正、视真,既有益于眼识进入“无为而治”,同时利于肝修仁德的慈、爱、孝、悌,阳木生阳火,心中光明显,而且慧盲易重明。
眼识的重新开启与每个人的根性有关,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直接相关。因此要对对眼识进行善、正、真的维护。
经典诵读对眼识具有良好的“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的作用性;专项的眼识培训也是必需的教育。系统的明德修身实践将给我们眼识的“有为而治”带来终生的益处。
眼识恢复必备三条件
眼识恢复,物质能量基础的建立是先决条件。我们要以眼识为身,以肝为家,以肝、胆、眼为乡,以肝、脾、肾、心、肺为邦,共同维护好自己的眼识,并保护好孩子们先天的眼识。
眼识重启,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第一,重新具有充沛的肾气能量;第二,心中的光明能量足够重新恢复,“身国”内有太阳照耀“内天地”,而不是仍然漆黑一团。
第三,大脑内颅底处的松果腺体,能在肾阳之气的重新营养下,从钙化状态转为纤维化,然后再达到晶体透明化,重新具备凸透镜的功用与功效。
举例
印度人的眉心点红
“两眼之间觅眉心,回归三维破平面。”印度人喜欢把两眼之间的眉心点得红红的,现代人不明白道理,以为点一个红点漂亮,其实这个习俗最初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让人关注自己两眼眉心之间的这个点,训练三维眼识。
照相机
照相机的原理与人体生命眼识功能极其相似,但照相机并不能摆脱物相的束缚,真正进入质态的色象境界中。但是人类却具备这种生理功能,只是需要重新激活唤醒她。
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九缘生识 依照唯识学的理论,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万法——色心诸法种子,种子起现行,而有人生和世界 (主观的认识作用,和客观的外境) 。但色心诸法生起,要因缘具足。因缘,即上节所称的四缘。心法生起要具足四种缘,色法生起只需具备两种缘。但唯识学上又有一个名词,叫‘九缘生识’,意谓心识生起,要具足九种缘,这是不是矛盾呢? 此处我们先看生识的九缘是那些缘,现 在以眼识生起为例,眼识生起的九缘是:
一、空缘: 空即空间,眼识取境,须保持距离,否则不能取境,此谓空缘。
二、明缘: 明即光明,眼识取境,须要光明,否则不能取境,此谓明缘。
三、根缘: 眼识依于眼根而生起,谓之根缘。
四、境缘: 眼根触对色境,生起眼识,境为识之所缘缘,此谓境缘。
五、作意缘: 作意即是注意,若不注意,则视而不见,此谓作意缘。
六、种子缘: 阿赖耶识含藏的眼识种子,为生起眼识的亲因缘,此谓种子缘。
七、分别依缘: 分别指第六识,眼识生起,依第六识分别外境,此谓分别依缘。
八、染净依缘: 染净指第七识,此识是意识之根,亦影响前五识,此谓染净依 。
九、根本依缘: 根本指第八识,第八识为诸识根本,此谓根本依。
小结
以上九种缘,为生起眼识缺一不可的条件。但是这和四缘之说是否抵触呢? 事实上并不抵触,原来以上九缘,种子缘就是四缘中的亲因缘(因缘),境缘就是四缘中的所缘缘,而其余的七种缘,全是增上缘。九缘之中,还少了一个等无间缘,但等无间缘、是在心识连续生起的时候才有的,此处的九缘生识,是在生识的横切面(不包括时间因素)来看,所以不把等无间缘列入。如心识连续生起,加上等无间缘,就成十缘了。